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雞的故鄉」烈嶼正加速蛻變中
金門大橋自2022年10月30日正式通車,迄今年9月11日止往來汽、機車有427萬2929輛,在金門本島與小金門離島建構更緊密的共融生活圈,便捷、安全的交通也讓這座在2019年,獲選為全台30個經典小鎮之一的小島,以其獨特的自然、人文風情,吸引更多的遊客來到。
時序進入初秋,跨越金烈水道的金門大橋,早晚時分已有清爽涼風吹拂,烈嶼鄉長洪若珊帶領鄉公所團隊,正為即將於10月10日、11日登場,一年一度的海島盛會「2025烈嶼鄉芋頭季」,緊鑼密鼓進行各項準備作業,希望這個讓旅居台灣和海外的鄉親關注,有著繾綣鄉愁的活動,以更完善的內容獲得更多掌聲和肯定。
開幕當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四時進場,最受歡迎的挖芋體驗活動,今年名額共計300組900人,可以想像這個連地區外籍老師也年年搶報名,體驗在地田園生活的活動單元,當天會是一個如何熱鬧的場景。這是在小金門土質特優的土壤中成長,以其「香、鬆、綿」口感遠近馳名,在台北希望廣場造成搶購風潮,當地最具知名度的代表性作物。
十月的金門還有一個小亮點,就是由縣府主辦,烈嶼鄉公所、鄉代會和烈嶼守備大隊等單位協辦,烈嶼鄉體育會執辦的「2025烈嶼追風雞鄉村路跑嘉年華」也將於10月5日開跑,為十月的小金門揭開熱鬧序幕,也為廣受歡迎的「金門馬」延續它精彩的續航力。
因為每年吸引萬人參加,在冷風中奔跑競逐的「金門馬」,已是國際認證的馬拉松,不僅台灣、大陸和本地鄉親熱血參加,國外好手也跨海一較高下,做為過去的「前線中的前線」,如今兩岸交流最前沿的烈嶼鄉,也以其源自戰地時期,完善的道路條件和沿線的景點風光,展現讓人矚目的島嶼競爭力。
相較於風獅爺在開放觀光後大紅大火,成為金門最重要的人文圖騰,做為小金門民俗信仰的風雞、北風爺,在金門觀光平台的話語權相對較少,出現失衡的人文落差,十分可惜!
近年,在烈嶼鄉公所投入更多心力下,隨著金門大橋的開通,有更多的遊客來到,其中有著對抗自然災害傳說,被賦予驅蟻、防蟻神力,出現於黃厝、西方、南塘、東坑等聚落的村口和屋脊上,當地獨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景「風雞」,也獲得更多的注意眼光,大量的合影出現在臉書平台,成為小金門觀光的一個聚焦亮點。
路跑主辦單位將這種民間信仰與體育活動結合在一起,突顯烈嶼鄉的地方人文特色,表現它做為「風雞的故鄉」醒目的文化張力,可預期會是一項小型規模,但持續積蓄人文底蘊的成功宣傳。
國立台師大教授,曾任縣府環境景觀總顧問的建築、人文學者江柏煒研究指出,汶萊4萬多華人中,有7成祖先來自烈嶼。未來這座隨著金門大橋開通,正迅速蛻變的島嶼會走出甚麼樣的未來,相當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