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以水陸大法會為橋 再啟未來兩岸和平願景

發布日期:
點閱率:168
字型大小:

金門這座被戰火淬鍊過的島嶼,從古寧頭戰役到八二三砲戰,血與火的記憶深埋於島嶼的每一寸土地,也化為一代代金門人對和平的深切嚮往。今年金門縣佛教會與金門大佛園區開發基金會將於8月15日至22日在金湖國中體育館舉辦「2025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水陸大法會」,這不僅是一場宗教盛事,更是一場跨越歷史傷痛、凝聚當代善念、祈求冥陽兩利的集體心靈工程。
若回顧金門自2004年以來先後舉辦多次的水陸大法會,不難發現,這樣的集體宗教行動已遠遠超越傳統的超薦意涵,成為一種歷史的撫慰與社會的穩定力量。古人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這句話在金門可謂最鮮活的寫照,金門人明白,歷史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一代代生命的血肉累積。每一位在戰火中逝去的將士,每一位無主孤魂,都是歷史的一部分,唯有慎終追遠,方能撫平傷痕,凝聚共識,開啟更和平的未來。
水陸大法會是佛教中最隆重的超薦法會之一,歷經千年傳承,承載著佛教「慈悲普度、冥陽兩利」的精神。在當代社會,尤其是在金門這樣一個曾是冷戰前線的特殊場域,一場水陸大法會的意義,已遠遠超越宗教科儀層面,而成為跨越歷史陰影、連結當代善意、展望和平未來的橋樑。
此次法會涵蓋規模之廣、參與團體之多,從金門本地太武山海印寺、圓光佛學院、廈門南普陀寺,到浯島城隍廟與各地宗教寺廟信眾,顯示這份願力不僅來自金門,更集結了海峽兩岸民間最深切的和平祈願。正如縣長陳福海所言:「戰爭無情,和平無價」,一場法會無法改變國際局勢的風雲詭譎,卻能在心靈深處種下和平的種子,恩澤潤物的影響著民心與世代價值觀。
對金門人而言,水陸大法會既安撫祖靈、度化亡魂的追思精神,和平與安寧從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奠基在前人付出的血與淚之上。近年隨著全球地緣政治再起,台海局勢動盪成為國際關注焦點,金門的地理位置既是台灣的西大門,也是兩岸軍事張力的最前線。面對可能的緊張,唯有先正視歷史,撫平因戰爭而起的創傷,方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世代對和平的珍視與堅持。
而水陸大法會正是金門人善心源遠流長的象徵,透過一場場誦經、超薦、供養的法事,既告慰過往因戰火犧牲的將士與無主孤魂,也讓在世者明白,每一場戰爭背後的代價,都遠比想像中沉重,和平的可貴,絕不能被輕忽。無論是企業捐款拋磚引玉,或是一般鄉親籌募的功德金,乃至一位志工默默付出的時間和勞力,都是集體善業的重要一環。正是因為有籌備處作為資源整合的平台,有各寺廟及信眾共同護持,才讓一場規模龐大的法會得以順利推動。而這樣的組織力與執行力,反映的正是金門社會強大的韌性與凝聚力。能在危機中集體祈願,並透過行動實踐善念的社會,其內部的信任感與互助精神必然深厚。這種從宗教出發、由民間發起的善舉,是金門能在面對外部挑戰時展現柔軟而堅韌力量的關鍵所在。
不可諱言,兩岸情勢在近年日趨複雜與冷淡,政治的對立往往讓彼此對話的管道愈發封閉。然而,民間的信仰、宗教與文化,卻是少數仍能跨越界線、維繫情感的橋樑。金門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命運,使其具備獨特的兩岸角色。作為台海第一線,金門經歷過封鎖、砲戰、軍事對峙,也見證了從戰雲密布到兩岸交流的起伏歷程;當政治對話停滯時,或許宗教與文化才是最有韌性的潤滑劑。
水陸大法會的再次啟建,是將宗教信仰作為和平的載體,除了對和平的祈願外,水陸大法會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教育,將冥陽兩利的佛教精神化作一場跨越彼岸的文化行動,體會慎終追遠、行善積德的文化價值,將以最柔軟卻最堅定的方式,向世界傳遞出簡單而珍貴的訊息:和平無價,善念無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