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牽金門」攜手打造幸福島嶼
金門海外鄉僑有上百萬人,這是一個廣義上的推估,但就學者專家研究的19世紀中葉以後,金門多次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潮,先民足跡遍及東南亞各地,乃至於日本、香港的歷史脈絡來看,卻也是一點也不抽象的數字。
海外僑親在異鄉打拚,事業有成以後,在金門故鄉起造房子安頓族親、修建廟祠榮耀故里,行有餘力也捐資興學,用心培育新生代,為提升金門的發展新力量,起到扎根和累積的作用,目前仍遍布全島各地的中西合璧式洋樓群和僑匯學校,見證一個長達百餘年的大時代。
對早年即離鄉背井,遠赴異邦的海外僑親來說,金門永遠是他們魂縈夢繫的故鄉,大馬楊忠禮博士與新加坡黃祖耀博士,以及黃進益、陳開蓉、呂慶安、李志遠等僑領對家鄉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都在金大校史和地方教育史上留下兼有熱情和感情的紀錄。
最近,新加坡金門會館主席呂立岩率領新屆團隊,包括副主席李志遠、總務林景耀、財政吳來順、副總務林毅彪及執行秘書陳琦等6人返鄉省親,並拜會縣府就僑務交流、文化教育傳承、青年互訪及金門未來發展方向交換意見。這是1927年正式註冊,以協助僑親安居立業,積極推動文化教育及鄉親聯誼為成立宗旨,近年多次組織青年團回鄉尋根,讓年輕世代了解故鄉歷史與文化的團體,在延續「金門根、南洋情」的華僑史再寫下新的一頁。
金門人在海外開枝散葉,旅台人數保守估計也有30萬人以上,倍於目前設籍金門約14萬人口,在台金線交通便捷條件下,往返兩地成為生活日常,與重洋遠隔的海外僑居地不可同日而語。但返鄉對旅台鄉親來說,不只是探親訪友和走走看看而已,那種情牽金門的綢繆鄉情,才是他們回鄉的巨大動力。
因此,烈嶼公共事務協會會長洪朱生日前率領理、監事、顧問、幹部和會員鄉親百餘人返金,除拜會縣府、縣議會等單位,就地方發展事務如台金線機位、新建台金交通船和碉堡景點維護等提出多項建議外,也「小三通」赴對岸拜訪福建、廈門、晉江等地的金門同胞聯誼會,發揮地方社團組織的力量,愛護金門故鄉和增進兩岸同胞情誼的用心,同樣讓人矚目。
縣文化園區管理所規畫,本月底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登場的「尋根謁祖-山海家園特展」暨「老祖宗的手藝-金門閩南民藝與民具展」聯合展覽,正如盧根陣所長指出的是源自於島嶼環境與常民文化,從土地、生活與文化記憶中延伸出的時代對話,強調的是金門在歷史長河中,融合戰地背景、僑鄉文化與閩南生活智慧的歷史註記。
這項有深度也有廣度的展覽,彰顯的是金門人堅韌的族群特性,從貧瘠的土地開墾與天爭命出發,再到冒著惡風險浪,遠涉重洋拓殖海外,以迄赴台打拚開闢新天地,都標誌著海內外百萬鄉親的奮鬥血淚和燦爛榮耀。
陳福海縣長重視僑務發展,任內持續強化海內外僑親、僑心的連接和凝聚工作,目標是攜手建設金門成為一個更有溫度的幸福島嶼,這也是海內外金門鄉親的共同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