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古今美女笑不笑

發布日期:
作者: 墨客。
點閱率:615

一般話常說,「認真的女人最美」、「美是膚淺的」。這都泛指一般男性在面對女性時,總是以「外表」作為判斷的第一準則; 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逐漸欣賞有個性,有才華,有自信、有氣質的女性。在古代的社會中,美女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不笑」。為什麼「不笑」呢?有名的西施捧心,一副可憐楚楚,皺眉走路的模樣,卻也贏得後世的美名,竟也淪為「東施效顰」的假模仿; 褒姒生性不愛笑,而引發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 妲己生性冷酷,不苟言笑,唯獨喜歡看「凌虐、慘無人道」的重刑; 商紂王為了取悅妲己,不惜濫用權能,終至國破家亡。在這些歷史中,誰曾經是因為「笑顏」而名留千古? 反倒是「紅顏禍水」將會導至「傾國傾城」。
一代女王武則天,還有弄權掌政的的呂后、賈后、慈禧太后,也均是以冷酷無情為名。紅樓夢裡的林黛玉的肺病、薛寶釵的耍心機,也不是笑靨的一面。
在傳統的社會當中,女性總是喜歡營造被保護的感覺,或者裝作弱不禁風,體弱多病、小鳥依人的樣子,來取得男性的關懷; 如果在中國古代,女性自視甚高的話,那是不被社會所允許的,畢竟那是個男尊女卑的時代。
古代的美人,也藉由冷酷的表情來增添自我的「謎樣色彩」。不笑,不表示不高興,也不代表有苦難訴有志難伸; 但是不笑的結果,可能吸引男性更多的慰問與關心。謎樣使得人和人之間增了距離的美感與想像的空間; 也難怪在現今的社會裡,我們用「朦朧美」來代表對面容隱約可見的記述; 而男性也常為此認為,得不到的總是最美的; 因此偶爾親近,偶爾疏遠,以藉此得到純欣賞又不得逾矩的方式。
「蒙娜麗莎的微笑」是達文西的名作。仔細觀察蒙娜莉莎的臉,如果我們從左走到右,不斷注視她的眼神,可以發現她是一直注視著你,而且嘴角是揚起一絲絲的微笑。這種微笑,不算大方,也不算苦笑,據傳是達文西本人的自畫像; 亦有人指出,是因為麗莎失去女兒時,請樂師表演使其微笑; 不論如何,那是當時的社會中,最眾所矚目的「美的程度」,亦是最「神秘」的微笑。
但是到了現代,所謂的「美女」,有些仍是冷酷無情、冰山美人型的; 有些已跳開傳統的觀念,而以清新、亮眼、笑感動人的形象塑造自己的風格,但是每個美女也不能清一色都以同樣的美感呈現給眾人,否則會流於「罐頭美女」的稱號; 但是,就「不笑的美女」而言,有可能是礙於某種『危機』─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美女的五官一定是恰到好處,如果常笑的話,嘴巴容易變大,或是容易產生皺紋,因而變得不美,漸漸地,自身的優越感減損而「花容失色」。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想擺脫眾人對美女的刻板印象總是以美取勝,所以某些美女為了展現特立獨行的風格,顛覆常人的思維,而以「不笑」的『個性美』來回應。然而,再從市場學的角度來看,以「空姐」為例,空姐主要是秀航空公司的制服,如果空姐的姿色過於突兀,反而會將乘客的目光從服裝轉至臉部,因此空姐大多被訓練成只能「淡淡的笑」。在文化學的角度來看,由於文化限制與文化禁忌的關係,佛教有所謂三戒:「貪、瞋、癡」,有一說法是出家人被認為,笑的次數和智商成反比,所以我們常看到的出家女性,多數為沉默寡言、低頭行事,少有臉部表情。
儘管某些美女不笑的確有其必要性,但是若在螢幕前,老是因為心情的鬱悶而扳著一張苦瓜臉,倒更令人反感。今天在螢幕前的公認美女,如林志玲,侯佩岑等,如果不笑的話,恐怕又會引起媒體的番追問或是極力挖掘隱私吧!
隨著女權的崛起與兩性的平等,今日的美人,也早己脫胎換骨,成為社會上顯目的群體,也早己有了出頭天的機會。美女的美與不美,決定在於美女本身的個性與態度; 我們不能左右她們的思維與情感,只能從旁以「欣賞」的角度,去選擇讓我們感覺順眼與舒服罷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