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AI主導未來,金門如何自處?

發布日期:
點閱率:495

近日,英偉達CEO黃仁勳在參加「人工智能峰會」期間,接受訪問時表示,全球AI競賽,中國將會擊敗美國。英國金融時報等英媒忍不住感嘆,黃仁勳從未如此直白。
顯然,黃仁勳觀點並非簡單地「選邊站」,而是基於市場、技術和戰略的深刻洞察。他認為中國將在AI競賽中勝出,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首先,龐大的市場與數據優勢:中國擁有超過10億網民及手機用戶,產生了海量、多元的數據(資料)。數據是AI的「燃料」,在諸如人臉識別、語音助手、推薦演算法等應用領域,龐大的用戶基數為模型訓練和迭代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其次,強有力的國家戰略與政策支持。中國將AI上升為國家戰略,通過頂層設計、資金投入和政策引導,集中力量辦大事。這種「舉國體制」能在短期內快速調動資源,突破關鍵技術和基礎設施瓶頸。
另外,活躍的民營企業與強大的執行力。以華為、百度、阿里、騰訊、字節跳動為代表的科技公司,不僅在應用層面創新迅速,也大舉投入底層AI技術研發。它們對市場反應敏捷,商業化能力極強。同時,完整的製造業生態系統:AI的最終價值體現在與實體經濟的結合。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門類、最強的科技落地(實現應用場景)的工業產業鏈。
還有就是人才儲備。中國每年培養出大量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基礎。目前全球AI工程師人才中國占比超過五成,充沛人才庫足以支撐大規模的AI產業發展。最後,寬鬆的數據(資料)中心監管政策,以及更低廉的能源(用電)成本,更是關鍵之最。
面對這樣一個由AI和科技主導的未來,以及兩岸在科技領域的競合關係,金門作為「邊陲離島」,絕不能自外於這場變革。其核心戰略應是:利用其獨特的「兩岸仲介」地理位置,將自己從一個地理邊緣轉變為特定領域的「AI應用示範特區」,培養面向未來的本地人才。
公部門(如縣府)的組織結構與施政應該針對AI著重調整。從「傳統政務」轉向「智慧治理+AI橋樑」。或許應該在組織上做些調整,成立高階的「數位發展局」或「AI辦公室」,以統籌全縣的數位轉型及AI應用推廣,直接向縣長負責,打破部門間資訊孤島。另外,調整施政重點,打造「金門AI智慧生活實驗室」,推動智慧觀光、智慧醫療、智慧交通、AI教育……等。
此外,推動金門成為「兩岸AI數據與驗證中心」也是可以努力的目標。利用金門與大陸地理相近、文化相通的優勢,爭取成為兩岸AI模型(特別是針對中文語境、中華文化)的測試區。例如,可以測試針對兩岸用語差異的模型,或針對閩南文化的AI內容生成。還有,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安全、合規的數據交換機制,用於AI訓練,例如在農業、漁業技術、環境保護等領域。最終以打造金門為「永續之島」品牌為目標。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