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浦城商圈營造─官民的省思
相信很多人看過兩岸三地諸多老街的人潮景象,如中國陽朔的西街、台灣的三峽老街、大溪老街等,「老街」早已不再是城市發展上的負擔,反而是個寶,金門擁有很多的寶,每當我走進後浦城,寧靜的小鎮裡總感覺一街的冷清,戰地戒嚴時阿兵哥所帶來的經濟繁榮光景不再。
隨著今年九月我回到家鄉服務,每每走進後浦城,最常聽到店家們的心聲,「生意難做啊!」、「還是做我們自己金門人生意比較實在」,於是我常思索著後浦城老百姓的民生諸多問題。後浦城是常民生活必需品的集散中心,天天進城對金門百姓而言一點也不奇怪,其實從一些台灣老街經驗,可以看出後浦城商圈的些許端倪,以金門人的宗族團結特質,若要整頓或重整,更是優於台灣的任何一個鄉鎮的老街自治才是。
今日,我把我的角色變換成觀光客,走進這樣的商圈,無論是從北堤路一下車後走進後浦城商圈或是背包客自由行進入後浦城商圈,想要認識這樣的小鎮,一開始就不知該往哪裡走,哪裡是代表我已經走進了後浦城呢?因為入口意象的不清楚、也沒有相關的指示牌加以標示我現在所在的位置,不敢走遠,因為我擔心會迷路在後浦商圈、徒步參觀後浦城的觀光景點又有哪些呢?相關的DM後浦城商圈導覽手冊到哪裡可以免費取閱?我要吃後浦城最道地的閩南小吃又在哪裡?我想上廁所時可以到哪兒去?這些都是我身為一個觀光客想要知道的旅遊訊息,但除了主動詢問當地人外,這一些資訊似乎都難以取得。
隔日,我把自己的角色轉換成商圈的店家,我在後浦商圈每天望著來來往往看似大批的人潮進入,但觀光客卻無法停駐久留的窘境,此時才體會到商家百姓疾苦,公部門的著力點也許應該將商圈內人車分離的動線加以規劃完善,甚至可以考慮設計如同廈門中山路般的行人徒步區,規劃管制車輛進入的時間限制,如此一來,身為主人的我們可以讓遊客能以悠閒的步調體會後浦城之美,也不至於因為車輛而影響了人潮的旅遊安全性與遊客休閒購物慾望。
在商圈特色氛圍的營造上,公部門應思維如何協助包裝後浦城商圈整體形象的特色發展,以台灣觀光客對金門是神祕戰地意象為例,就後浦城商圈的特色,除了可以在整條街道都能提供觀光客買到金門限定獨一無二的迷彩服、戰地紀念品、或是戰地週邊商品,重點則是在營造一種濃濃的戰地神祕色彩的意象,其次考慮的則是整齊劃一且具有百分百加分效果的後浦城商圈景觀,古色古香的立面或招牌,這樣或許也能代表懷舊氣息的古城形象,唯有政府投資,才是讓每個身處在都市裡的觀光客都會念念不忘的記憶氛圍,配合後浦城的人文歷史古蹟與傳統小吃店之多,讓觀光客玩得開心、買得滿意、吃得不亦樂乎,一樣的文化立縣的規劃方向,更是其他縣市無法超越的,同時也貼近我們金門在地的傳統特色,塑造的口碑未來也許就會是「沒來過後浦城、別說你來過金門」。
倘若金門真要發展文化觀光,後浦城商圈絕對是鎮金之寶,上述皆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議題,公部門唯有出錢、出力帶頭領導,比擬澳門經驗的作法,整體性的規劃然後由下而上的改造執行,配合不定期的舉辦「商家、遊客、在地居民」金三角類似於百貨公司的節慶活動以刺激買氣,輔導後浦城商圈店家們自發性的成立自治組織自行經營管理,這樣的後浦城,才能有機會再現生生不息、興隆滿街的風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