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島撿拾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764

一、詐騙電話

一位自稱中華電信局、北區中華電信處理中心客服部的林碧霞小姐,來電查詢,另一半有否於九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於北區申請一支○二二七六四六五八六的室內電話。

肯定的回覆「沒有」,她更進一步地說,一定是被不肖份子盜用。問我能不能馬上赴台處理?

在回覆無法前往時,她熱心又激動地,他們已接獲無數通反映這支電話做不法的事情,已通知我們,如果不馬上處理,後果自行負責,將來的法律責任自己承擔。同時,他們會向警方報案,只要我們配合就沒事了。並且告訴我,待會兒有警察和檢察官會和我們聯繫。不信可直接撥打或由她轉接○八○○○八○一二三查詢。

漏洞百出,電話查詢直接按一二三即可,並且要掛完電話後、再行撥打才是正確。中華電訊服務,全省均有,辦支電話哪需千里迢迢搭飛機赴台?中華電訊豈會沒誠意、見不得人地用隱藏號碼通知客戶?小妮子,妳太嫩了。

詐騙集團,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但換湯不換藥地,稍一留神,謹慎思考,顧緊荷包,不受威脅利誘,就沒那麼容易上當受騙。

二、三秒膠

大女兒在學校做環保風車,沾到三秒膠,來電詢問怎麼辦?

一時慌了,想到鞋子裂痕,塗上三秒膠,立即緊緊貼黏。大女兒的手跟膠化不開,怎麼辦?情急之下,撥了通電話給我小學的自然老師、現在的校長,也不管他正在台灣研習,急迫地求救。

「將手泡在水裡,它會自然脫落,那個沒有關係,不用擔心。」校長放下手邊的研習活動,先幫我解決疑難雜症。待研習告一段落,又來電詢問情況,並告知以後再接觸三秒膠,旁邊放一塊濕布,手一沾黏、立即擦拭。

簡易的方法,都是學問。我們那年代,用的都是醬糊,還是麵粉調水、木麻黃慢慢燒、在鍋中攪呀攪,由稀到濃,盛起後放涼備用。就連過年時候的貼春聯,屋宇、草間、豬舍、牛舍………,逢屋就貼。反映成本,店家販賣的黑色蓋子、紅色塑膠罐盛裝的醬糊太昂貴,使用的就是自家製作、「俗擱大碗」的醬糊。用油漆刷沾糊刷牆壁,再貼上兄弟姐妹輪流用硯台磨墨、又輪流書寫的「竹報平安、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及「春」與「福」、「司命灶君」等,配合過農曆年,縱然握毛筆如拿掃帚般地龍飛鳳舞,自家張貼自己寫,還能幫左鄰右舍揮毫,看到鄰家牆壁貼著自己的毛筆字,期望有朝一日成為王羲之。

由小到大,觸碰最多的是醬糊與膠水,不怕沾、不怕黏,清水沖洗,恢復原狀。樹脂和強力膠則是兄長裝潢時,常要使用的,也因此,比同年齡的孩子更早接觸。但強力膠有人拿來吸食後,有段時間成了管制品。至於小小一條的三秒膠,就比他人認識得晚。

十一月初看到一則有關三秒膠的新聞,記下了常識,撥電話告訴大女兒,以後再使用,記得戴上護目鏡,眼睛沾膠危險大,不慎黏膠,清水沖洗、濕布敷眼,並立即就醫,千萬不可自行剝除,免眼睛受傷。

三、香茅茶

秋末的下午,走訪了二十歲教書、迄今已三十一年,家住碧山,現年五十五歲,新官上任的一處辦公室,地方不是很寬敞,視線卻是很陽光。拆卸了先前的窗簾遮擋,與師生拉進了彼此間的距離,裡裡外外,一目了然。

天花板上省燈光,節能減碳冷氣關,小小風扇地上吹,無煙無塵身舒爽。坐於藍色的沙發,眼眺四周,一塵不染,白色的牆壁主人攜子自己刷。自購油漆動手做,運動兼具省公帑。

種香茅,自家種植再推廣校園。外形如「菅芒」的香茅,繁殖得快。泡茶時,輕輕摘起,洗淨晾乾,熱水沖泡,當一飲而下,輕甜的薑滋味,在舌尖打轉,據說顧胃兼顧脾。

邊飲香茅茶,邊打探教學理念,強調品德教育、做家事的體驗、練習動作技能、培養責任感、增加自信心、學習解決問題、練習配對分類與收納。尤以現代人,孩子生得少,細心呵護怕受傷,但為人父母,懂得欣賞孩子,讓孩子享受參與的感覺與成就感,體諒賺錢的辛苦,而能節儉過日。另外,低、中、高年級,依家事分配表,請家長圈選,學校隨時做抽測,實地探訪,過關蓋章。

好奇地望向桌上的一套叢書,贈書之人感性地書寫「學生因書而富、校長因書而貴」,願書香滿校園,溫文爾雅的學子四處見。

厚厚一本由打字而成的「金門簡介」,自跡之小,那密密麻麻如螞蟻、符合了馬總統的節能減碳,年紀不是很大的我,要有段距離才看得清楚。年歲大我很多的他,竟能清晰地閱讀,這或許和平日的騎單車運動與登山、眼眺遠方的青山綠樹所產生的助益。

