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兒時電影回顧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989
字型大小:

今年三月一日,赫然見到金門日報刊出一則重大的新聞,斗大醒目的標題──「金門最後一家電影院,僑聲吹熄燈號」,雖然我人在台灣,近三十餘年也未曾登門光顧,但心中仍帶著幾許的感傷,畢竟它也曾經陪我度過兒時歲月,給我無數歡樂時光的戲院,記得僑聲剛開幕時,標榜「冷氣開放、設備一流、影片首輪」,稱得上是金門電影院中的佼佼者,如今已從風光歲月到一家苦撐,終至黯然落幕,走入歷史,怎不令人唏噓!

回顧兒時,鄉下無電,電影遂成主要娛樂;當年的電影,若從費用的角度來看,可分兩種:一種是免費免票的電影;另一種則是付費買票的電影。免費的除了勞軍電影外,尚有宮廟做醮熱鬧招待的電影;而付費的電影,又分有無冷氣兩種票價,當年票價總在三、五元之間,可說經濟實惠。

免費的電影,最主要的是勞軍電影,兒時家住浦邊,就讀國小之前,浦邊駐滿軍隊,除了一般陸軍外,尚有成功隊,成功隊駐紮在一棟大型的洋樓(後來成為何浦國校校舍),勞軍電影,經常播映,幾乎都是外國片,由於年紀幼小,事隔久遠,記憶已漸渺茫,印象最深的是「人猿泰山」與「火山爆發」,人猿泰山身手矯捷,技藝高超,令我嘆服!而火山爆發,恐怖驚人,死傷慘重,令我難忘!

每在事前獲知今晚有電影,左鄰右舍便會彼此通風報信,奔相走告,「厝邊報隔壁,樓頂報樓腳」,一到黃昏,大人囝仔,扶老攜幼,不約而同,紛紛來到大樓的廣場,好像村裡要辦「喜事」一般,一時之間,人聲鼎沸,熱鬧滾滾,時間未到,早已擺滿了椅頭椅寮,希望能夠佔到好位子。

不多時,「搬電影的」抵達現場,就在洋樓的牆壁拉起大銀幕,銀幕前面架起放映機,發電機總是放在角落之處,等到一切就緒,此時,整連軍隊方才帶出,人手一張小板凳,行列整齊,位置適中,老百姓則環繞四周,或站或坐,展開一場軍民同樂的電影饗宴。

除了浦邊,鄰村劉澳也是我常去的地方,劉澳距離我家最近,從我家後面的馬路直行過去,約略二百公尺,放電影的場所就在村口廣場,大銀幕直接掛在一棟二樓的牆壁。右手邊是一間雜貨店,每有電影時,財源滾滾來,老闆笑得合不攏嘴;記得幼年曾經在此看過一次黑白的無聲電影,「矮仔財」、「蔣光超」就在此時認識的,劉澳的駐軍不少,最遠駐守在雞鳴山一帶,早期何浦國校的老師曾向駐軍搭伙,我們高年級的學生要輪流到雞髻頭提飯,須先經過一條狹長的露天坑道,上面布滿迷彩網,令我留下難忘的記憶。

還有鄰村后宅,后宅的駐軍,最主要的是住在后宅2號的一棟豪華型洋樓,當年何浦國小的老師也曾在此搭駐軍伙食,洋樓圍牆內的庭院即是放映電影的場所,由於此時年紀稍長,記憶已較深刻,電影片大都是外國彩色的戰爭片,在此看過不知多少?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太平洋潛艇戰」,戰況激烈,情勢逼真;還有「六壯士」,智勇雙全,毅力驚人,終於排除萬難,達成任務。

當年只要有駐軍的地方,就有勞軍的電影,勞軍電影,相當普遍。勞軍電影,形式特殊,以廣場為放映空間,這種「天然的電影院」,天空地闊,空氣流通,天色一暗,即可開演,而且人數不拘,從未擔心「客滿」,不必買票,無須對號,四周皆可進出,自由方便,看來好像完美無瑕、無懈可擊。然而,每到炎夏,蚊蠅干擾;寒冬時節,冷風襲身;大風一起,銀幕搖晃;大雨一來,更是掃興,這些天候影響,實在不可抗力。而且,片子大多老舊,機器常會故障,每在精彩時段,忽然畫面閃爍,雜音作響,時或馬達停了,須再重新啟動;時或影帶斷了,還要重新接片;或是一卷映畢,等候換帶,想要一口氣順利看完,那就得看運氣。雖然放映期間,狀況連連,大家還是聚精會神,默默觀賞,似乎無人抱怨,反正有得看就好,「無魚蝦嘛好」。

再來回顧付費買票的電影,金門電影院,鼎盛時期,多達十幾家,目前手上還保存了幾張早期的票根和民國六十四年的金門日報,電影廣告固定刊在第四版,數了一下,計有十四家之多,不含電影廣告,僅是「今日電影」一欄,約佔三分之一版面,有些是民營,有些是軍營, 光是後浦就有「金城」、「金聲」和「育樂中心」三家,新市里有「僑聲」和「中正堂」兩家,沙美有「金沙」,洋宅(陽翟)有「金東」,頂堡有「金西」,還有「擎天廳」在太武山,「武威」在小徑,「南雄」在下莊附近,「海光」在料羅,「藍天」在機場,而小金門唯一的一家是「國光」,這些電影院,有些早已慘遭拆除,消失無蹤,只能憑空回憶;有些雖然僥倖存在,也是孤獨矗立,無人理會,再不及時維護保存,恐將成為「歷史名詞」。

