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植物病蟲害肆虐 防治刻不容緩

發布日期:
點閱率:104
字型大小:

近年來,金門島上生態環境驟變,不僅海岸潮間帶被「互花米草」侵占,拾蚶、撿貝和捉蟹的濕地沒了;同樣的,田野與路旁,也被外來的「銀膠菊」與「天竺草」蔓延,更糟的是果蠅、炭疽病等疫病肆虐,嚴重影響農民收益,值得相關單位正視,提供必要之防患輔導,協助渡過難關。
金門是海中孤島,昔日原本林木蒼鬱,歷經元代伐木煮鹽、明朝倭寇放火燒山與鄭成功伐木造船攻打台灣,驅逐荷蘭人,以及清朝兵燹之災,加諸居民砍伐當柴火,以致童山濯濯、黃沙滾滾。民國三十八年之後,國軍駐防有計劃性造林,把荒山變成「海上公園」。
然而,隨著「軍管時代」結束,金門對外門戶洞開,觀光客蜂擁而至,尤其,「香醇天下有,無如寶月泉」,金酒擴大營運,從國外及台灣大量進口高粱,可能夾帶外來草籽,在郊野生長蔓延;先是有毒的「銀膠菊」,花粉會造成鼻子過敏反應,對生態與人體健康造成潛在威脅,引起各界重視,「金門環境保護局」展開防治,鼓勵各社區動員移除,訂有獎勵辦法。幸好,「銀膠菊」以人力或簡單器具即能拔除,只要穿著長袖衣物、戴手套和口罩,接觸後儘速洗手;拔除的植株,以黑色塑膠袋悶腐或乾燥焚燬,災害逐漸減低。
正當大家致力鏟除「銀膠菊」之際,「咸豐草」與「銀合歡」悄然入侵,郊野及拋荒耕地,一個不留神就被盤據,繼之而來的「天竺草」,原生於非洲及印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全島路旁及郊野,其蔓延之勢,對生態的危害,較諸「銀膠菊」與「咸豐草」,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實,對農民危害更大的,不是野草蔓延,也不是「丹恩颱風」逃逸大量繁殖的「孔雀」。而是果蠅的入侵;因為,往昔種植瓜類,蔓藤開花就能結果,而今,只是含苞,即被叮產卵造成落果;同樣的,昔日種芭樂,都能結果累累,如今沒有套袋,果實裡面生滿果蠅幼蟲,沒有一顆能吃,而且,果蠅繁殖迅速,幾乎所有水果之幼果,皆為寄生產卵的宿主,生命週期很短,從卵到成蟲只有七至十天,一年可繁衍八至十代。
值得肯定的是,「防疫所」提供農民誘捕器及甲基丁油,並定點監測,可惜只要有一隻未被誘捕,就能產卵幾百顆,果園裡的瓜果,無一能倖免;同樣的,「農試所」也提供「網室」補助,但未能普及,效果有限。
事實上,對植物造成的傷害,還有炭疽病,各種蔬菜、瓜果植物,都會感染疫病,特別是芒果,自開花期就要不斷噴藥,否則,不會有收成;以前,紅龍果號稱「豬都能種」、「種一次,可吃三十年」,意即隨便種都吃不完,因而放眼島上各村落,到處都有栽植的蹤跡。可惜,曾幾何時,炭疽病、潰瘍病和濕腐病肆虐,諸如后沙「瓊安路」路旁,原有大量紅龍果園,盛產推上各大賣場,本土水果深受消費者喜愛,卻因疫病肆虐,和各村落的「紅龍果園」一樣,不得不根除,且二、三年原址不能種植。
當然,危害農作物的疫病,還有木瓜的「輪點病」、玉米的「夜盜蛾蟲」,以及「粉介殼蟲」等等,都嚴重危害農民收穫。雖然,防疫所免費提供「夜盜蛾蟲」誘捕器及藥物,也提供「蘇力菌」防治,但面對諸多植物疫病,農民認知有限,每每得不到防疫要領。
因此,我們籲請農政單位走出辦公室,仿照衛生局、消防局、警察局與台電等單位,常常巡迴各社區舉辦業務宣導,讓農民認識作物植栽及防疫要領,當有助耕作收穫。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