沒將自己當長官,凡事帶頭做示範。種花除草、澆水施肥、掃地板、擦玻璃、撿垃圾、糊水泥………。校長兼「撞鐘」,自身做起,如此用力打拚,任誰看了,自然要努力跟進。

四、人瑞慶生

一○一歲的人瑞,蛋糕上方燃上粉紅色的一○一歲的蠟燭,分享長壽的喜悅、凝聽長壽的秘訣。

多位長官鄉村走一遭,田園的風光無限好。眺遠方、綠色的菜田很多樣。播種與收穫,來自騎乘電動車的人瑞,手握水管輕輕灑,澆下滿園的綠芽。

體力不輸少年郎的人瑞,自伐竹林製拐杖,按身高比例、依個人喜好,隨身配備好情感。

不解於榮民已依個人需求配送一支拐杖,老人家何以費心費意費力氣?原來儉樸的老人家,已習慣自己動手做。自己製作自家用,使用久了有情感。出門時候再用新,衣服新、拐杖新,從頭到腳一身新。

濃濃的蛋糕香,配上熱茶好口感。圍繞餐桌旁,牆上「壽」字亮燈光,姚處長、呂總幹、許專員、蔡組長,另有駕駛與志工,和人瑞及家屬,閒話家常問近況。

不忘提及的養生祕訣,每天甩手功、食得清淡勤運動、夜晚半杯高粱通體暢。姚處長讚嘆高粱香,有人結婚多年不受孕,飲了高粱,圓了傳宗接代的使命。

五、無助的女人

結婚容易離婚難。十數年的恩愛夫妻,孕育了數名子女,夫開公司、妻背債務。

生性活潑開朗、思想卻很傳統的女子,健步如飛的身影,好手藝、好脾氣。走入婚姻,多年的甜膩膩,夫創事業她的名。隨著恩愛歲月漸遙遠,憂鬱情懷伴身邊,一年多來,她徬徨無助與無奈。

利潤他來藏、債務她來扛,算算數千萬,離了一肩擔,不離一人付一半。

夫妻官司法院傳,她不想、亦不願。子女的撫養她棄權,含著淚眼訴過往。

一身牛仔裝,兩眼無神低頭看地板。抬起頭,皮膚比先前黑許多。問她是否太陽照得久?緩緩道出,空有一身好手藝,努力拚經濟,顧不了腸胃、還不了債務。那債台高築的背後,她是無辜受害者。

為夫背債已夠苦,另一個她的出現,那在某公司上班的離婚女子,介入了她的家庭、搶奪了她的丈夫。她所擁有的,一夕之間,蕩然無存。隨之,家暴連連、痛苦難堪。為了兒女強忍耐,先前的存款全還債。口袋空空,求助無門,自己的三餐已成問題,兒女跟隨身邊如天方夜譚。

那道牆,惡狠狠地阻隔了母子間的情感,見面難上加難。低首飲泣,天倫畫面難再現。

以工代賑地、每日七百塊的收入,每月從薪資中扣除三分之ㄧ還債。如此還法,高額的債務,何日還清?今生?來世?

末了,她告訴我,可能是上輩子欠他的,這輩子來還,除了這樣想,又能如何呢?

走過了許許多多的社福機構,他們愛莫能助。她心灰意冷地,遊戲規則如此,只有認命。

沒了愛情、尚有親情。人生歲月還很長,無助的女人要堅強,不為他人、為兒女。

六、憂鬱的男人

 一、二十年前,一個大學生在島嶼找工作並不難。懷才不遇的他,四處碰釘子。或許是隔代遺傳、亦或許是生活重擔,那諸多加諸身上的壓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回到了島嶼,找著了他的老師,老師帶他求醫,彼時尚未有「精神科門診」,內科診斷為「精神官能症」,藥物治療。爾後來了一位台籍精神科醫師,一路求診,由醫病之間而成為朋友。

「憂鬱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許多憂鬱患者,才氣橫溢,且有一顆悲天憫人的情懷。你不惹他,他也不會惹你,彼此和平相處。

嘆人間疾苦、觀社會百態。憂鬱的男人激動地道出社會的不公、工作的難尋。有證書不一定有頭路,有才華不一定有出路。公家部門走後門,永續登記不容易。

父母與手足是他最好的支柱,精神鼓舞、經濟支援。而今的他,覓著了一份臨時工作,月薪一萬多,省一點用,尚能抽空赴台去走走,汲取新知,順道休閒。

他是個配合度高的病人,每日遵照醫師囑咐,早晚各服藥粒一顆,不影響工作與人際關係。

每個人都有情緒反應,那心情低潮的時刻,只能說情緒低落,靠著自我調適,很快恢復。然而,真正的憂鬱患者,一段、甚或數段不快樂的時光,積壓心中已久,一旦爆發開來,不可收拾。自己痛苦、家屬難過,當社會伸手支援,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仰賴的還是自己的意志力。

最近,一位長者哭訴,兒子被強制送醫治療,每日相依享天倫,突然不見兒子身影,夜夜哭泣,望兒早歸。

遞上了一杯溫開水,勸她放寬心胸,有人伸出援手是好事,幫他修髮剪指甲、藥物與心理治療,總比在家自生自滅好。

老人家擔憂地,兒子隨身攜帶的東西,探訪時候沒看見。幫忙問了護理長,入院保管、出院奉還。

憂鬱情懷的男女,莫管世俗的眼光,勇敢面對眼前的荊棘。別在角落哭泣,不妨走出屋外,享受陽光的溫暖,擁抱湛藍的天空、奔馳碧綠的草原。

(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