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邁向永續家園的堅定步伐
在全球氣候變遷與環境污染日益嚴峻的挑戰下,金門縣政府正以具體的行動,為這塊美麗的島嶼勾勒出低碳永續的未來藍圖。從推動氣候變遷調適、擴大再生能源應用,到嚴格管控水體污染並提升飲用水品質,金門展現了在環保永續建設上的堅定決心與豐碩成果。
首先,金門在減緩氣候變遷方面,不僅有計畫地推動調適方案,更透過鼓勵村里參與低碳競賽,將永續理念深植社區。令人振奮的是,多個社區在環境部的競賽中脫穎而出,證明了基層民眾的參與是推動環境進步的關鍵力量。
在能源轉型上,金門的腳步更是穩健。透過「縣管公有建物設置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標租計畫」,已成功併聯38處案場,總裝置容量高達5850.46瓩。這不僅帶來超過5,300萬度的總發電量,更相當於每年減少3,94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其效益等同於10.6座大安森林公園一年的碳吸附量,成果斐然。此外,公有路外停車場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也已展現成效,僅113年就帶來超過200萬元售電收入,並持續減少碳排放。
呼應國家2050淨零排放策略,金門也積極擴增電動汽車充電站,83支慢充及2支快充的建置與啟用,為電動車輛的普及奠定了基礎,逐步構築綠色運輸環境。
次則,水是生命之源,金門在水體污染防治方面亦不遺餘力。推動畜牧豬糞尿沼液作為農地肥分使用,不僅促進了畜牧業循環經濟,更在短短半年內減少了近4,600公噸畜牧廢水排入河川,有效改善了水質。
對於海洋環境的保護,金門同樣投入大量心力。透過「環保艦隊」招募與海漂垃圾清除活動,志工與船隻攜手合作,清除近3公噸的海漂垃圾,並結合社區力量辦理淨灘活動,喚醒民眾愛護海洋的意識。河川與水庫的定期採樣與水質監測,則為水污染改善提供了科學依據,並透過資訊公開,提升了透明度與公眾監督。
第三,飲用水的品質直接關係到居民健康。金門嚴格管控飲用水源,定期對縣內水源及引入原水進行抽驗,確保水質符合飲用水源標準。每月對淨水場、供水站等各環節的自來水進行抽驗,100%的合格率證明了金門在飲用水安全上的高標準。此外,對公私場所飲用水設備的查核與抽驗,也進一步保障了民眾的飲水安全。
第四,在水環境建設方面,金門積極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推動多項應急工程,包括金沙抽水站機組更新、慈湖農莊排水改善及金城鎮易淹水地區排水改善,這些工程的推進將顯著提升金門的防洪能力。同時,海岸防護整合規劃與區域排水系統檢討等長期規劃案,也將為金門打造更具韌性的水環境基礎。
值得一提的是,金門持續推進各鄉鎮公共污水下水道及用戶接管工程,截至目前,公共下水道用戶接管普及率已達40.5%,這對於提升整體居住環境品質、減少水體污染具有關鍵作用。
總而言之,金門在環保永續建設上的努力,不僅是履行對環境的承諾,更是為金門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從減碳節能到水資源保護,從社區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金門的每一步都展現了地方政府與民眾共同打造永續家園的決心。期許金門能持續推動這些重要的環保措施,讓這座美麗的島嶼在永續發展的道路上,綻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