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隨記兩則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539

‧早餐的約會

常自忖不是一個盡職的母親,在工作與家庭兼顧,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常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在身心俱疲之下,只好權衡利害關係,忍痛犧牲了孩子應得的部份幸福。每天早上總在鬧鐘催叫聲中,帶著惺忪睡眼,渾沌的頭腦,匆匆趕著上班,孩子的早餐只好任其各謀解決之道。多年以來,餐桌上的豐盛又營養的愛心早餐,一直是我這個做母親對孩子的虧欠,也是我一直想要去拼湊的理想藍圖。

孩子漸漸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對學校的自費早餐,開始有了挑剔的微詞,所以早餐的模式,也從固定的方式,變成了打游擊的野放模式。孩子有沒有吃早餐,成了每天晚上我必關懷的功課,但對於他們的每一次回答,也只是對這個不盡職母親的一點表面安慰而已,在我的內心深處,仍是被一隻愧疚的大黑獸盤據著。

不知從何時開始,週休二日的前個晚上,在緊繃了一個禮拜的工作情緒獲得舒放後,兒子會語帶期待的跟我說:「媽媽!明早叫醒我,我們一起去吃早餐!」我聽罷,望著兒子那日漸英挺而帥氣的臉龐,總也會在嘴角揚起一抹微笑,然後語帶曖昧的回答他說:「好期待哦!早餐的約會!」

現在只要是撥得出空的假日一早,我們都會騎著腳踏車,到慣常的一家早餐店用餐,他點他的火腿蛋餅,我吃我的玉米蛋餅。店內的人潮來來去去,川流不息的顧客,影響不了我們低聲敘說的話語,我們就這樣邊吃邊聊,像一對知心的朋友般,享受著這美好的早餐約會。

所以下回假日清晨,若再碰到我們倆匆匆的身影時,莫感到驚怪,因為我們一定是趕著要去赴「早餐約會」呢!

‧人生的功課

誤人子弟廿餘載,在熟悉的職場中,已練就了一身駕輕就熟的應對本事。但隨著時代的更迭,社會的變遷,教育理念的轉變,物換星移的推波助瀾下,讓人有著恍如隔世之感。當今的教育現場,很多的措施已今非昔比了,但在諸多未變的體制下,有一項仍承襲至今的,那就是小學生每天必有家課的規定,做家課似乎與小學生是劃上等號的。

十個孩子有九個半,對老師規定的家課,是抱著錙銖必較的態度,深怕老師規定多了,他們會吃大虧似的。遇到這種司空見慣的情形,無奈兼苦笑,也不能解釋我當時的複雜心情。每當夜深人靜之時,常捫心自問:「孩子怕做功課,大人何嘗不是怕做功課?」當然大人的功課,指的不是孩子抄抄寫寫的書面功課。人生有太多的功課,需要自己去琢磨,親自去歷練,方能學得其中的經驗,那是他人永遠無法替代的工作。

小時候,最怕出門要喊「阿姨」、「叔叔」,叫「舅舅」、「舅媽」,所以即使外面花花世界多誘人,卻寧可躲在家裡,也不願跟著媽媽出門。讀書階段,最怕跟老師說話,看到老師迎面而來,寧可繞道而行,也不願結結巴巴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做了老師,孩子面前可以行雲流水般的引經據典,但碰著了開會的場合,則是噤若寒蟬,大氣都不敢吭一聲。即使腦中思緒清晰,道理條條俱在,但嘴巴卻常讓我吃盡「啞巴吃黃蓮」的悶虧。常想:這些一輩子都做不好的功課,是什麼原因讓我因循苟且至今?是不是我也像現在的孩子般,對做功課抱著錙銖必較的態度?所以一天混過一天。

每個人終極一生,營求的莫不是一個人生的大圓滿。在這個大圓滿中,是由無數的小圓所拼湊而成的,每個小圓就是你一生中必做的功課。有人得天獨厚,一路順暢,在短時間內終得人生之大圓滿;但也有人極盡坎坷之能事,一路跌跌撞撞,功課永遠是處在缺交、遲交的狀況下。何者為幸?何者不幸?答案見仁見智,因為每個人思考的層面與角度皆不同。我何其有幸,上天讓我得以有更多的空間與機會,去重新思考我的人生方向,重做我很多不及格的人生功課,讓它更趨圓滿。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