當年標榜「冷氣開放」的只有「僑聲」和「育樂中心」兩家,票價略高,其他戲院都是仰賴長桿型的電風吊扇,自天花板上垂吊而下,因而電風附近也是好座位,購票時尚要叮嚀第幾排,以求優先選個適中涼快的位子。

記得年幼時,須從浦邊千里迢迢地遠赴陽翟的「金東」看電影,為了排隊購票,曾被阿兵哥擠得兩腳懸空,無法喘息。直到「金沙戲院」成立,我便成了該家戲院的常客,後來遷居後浦金城新莊,擁有地利之便,三家戲院任我挑選,其中以「金聲大戲院」最為氣派,巍峨的建築,壯闊的門面,寬敞的內部;記得當年演出李小龍「精武門」時,巨幅的看板,令我印象深刻,永難忘懷,而「育樂中心」的售票小姐林淑語,是大妹國小同學,熟人賣票,無須交代,必定給我好位子,至今仍感念在心,

電影開映之前,必然有許多的介紹片(預告片),正片之前是播映國歌,觀眾全體起身,肅立致敬,唱到最後一句「貫徹始終」時,總是出現太武山「毋忘在莒」勒石,見到金門風光上鏡頭,內心感覺光彩十足。電影院內,舉目所望,清一色的大都是軍人,老百姓只是點綴其中,阿兵哥幾乎人手一支菸,一支接一支,未見間斷,菸蒂滿地,濃煙密布,沉浸其中,幾近窒息,一場下來,不知吸進多少二手菸?散場之後,全身上下,頭髮衣物,盡是煙味,揮之不去。每有親熱香豔鏡頭,阿兵哥還會情不自禁地吹起口哨,大吹特吹,此起彼落,不絕於耳,感覺演員與觀眾似乎有了互動,而劇情與群情也產生了回響,除了看電影,也看到了觀眾的熱情。

自懂事以來,看過難以估計的電影,就讀國小時,最喜愛的影片是「樊梨花與薛丁山」、「排山倒海樊梨花」、「薛仁貴征東」、「五虎平南」、「羅通掃北」、「姜子牙下山」、「孫悟空出世」和「玉釵盟」,當時的演員,如今全然遺忘,只記得他們武功神奇,不但會掌風(即以手掌運氣擊出,便可隔空傷人,甚至摧毀遠處景物)、飛簷走壁,還會瞬間變不見了,這些情節對我們男生影響至深且鉅,我們經常比劃,架勢十足,無論翻筋斗、打擂臺、跳上躍下,樣樣都行,形成一股「比武練功」的風潮。

在歷史故事影片方面,當年如「吳鳳」、「貂嬋」、「妲己」、「武則天」、「花木蘭」、「秦香蓮」、「王昭君」、「雪梅教子」、「勾踐復國」等這些好片子,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演完歷史人物的一生,簡明扼要,獲益匪淺。在戰爭片方面,以外國片最為出色,除了前面所提的「太平洋潛艇戰」外,又如「七三號潛艇戰」、「潛艇敢死隊」和「大包圍作戰」,戰況激烈,令人驚心動魄。

讓我最感動的是「尋母三千里」,孝心感人,令我頻頻拭淚。還有那膾炙人口的黃梅調影片,早期最轟動的是「江山美人」,我曾看過兩次,由林黛與趙雷主演,演技一流,歌曲動聽。後來是凌波、樂蒂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感人至深,有人連看十回,也哭了十回,令人刻骨銘心,堪稱經典之作,片中插曲,傳唱數十載,至今魅力不衰。而大妹小時最愛「七仙女」,經常拿著歌本練唱,甚至扮起古裝模仿,這些古裝劇的黃梅調,邵氏公司後來又陸陸續續地推出許多,印象較深的如「血手印」、「魚美人」、「花田錯」、「鳳還巢」、「寶蓮燈」、「女巡按」、「鎖麟囊」、「三笑姻緣」……,都曾轟動一時。

稍長之後,武打片更是我的最愛,只要有武俠打鬥片,幾乎無一錯過,如「金燕子」、「小李飛刀」、「無情刀」、「龍門客棧」、「大刺客」、「獨臂刀」、「大劈棺」、「野店」……等。還有偶而也看的文藝愛情片,如「蚵女」、「夕陽無限好」、「日出日落」、「心花朵朵開」、「寂寞十七歲」、「遠山含笑」、「在水一方」、「窗裡窗外」……等。

今日的新新人類,流行「粉絲」一詞,早年的我輩,也有喜愛的演員,或稱「偶像」,也未嘗不可,例如蕭芳芳、鄭佩佩、王羽、狄龍、姜大衛、陳星、羅烈、黃家達、岳華。施思、秦萍、李菁、李小龍……等,只要他們演的影片,幾乎都會捧場,而父親的偶像是李麗華、林黛和李菁,父親常會買「南國電影」或「銀色世界」來觀賞,這類電影雜誌,如今已久未復見,大概已成「古董」了。

電影是我兒時的主要娛樂,歷經數十年,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小銀幕到大銀幕,隨著時代的進步,電視機、錄影機、VCD、DVD的發明,漸漸取代了電影,電影家庭化已是相當普及,加上金門軍人銳減,金門電影業從電影鼎盛時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一家苦撐,以致吹熄燈號,親眼見到電影的演進與進步,也見到電影的大起大落,今昔相比,怎不令人感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