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潮間帶學會得獎實至名歸

發布日期:
點閱率:1,321
字型大小:

金門潮間帶學會獲得第六屆「教育部海洋教育推手獎」,這是一份得來不易,在國內環境教育領域裡,含金量高又極具扎根、深耕意義的團體獎項。多年來堅定帶領學會往前走,得到愈來愈多掌聲的退休老師洪清漳,可說是拿下這份榮譽的重要推手。
十多年來,在大、小金門各主要潮間帶,都可以看到洪清漳和他的團隊帶著攝影器材在烈日、嚴寒下往來的身影,那些輕踏沙灘和深陷灘塗的履痕,留下對故鄉大地的繾綣深情,一顆顆執著的心,感動了許多鄉親。
2016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委外執行「烈嶼潮間帶生態影像拍攝及撰稿」計畫,洪清漳團隊調查發現和記錄286種潮間帶生物,其中近40種在臺灣從未有任何紀錄。更讓人驚奇的是,陸續於烈嶼鄉貴山及后頭均有發現,由洪清漳以發現地命名的「金門鐘螺」,標本在2018年經學者黃式毅與傅譯鋒鑑定,確認為世界首筆紀錄的新物種,因此還於次年2月登上國際期刊。
這位估計已拍攝過1500種海洋生物,孜孜不倦凝視和探索大自然,不斷與大地、海洋對話的生態公民科學家,用他深耕在地的理念,帶領學生和學員走進潮間帶,透過實地觀察和手作體驗,認識金門潮間帶的生物多樣性,也培養尊重物種,物我合一的生命情懷,讓可以聞到大海氣味的金門潮間帶成為兼具深、廣度和溫度的環境教育平台。
「保護海洋,從認識開始!」是洪清漳最平易、踏實的生命理念,他在今年八月於縣文化局開展的《潮間的凝視-洪清漳金門潮間帶攝影展》中,展出十餘年來的重要生態拍攝作品外,也透過空拍畫面呼籲大家注意海岸環境變遷,包括外來物種「互花米草」快速蔓延、蚵田掩蓋積砂導致產業衰退,以及海漂垃圾等重大環境問題。在對大地謳歌禮讚的同時,也有著許多的批判和深沉憂慮。
洪清漳多年來的努力和執著,做的是深耕在地的工作,這是一項不會立竿見影,但影響深遠的工作,因為他的播種和耕耘讓許多人也回首凝視故鄉,開始探討和珍視孕育自己的大地母親,看到在時間長河中川流的生命個體,也看到島嶼面貌的快速變化,從而有更直觀的領悟和體會,建構更理想的物我關係網絡。
最近縣府辦理「第10屆金門縣環境教育獎」評選,榮獲「機關(構)組特優獎」的烈嶼鄉公所以長期推動永續發展,結合在地資源與居民參與,規畫多樣且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內容涵蓋海洋教育、生態觀察、海岸地質觀測等多元面向,在2024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正式成立「烈嶼鄉環境教育園區」獲得這個獎項,將代表金門縣角逐環境部第10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的最高榮耀,其中彰顯的正是環境教育深耕在地的成果。
〈金門縣潮間帶學會〉的得獎是評審團對它專業表現的肯定,更重要的該學會串聯學校、社區和政府資源,打造持續和多元的教育平台,讓金門潮間帶獲得更多的重視和保護,得獎實至名歸。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