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域生態丕變 亟待因應照顧蚵民生計

發布日期:
點閱率:335
字型大小:

近年來,金門對岸的「大嶝島」海域,大舉進行抽砂填海造陸,興建「廈門翔安國際機場」,造成污泥逸散,金門海域蚵田幾乎被淹沒,蚵民生計遭受嚴重影響。
根據相關報導,「廈門」方面鑒於閩南地區航空樞紐的「高崎機場」與「泉州晉江機場」,旅客吞吐量已屆飽和,且受限無法擴建,因而規劃在「大嶝島」海域,進行抽砂填海造陸興建機場,包括四條三千八百公尺的跑道、航站大樓及相關配套建築,總面積達十公頃,以滿足日益增加的航空業務需求,預計明年落成啟用,初始規劃首期年旅客流量是四千五百萬人次,俟第二期工程完成後,旅客年流量將達七千五百萬人次。
金門與廈門一水之隔,近在咫尺,兩岸退潮時相距只有一千八百公尺,抽砂填海造陸之後,距離更為拉近。「翔安機場」自三年前動工興建,大批抽砂船絡繹於途。因為,抽砂船傾倒入海的海砂,含有大量污泥,隨波濤逸散到金門海域,經三年多來的沈積,蚵田幾乎被污泥淹沒,且海水污濁,海蚵無法生存相繼死亡,數百年產業毀於一旦,蚵民無語問蒼天。
是的!金門島東北角沿岸海灘,北起官澳、西園,向南迤邐到洋山、呂厝、劉澳、浦邊、后沙、瓊林等村落海域,退潮後放眼盡是一片紫褐色的蚵田。
海蚵,就是牡蠣,是海灘附著礁石的貝殼類軟體生物,質鮮味美、饒富營養價值,無論是料理成蚵仔煎、炸成蚵餅、佐料煮湯,或曬乾包肉粽,均是質鮮味美、滋補保健的佳餚,令人百吃不厭!尤其,軍管時期,島上駐防十萬大軍,「海蚵」成為居民家庭主要的經濟源泉。
金門自唐貞元年間,先民自中原前來墾牧,明、清期間,更多廈、漳、泉的人民前來浯島,篳路藍縷、耕稼漁蚵,繁衍子孫。幾百年來,每當海水退落了,海邊的子民,紛紛將石條扛下海,一行行、一排排羅列成「蚵田」;立夏時分,海蚵成熟的孢子,隨著波濤四處漂流,碰到礁岩便附著上去,經過兩季的成長,秋冬時節,村民就有採收不完的石蚵。
而今,昔日先民佈置的「蚵石」,已被污泥淹沒殆盡,僅存後來政府補助的「篊竹」、「塑膠」與「吊掛式蚵架」,但都難見蚵苗附著,反而長滿「藤壺」。換言之,由於對岸抽砂填海造陸興建機場,污泥逸散淹沒金門海域蚵田,海水污濁致海蚵死亡,蚵民無以生計,這是有史以來,蚵民遭受最嚴重的災難。
其實,污泥沈積蚵田,不僅海蚵無法生長,且污泥沈積深陷及膝,採蚵寸步難行,一個不小心,可能深陷難以自拔,所以,蚵民必需推著一塊「保麗龍」浮墊,才能勉強一步步前進。近年來,已發生多起蚵民深陷泥沼,幸運者呼救被消防隊派員救起,未及時求救者,海水漲潮慘遭滅頂事件,時有所聞。
平情而論,當下是自由經濟市場,所謂「物以稀為貴!」眼下一市斤鮮蚵,行情在新台幣二百五十元之譜,較諸五十年代,只需幾個一元銅板,簡直不可同日而語!主要原因,是產量稀少,售價自然高昂。然而,鮮蚵能賣好價錢,並非蚵民之福,因為,蚵田為污泥淹沒,無蚵可採,蚵民欲哭無淚。
如今,對岸抽砂填海造陸興建機場,姑不論將來落成啟用,每年預計三十八萬次大型航機起降,飛航噪音會對金門造成什麼樣的災害,猶待觀察。但眼下金門海域生態丕變,污泥逸散危害,不僅漁民捕不到魚,捉不到蝦、蟹.甚而連蚵田都被污泥淹沒,這是一個嚴肅的課題,我們認為,亟待相關單位邀請專家學者,謀求因應之道,以照顧蚵民生計!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