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沙美老街「摩洛哥」危屋的隱憂
每天午前,從停在金沙鎮公所大樓附近的遊覽車,一群群遊客下車後,在導遊的引領下走向「沙美老街」,到有中東沙漠風情的「摩洛哥」巷弄拍照打卡;大致是十幾、二十分鐘的光景,就匆匆回到遊覽車上,到下一個旅遊景點。
「沙美老街」興起於元朝,迄今已走過七百多個風雨寒暑。因為,金門自元朝即開始建場徵鹽,沙美濱臨金山港(金沙港),周邊有十埕鹽場,因鹽是重要經濟產業,帶動「沙美市街」興起繁華。更因臨近海港,市街成「海盜」覬覦的目標;因此,構建成八巷八弄,狀似太極八卦圖,被稱為「八卦街」,外地人走進去,仿如進入「迷宮」。且巷弄裡設有多道「隘門」,日落時分關閉,有助防阻對岸「強摃賊」前來打家劫舍。
觀諸「沙美老街」,是由成功路、信義路、與和平街,百餘間老舊店屋構成,產權完全屬於私有,多數人去樓空,且年久失修頹廢;部份門外噴寫「危屋待拆,請勿靠近」的字樣;部份屋頂傾圯,房樑倒塌橫陳,屋內雜草叢生,垃圾滿地,衍生公共安全與環境衛生問題。金門縣政府依「特色街區風貌維護輔導計劃」,勘選信義路七棟建物,辦理修復再利用示範工程,著眼於打造成在地特色文化小鎮,企盼成「共好」地方文創發展基地。
具體而言,「沙美老街」是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然因歷經日據時代島民「走日本」,日寇戰敗國民政府接收「抽壯丁」到大陸打內仗,也掀起島民南渡移民潮,加諸「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等戰亂,居民流離失所,諸多所有權人不知去向,以致無法「修繕」或「都更」,老屋變成頹屋,地方政府基於安全考量,將頹屋牆壁覆上水泥保固,形成土黃色的斷垣殘壁景象,人們置身其間,彷彿走進中東沙漠「摩洛哥」古城堡,意外成為遊客拍照打卡的景點,被旅遊業者排入參訪行程。
當然,沙美老街「摩洛哥」成拍照打卡的熱門景點,並非公部門所規劃,而是網路興起,手機拍照上傳太方便形成「美麗的錯誤」。畢竟,老街的巷弄裡,雖有一些畫面仿若「摩洛哥」供拍照打卡,但還存有「危屋」的隱憂,所謂「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倘若突然一陣風吹過,屋瓦掉落壓傷遊客,誰該負責?若是頑童攀爬跌傷,是由不知去向的屋主負責?還是怪罪泥固基座的地方政府?
就在中秋節前夕,「靠北金門」群組出現貼文:「摩洛哥旁邊老舊房子倒下去,請派人協助處理,避免遊客受傷要申請國賠!」金沙鎮公所立即回應:「本所接獲通報後,隨即邀集里長及屋主現場勘查。為維護行人通行安全,經與屋主溝通同意,由本所先行協助清除倒塌物,並設置警示帶。」隨後,立即有網友回應:「就一群破房子,還摩洛哥?遊客去看了罵得半死!」「私人產業要國家幫整理,還要國賠?」……等等;而有店家面對沒有消費,只來拍照打卡的遊客慨嘆:「坐飛機來金門,本是要看用黃金打造的門,導遊卻帶來看破爛的危屋,回去有何感想?」
平情而論,沙美老街「摩洛哥」成遊客拍照打卡的景點,「美麗的錯誤」既已形成,觀光客依然會絡繹於途,而老街巷弄存有危屋的風險,人命關天,豈能等閒視之?我們以為:短期之內,公部門宜邀集產權所有人,針對危屋進行整治或再加強固化,清除頹屋內遊客丟棄的垃圾;並著手規劃籌設文物館,引進文創產業,讓到訪的賓客,能認識老街的歷史緣由,為金門觀光產業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