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大型體育賽事及活動的積極意義

發布日期:
點閱率:276

炎炎夏日,在金門烈嶼習山湖公園海灣所舉辦的第25屆海上長泳剛落下帷幕不久,金門最大體育盛事的2026金門馬拉松已於7月28日開始報名活動。
馬拉松已不是單純的「路跑」,也不是馬拉松「經濟」這麼簡單。尋常認知中的馬拉松,往往就是跑跑步,順便在路線規劃上用點心,結合拍照、打卡,把一些有特色的景觀融合進來,順便行銷金門和帶動旅宿及餐飲特產行業。金門對於馬拉松認知也一直停留在這一級別,所以多年來除了路線規劃偶有變動,賽事內容則大同小異;也因此,金門馬一直呈現不溫不火情況。
而台北馬拉松,今年的報名情況異常火熱。台北馬報名後需要靠抽籤,今年全馬(42公里組)正取名額中籤機率大約只有16%(去年則是30%)。反觀金門馬,已經沒有報名開始即呈現火爆的情況;往年甚至經過延長報名後,仍有名額未滿的情況發生。
對於喜歡跑馬的人來說,全台各縣市所主辦的馬拉松不少,但足以引起全國跑馬愛好者(甚至全球各地跑馬愛好者)關注的,具有國際知名度的馬拉松賽事並不是太多。而且,諸多賽事日程安排,經常有重疊或是密集連續的情況。因此,選手們會權衡、取捨所要參與賽事的C/P值(性價比)高低而定;通常賽事等級越高,琢磨性價比的因素也就越多。
普通等級(如一般縣市及鄉鎮所主辦)的賽事,獎金或獎品價值自然不可能太高,國際級長跑選手也不太可能參加;因此,主要賣點無非依靠特色(如贈送跑著烤雞),跑者也多半重在參與、圖個熱鬧。但對於訴求國際級的馬拉松賽事,主辦單位投入的資金、動員的人力物力都不會少,如前期賽道丈量、路線規劃、宣傳、贊助商洽談、各項物資的籌備貯放、選手交通、住宿,以及如何結合行銷及觀光資源等。每一個細節都是成本、都需要有人執行、跟進,確保賽事順利,並發揮最大的「外溢效益」。
然則,依據學術研究表明,馬拉松賽事活動的「經濟價值」往往容易被高估。金門馬作為訴求國際等級的馬拉松賽事,有金門高粱酒品牌打底、有閩南及戰地文化拱衛;按理說不至於淪為「賠本賺吆喝」;但事實上,若單純從財務成本來看,金門馬應該也是不樂觀的。
但這並不表示金門馬不值得繼續辦理,而恰恰是更應該加倍重視。因為金門馬作為金門少有的大型體育賽事活動,和海上長泳一樣,不能單純以「經濟價值」衡量,而更應該著重其他積極意義。例如:推廣全民健身理念、展示金門活力與凝聚力、促進社會交流與融合……。
尤其,交流與融合的角色,是金門現階段最重要的功能。值此美中大對抗之際,台灣單方面、無條件向美國傾斜的惡性代價已經逐漸顯現;高科技產業鏈外移、高關稅扼殺出口競爭力、軍備支出日趨龐大、兩岸關係正常化遙遙無期等,都預示著兩岸冷對抗已經逼近臨界點。和緩兩岸關係刻不容緩,而在金門舉行的大型體育賽事及活動,正是拉近兩岸「心理距離」、扮演「和平橄欖枝」的絕佳平台,中央不僅不該像海上長泳般掣肘、更應該開放、鼓勵,並積極投入參與。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