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的驚嘆號
有一群人沒有雙手,但能以口啣彩筆,以腳握繪筆,揮灑出自己的生命藍圖。當四面八方的愛心湧入,他們才得以暫時擺脫身體殘疾的困境,專注浸淫在繪畫的天地。他們皮肉受傷的痛苦,一旦咬緊牙關撐著就過去,而心靈受傷的重建,卻是一條漫長、崎嶇之路,他們用平常心面對人生的起伏,學習放下身心的苦痛,再苦也要從「心」出發。他們是一群口足畫家,從艱苦裡走出來,戰戰兢兢為了生存而努力奮鬥著,透過實際的互動、付出過程中,他們的心靈透進陽光,也感受到社會的溫暖。他們彩繪的卡片與真實的生命故事,也像陽光般照耀了我的心靈,讓我體會到擁有真實心境才能圓滿歡喜。
十年前因緣際會收到口足畫藝寄來的一套卡片,八張精緻的圖畫,是一種視覺享受,帶給我生活的美感經驗。每一張卡片都蘊含飽滿的情致,若寫物則細膩詳實,如實的寫真,若抽象則撲朔迷離,意境的悠遠。不論是哪種風格,都是通過痛苦的試煉,他們用口、用腳,淬礪出來的作品,張張都是經典之作,讓我愛不釋手。我在逢年過節或有感謝話語、朋友生日時,都能親筆寫上祝福的文字,傳遞出我心中無限的情意。就在一次的無心插柳,而串聯成一條溝通的橋樑,讓我與當時素不熟稔的外子,透過口足畫家彩繪的感謝卡而牽繫著一段漫漫的情緣路。我滿懷感謝能擁有那次的「因緣際會」持續到今日,口足畫藝每年發行兩次的卡片,也都能像老朋友般定期捎來一聲問候,讓我滿心歡喜。而人生的際遇就像口足畫家彩繪的畫
布,由幻化而寫實於畫布上,洋洋灑灑一揮而就,沒有窮盡,只須一點下筆,便能寫意千里。口足畫家林宥辰生命故事中:「以口代手,揮毫寫字突破了形體束縛,藉由精神力量,印證了人生的生命意義和價值。」每位口足畫家都經歷過人生的低潮期,殘障的事實只能改善而無法改變,面對現實後就能改變自己。他們體會出環境不轉心境轉,人生處處是好風景,只要有一個不被外在所禁錮的心靈,用愛心與感恩心彌補傷口,盡情揮灑人生的彩筆。
尼采曾說:「精神有三變,孩童、駱駝、獅子」告訴我們:在無邊無際的沙漠裡,駱駝踩著一步一腳印,頂著大太陽,忍受飢渴與折磨,象徵人們背負著沉重的傳統價值。而自我的生命力不能受限於他人「你應該如何」的緊箍咒中,時而要成為獅子,摧毀這些毫無道理的價值,然而獅子「破壞力有餘,建設性不足」,故不能停留在這一階段,我們還必須成為孩童,孩童的心天真無邪、少煩惱。大人如何教,孩子就怎麼學,所以赤子之心是最純真的。唯有在此一階段才能創造真正的自我,才能彰顯生命的力量。如果我們的人生,能發揮出像駱駝的耐心與獅子的勇猛心,還有一顆赤子之心,則不管路途多遠,只要確定目標,並持之以恆,必能快樂前進。當我接觸到有關生命教育課程時,便將口足畫家彩繪的卡片與學生分享,並設計一些活動。我深信愛要從小培養,所以我也與兒女一起分享對卡片的觀感,並讓他們體會用嘴咬住筆畫圖的感覺。兒女嚷著:「有雙手真好!」「四肢健全的感覺真好啊!」不管是學生或是兒女,希望透過這些活動,而懂得珍惜眼前的福分。口足畫家純淨的本性,散發著馥郁的「心」香,就像尼采所言:「精神有三變」。口足畫家彩繪的卡片,沉澱自己無明的浮躁;口足畫家彩繪的書,照見自己清澈無瑕的心靈;口足畫家的故事,洗滌世俗的煩惱,心靈的陽光也會逐漸游移到需要的地方。
人生就像一個大舞台,有的人過著幸福、風光的生活;有的人過著悲慘、痛苦的日子;也有的人渾渾噩噩、得過且過的過日子。但同樣都有下台、落幕的時候。口足畫家謝坤山、楊恩典曾陸續來到學校演講,我興奮的心情不可言喻,當他們演講時散發出自信光采,我才了解「畫如其人」的畫作為何充滿一股強烈的生命力。謝坤山發生意外之後,是他的母親堅持與不放棄,讓他勇敢活下來。謝坤山回到原點,重新思考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是什麼?他發現自己從小就愛畫畫,於是用嘴咬住筆,從練習寫字開始,學畫的過程中傷痕累累,卻沒有放棄。我發現:那些肉體痛楚對他而言是磨鍊,但若非有堅強的意志,絕對無法支撐到現在。學生們不懂得我為什麼情感澎湃不已,而當學生們傳閱著口足畫家彩繪的卡片,一陣寂靜,學生紛紛舉起手說出他的疑惑與佩服,聽我的經驗分享後,也才懂得我從平凡的聽講中,也從閱讀中得到啟示,不論是對人或是對書,都要有一種像是「悅讀」生命禮讚的態度。謝坤山言談幽默、楊恩典親和有禮,他們曾經歷過生死交戰,而今他們找到人生專注的方向而不是名次,他們找到人生的另一半攜手扶持而不是名利。林宥辰曾經歷過生死掙扎,但他覺悟:「老天留活路,自有新安排。」便重塑自己的生命,色彩也重新在他的生命中流動。每一個口足畫家,在別人眼中也許是微不足道,而在我心中個個都是歡喜的驚嘆號,他們散發出對生命的熱愛,延續著生命意義與價值,也對不尋常的身體做一個完美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