好人不寂寞 幹才不孤單
騰蛟出彩耀神州,霞光祥被澤金門。春節前後,幾波寒流接踵而來,境外地區冷冷颼颼,唯獨金門晝夜暖度不減,證諸金門這個蕞爾小島,好山好水好人情,讓人嚮往。
諸如前金門高中校長、金門縣政府民政科長王添富與其夫人莊玉璇慷慨捐出數十年省吃儉用的養老儲蓄,用以濟貧扶弱之後,頃又與其胞弟王添泉聯名捐款予長照機構,樂善好施的義舉,贏得有口皆碑。
提起王添泉,金門鄉親並不陌生,他從事教育數十年如一日,作育英才,桃李滿金門,退休以後,一心一意,全心全力投入社會服務,熱心公益,與人為善,出錢出力,毫不吝惜。正因如此,他深獲金門鄉親的愛戴支持,如今膺任金門數個社團的理事長,所謂好人不寂寞,幹才不孤單,歡喜做、甘願受,勞苦不辭,值得大家學習肯定。
俗稱金門是佛地,又稱福島。隨著大同之家日益精進,影響所及民間慈善機構相繼成立,其中家扶中心自始迄今善款紛紛到來,促成美輪美奐的收容大樓平地起,內部管理與照顧制度日臻週全,辦得有聲有色,成果看得見。
為善不欲人知為真善,好人不寂寞,好事傳千里,值得敬佩。回顧金城有位耳聰目明的老太太,生前人稱〈也好姑〉,年輕的時候,學得一技之術,有感早年金門鄉間醫療極為落後,孩兒每有頭燒耳熱,求醫無門,只有求神拜佛問王爺或者找三姑(巫婆)驅邪,說是觸犯了南方眾煞,要連拜三個傍晚,焚香燒金箔。話說洵屬迷信,拿生命作賭注,應予破除,但在那時候偏方對社會人心的安定發揮了一點作用。〈也好姑〉自己看葯書,自己製作葯丸、磨成葯粉,裝入瓶瓶罐罐,放入藤製的藥箱,每天一早出門,以步行軍方式,走遍各鄉鎮村里家戶為人看診施葯,對象以孩童為多,收費不多,「也好姑」的盛名,金門鄉親盡人皆知, 迄今常常有人提起,傳為佳話。
隨著時空的轉變,文明取代一切,儘管說醫療發達,活人濟世無數,但民間偏方治病及迎神賽會等活動迄今依然存在,也許事關人民教別的信仰自由,基於治安的需求,警方多採取軟性勸導教育,屢見警方為了維持社會安寧秩序,確保社會安定安全。寬嚴並濟,陷入兩難,因而殷盼大家奉公守法,對待人民保姆執行工作治安勤務,應該多予包容、鼓勵、支持與配合。
百業蕭條,經濟停滯,地方政府與業者,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好不容易盼到春暖花開,來的卻是遺憾錯愕,關鍵則在兩岸關係不進反退。其中癥結就是大家缺乏誠意,不誠無物,儘是空話,則便橄欖枝有了,總要有人對接,少了一步,遑談對話,或許對政府無所謂,對兩岸老百姓則是失望大,傷害也大。
天有黑夜白晝,月有圓缺明暗,有時月明,有時天光,天理昭昭,好壞循環,兄弟鬩牆,兩敗俱傷,沒有輸贏,道理簡單明瞭,大家都懂,是不為,不是不能為。好人愛和平,幹才愛發展,大家放下心中罣礙,共同努力打拚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