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博物館應與各級學校課程積極結合

發布日期:
點閱率:1,601
字型大小:

隨著教育型態的轉變和文化觀光的興起,博物館不再只是收藏文物、供人駐足觀賞的靜態空間,而逐漸成為啟發思考、連結社群、傳遞知識的重要學習場域。特別對金門這座歷史深厚、文化多樣的小島而言,博物館的角色更顯關鍵。金門文化園區所轄的歷史民俗博物館是金門唯一受文化部認證的公立博物館,串聯西園鹽場文化館、烈嶼鄉文化館等資源,並整合相關自然與人文資源,推動金門博物島的發展藍圖,至關重要。而各級學校與家庭如何善用博物館共創學習新願景,也關乎下一代的文化競爭力。
19世紀以來,博物館從國家意識形態的展示櫥窗,逐步轉型為促進公共教育的文化場域。當代博物館已超越單純的文物保存與展示,強調與大眾互動、教育、社群參與及文化對話,並透過展覽設計、互動體驗和教育資源,引導觀眾在自主探索中建構意義、培養興趣。學習科學研究指出,博物館的價值不僅在於知識傳授,更能點燃學習動機、啟發問題意識與促進批判思維。
近年來,金門提出「博物島」願景,以歷史民俗博物館為核心館,串聯全島的自然資源、傳統聚落、戰地景觀與無形文化遺產,建構多點串聯的「衛星館」網絡。這不僅提升文化資產保存與展示,也契合國際上「博物館島」的實踐趨勢。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承載著從閩南墾殖、海外移民、戰地政務到當代文化轉型的記憶,島上的自然與文化資源則如同一座動態的「生活博物館」,透過導覽、教育工作坊和在地參與,成為文化觀光的戶外博物館,彼此互補,形成整體性的深度體驗。
文化觀光的價值,在於讓遊客與居民共同理解並欣賞土地的歷史與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強化社會凝聚力與文化自信。金門透過核心館與衛星館的網絡,不僅能讓遊客分布更均衡、社區活化、創造在地就業,也能在國際旅遊市場中展現獨特的文化魅力。
今日,博物館已經是「非正式學習」(informal learning)的重要資源。作為學校正規課程以外的學習,博物館是「自由選擇學習」的場域,人們在其中以自己的興趣、節奏和目標學習。研究顯示,非正式學習環境像博物館這樣的場域,對於培養孩子的科學素養、藝術感受力和歷史意識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尤其是金門這樣的博物館島,可以讓人們在走訪展館、參觀聚落或探索自然環境的過程中,從對話、體驗與互動中學習,超越課堂的限制。
從社會文化學習理論看,家庭和同儕在博物館的集體互動過程,也是學習的重要推力。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提問、討論、觀察與比較,進而理解更深的概念。同樣,老師與導覽員的對話式引導,也有助於學生從表面的事實記憶,轉向更有深度的批判性理解和學科知識的建構。
因此,各級學校課程若能與博物館資源有效結合,將大大拓展學習的場域與形式。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適合透過博物館的感官體驗、遊戲式導覽、手作活動,激發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中學則可結合課程內容,利用博物館進行專題探究、歷史情境模擬、跨學科學習。大學更能利用博物館進行田野調查、文化研究和服務學習,深化專業知識與社會責任感。
為促進這種結合,金門各級學校可與博物館共同設計教案、開發學習單、策劃專題課程,並安排預訪、現場學習和後續反思三階段活動。博物館方面則可開發適合不同年齡層與學科的導覽路線和數位學習資源,培養學生成為「博物館素養」的終身學習者。
除了學校教育,博物館更是親子共學的理想空間。金門的博物館島建設可進一步設計以家庭為單位的互動遊戲、合作任務和探究活動,讓父母不僅是陪伴者,更成為孩子學習的引導者與合作者。未來,隨著數位科技和社交媒體的運用,博物館還可以發展更多個人化、互動化的學習體驗,並透過線上平台延伸到家庭和課堂之外,形成完整的學習生態系統。
若能這樣,這不僅是金門的契機,也是一種面向世界的文化自信和教育願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