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執法讓交通更安全、有序
金門縣警察局最近在金城鎮民生路及中興路口增設科技執法設備,偵測錄影範圍涵蓋南北、東西各個方向,可將違規停車、闖紅燈和超速一網打盡。對往來的鄉親來說,交通安全又多了一層保障。
科技執法在金門的運用,起到立竿見影的成效,遭到取締者無話可講,只能乖乖繳交罰款,拿金城鎮民生路金城車站及民權路西南門里公所前2路段來說,過去違規停車亂象嚴重,導致公車無法貼近人行道停靠,乘客上下車安全大受影響。2020年設置固定式偵錄執法系統後,起初半個月內就拍到違規停車100多件,如今情況獲得明顯改善,守法的鄉親都拍手叫好。
以往,警方開單告發交通違規,常會碰到民代或地方有力人士介入「銷單」,或變更違規事項少罰一點。但因罰單都有流水編號,加上此舉涉及瀆職、圖利的司法問題,一不小心就可能招來麻煩,因此很多主管只好自掏腰包代繳了事,算是一筆不小又無謂的開銷,但也只能含著怨氣吞下去。
科技執法24小時全年無休,可大幅減少警力配置和出勤,在警力運用方面更加效率化之外,還有免於攔檢遭到車輛衝撞的風險,以及人情關說的壓力和困擾。以往常發生警方還在現場掣單舉發,「有力人士」的關說電話就打到警局,如今已不復可見。
目前,警方在縣內交通熱點普遍設置科技偵錄系統,只要發現違規車輛就自動拍攝傳到後端的交通隊,經確認車號和違規事實後,即掣單逕行告發,真的做到省力、省時又可省掉很多干擾。
科技執法是真正鐵面無私,但科技的運用也始終來自人性,可大大減少違規者的僥倖心態,只要有違規的事實,拿到違規舉發通知書,就是荷包失血的時候,沒有打折扣的空間。
再以金城車站旁的「公車專用道」為例,現場明示嚴禁公車以外的車輛進入,但事實卻是日夜都有違規汽、機車出入,導致公車進站上、下車,經常出現爭道和閃車險象,民眾迭有不滿的檢舉。警方經常派員在路口取締,罰單一張張的開,但違規的車輛並未減少,執行成果似乎不夠理想。
有些民眾反映,金城車站周圍一帶既是違規熱點,為何不廣設科技執法偵錄系統?問題是「公車專用道」上的公車和違規車輛進進出出,偵錄系統篩檢仍有困難,必須仰賴人力逐一檢視,反而增加警力的運用,因此目前仍以現場取締為主。未來,若有更理想、可靠的偵照儀器,再考慮安置科技執法系統,補上城區交通熱點重要的一塊。
警方一再強調的是,執法的目的不在於開罰,而是希望改變駕駛人違規行為與習慣,以減少交通事故、提升交通安全,同時也不斷呼籲民眾遵守交通規範,共同營造安全、有序的行路空間。講白一點就是「交通安全,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