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海岸清潔與安全 營造友善旅遊環境
2022年10月30日通車的金門大橋,帶給大、小金門便捷的交通,也是遊客目光聚焦的海上景點,就「七分觀光、三分交通」的原始規畫目標來說,儘管見仁見智,各有不同看法,但仍可謂雖不中亦不遠矣。基本達標!
做為國家重要溼地,與金門大橋位於同一觀光軸線上的慈湖,大橋橫跨金烈水道的優美弧線就在眼前,夜幕低垂的夕陽時分,大橋懸日的美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吸引本地鄉親駐足觀賞外,慕名來訪的遊客更是絡繹於途。
連日來,隨著「樺加沙」颱風外圍環流掃過,西南氣流旺盛,對岸大陸廈門一帶的垃圾也大量湧進,不少匯流堆積慈湖海岸,「垃圾小三通」的結果,讓綿延一公里餘,潔淨美麗的慈堤海岸變色,十分殺風景。
業管單位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動員大批人力和機具清除,從對岸漂來的養殖浮具和垃圾大量堆置岸邊,未能及時載走,影響環境觀瞻外,沙灘上竟可見銳利的玻璃瓶碎片,更讓遊客怵目驚心,非常的掃興!
這幾天適逢9.28連假,前往慈堤賞景的遊客除本地鄉親外,也有不少大陸自由行旅客,隨著連放8天的大陸「十一長假」來到,將會有更多遊客出現,可預期做為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區重要景點的慈湖,海堤一帶必然更加熱鬧,基於遊客安全考量,金管處必須及時掃除危險物品,以免遊客不慎受傷,留下「踩雷」的壞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面積廣達188公頃的慈湖,屬於內陸自然溼地,植栽覆蓋率達60%以上,已發現鳥類200餘種,春末夏初時候有「夏日精靈」栗喉蜂虎翩翩起舞,冬季則有上萬隻鸕鶿北來度冬,清晨出海覓食,黃昏成群歸來,壯觀畫面被譽為世界級生態景觀。另有歐亞水獺、黑面琵鷺等瀕臨絕種的保育動物優遊其間,一向是地區海岸旅遊的重點。
近年來,金管處用心規畫,在不影響大環境的原則下,進一步優化當地的旅遊條件,包括昔日扼控金烈水道,做為海岸要塞堡壘的「慈湖三角堡」活化再利用,以及海堤的往來動線和環境整潔,成果可說是有目共睹。但金管處必須在「好上加好」的自我要求下,做好環境維安工作,否則再美麗的景點,如果存在危險因子,也會大打折扣。
面向大陸的慈堤一帶,在兩岸軍事高度對峙期間,一直是金門的戰略要地,沿線一路連接烏沙頭遍布「雷區」,直到後來軍方在自力和委外排雷並進下,才逐漸清除完畢,不再是讓人步步驚魂的海岸,早已蛻變成紅男綠女穿梭去景點。
最重要的是,慈堤一帶是遊客聚集的地方,除了妨害環境觀瞻的大型廢棄物之外,對於危及人身安全的破碎玻璃瓶等,更應及時清理,確保民眾安全。金管處若能讓民眾和遊客安全漫步海灘,優閒欣賞落日美景,一定可以獲得大家的肯定和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