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鄉訊焦點》筆墨傳鄉情文學的世界金門日

發布日期:
作者:
點閱率:661
字型大小:

●專題報導/本報駐台特派員楊樹清

文學回原鄉,寒川等海外金門作家發聲

宛如一場「文學的世界金門日」。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星期六,氣溫驟降,寒川來到台北劍潭,很冷。

十月下旬剛與新加坡十二位金門同鄉組團赴廈門翔安參加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的詩人寒川,一個月後,他又背起行囊遠遊,這一次到台灣,出席二○○八年「第七屆世界華文作家年會」;接著,十二月二十五日,寒川還要回原鄉,與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赴約因颱風延期的「金門高峰會」。

一九五四年、五歲時離開金門榜林故鄉,被家人帶往星洲,本名呂紀葆的詩人寒川,半百人生,來台、返金的次數算得出來,有年服役時以新光部隊身分首次到台灣受訓,但沒能回到金門;第一次踏向故土已是五十二歲那年了。「酒香古意─二○○二金門詩酒文化節」的邀請,寒川偕印尼出生的夫人及祖籍金門的新加坡詩人方然、芊華,趕在中秋月圓時分,一道還鄉。

「古厝終究不曾被遺忘/那年在厝前嬉戲的小孩/而今歸來,竟不知/自己究竟是原鄉人/還是異鄉人」,寒川以題為〈古厝〉的詩句,刻寫返鄉情,又以散文的抒情寫道,「走在家鄉的小路上,翠的樹林和處處是三合院古厝配搭成的古樸鄉景,在我都是一幅新奇且又親切的畫面。走進榜林老家,驚覺古厝竟是危樓一棟,荒廢無人居住,我淚眼欲滴,眼前浮現逝世不久的父親慈祥的面孔。父親,我回來了!回到生我的這一塊苦難的土地……」。

寒川以詩人的多感,用文字寫下一般移民客所難以傳達的返鄉情境。

另一位出生於印尼、居紐西蘭,本名黃乃強、筆名游子的詩人也是,同樣是二○○二年,以大洋洲華文作家協會紐西蘭分會會長赴台參加在故宮召開的第五屆「世界華文作家年會」後,三月十八日,六十四歲這天終於從台北飛回祖籍地金門,在體壇詩人楊媽輝陪同下來到前水頭村12號、屋簷刻著「民國十九年建」的洋樓,望著人去樓空、雜草叢生的祖居,黃乃強頓時想起印尼的童年,有回天真問起老母「故鄉的祖厝誰在住啊?」母親不假思索地回以「誰在住?草在住!」於是,〈故鄉的祖厝真的草在住〉、〈祖厝的石頭〉化作全球第一台中文電腦─翰林發明人黃乃強回鄉的詩。

寒川、黃乃強,動人的返鄉故事,盡在一行行的詩裡。除了「祖籍金門」的印記,他們也都是「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的會員。

一九九二年冬天在台北圓山飯店正式成立的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在全球各地共有一百多個分會,擁有三千多位會員,被視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文學組織。兩年一次,已在台北、新加坡、洛杉磯、紐約、澳門等地召開過多屆年會,二○○八、第七屆,又回到台北,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為期四天,在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

在金門的鄭愁予、台北的吳鈞堯、新加坡的寒川、印尼的陳喜生、紐西蘭的黃乃強、美國的吳玲瑤和陳漢平等人,組成了世界華文作家年會一支旗幟鮮明的金門文學隊伍。金門文學的聲音,世界華文作家年會聽得見。

華文世界裡,聽見金門作家的文學鄉音

「這群分佈在海外各地的華文作家,有兩個共同點:其一是都有完整的中華文化背景。再就是因為長居國外,多少受到一些住在國外文化特色的薰陶。以至在思想和生活面,具有一種揉和了中華儒家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明的特質,也習慣於以這兩種特質的混合觀點來看人生,看世界」,十一月二十九日九時的世界華文作家年會開幕大會上,旅居紐約的小說家趙淑俠以〈文字與文學的力量〉為題代表會員致詞,她也引西方名言「移民便是文化的擴張」延申論述道,「二十世紀的下半期,中華文化隨著世界大環境的變動,呈現全面性的向外擴張。這應該是非常可喜的現象。要認識一個民族,首先要認識她的文化。中華民族,一向被西方視為古老、神秘、落後,或是高深莫測的。我們有必要把自己介紹出去。這種文化移植,蛻變後的,由中國文學衍生出的華文文學,易地播種而生根,對整個中華文化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趙淑俠亦提醒,「一個沒有文學的社會,無論經濟如何繁榮,生活如何現代化,品質仍嫌粗糙,算不得是真正的文明社會」。

趙淑俠〈文字與文學的力量〉,在中華文化的大旗下,聽在與會的海外金門籍作家心裡,文學,又多出鄉情力量的釀造、回歸。

一九五○年生於金寧鄉榜林村、移居星洲的寒川,現任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新加坡分會副主席,不到五載生長、幾無金門鄉景記憶的他,藉助文學書寫,重新在異鄉串起一張鄉情地圖,十多本著作中,詩集《金門系列》、《古厝》及散文《文學回原鄉》、《我從金門來》等,都是繞著金門寫。二○○五年八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張萱萱在「東南亞華文文學研究的新視野:台新研究經驗交流」研討會上發表〈析論寒川詩歌中的原鄉情結:飄泊的心游走在金門橋的另一端〉論文,她觀看到寒川「儘管少小離鄉,在異鄉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渡旅,但其原鄉情愫絲毫未減。兒時的點滴記趣、金門的片段情景,既成了寒川記憶中模糊的光影,卻又同時是激發他極力創作以金門為題材的詩歌最原始動力。縱使寒川在其詩歌創作中不一定直接以金門為命題,不過,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文化鄉愁卻是他詩裡梳理不完的創作母題」。

一九三六年生於金門陽翟村、周歲時即被母親帶到印尼投靠父親,筆名「莎萍」的陳喜生,是這次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印尼分會的代表團團長,著有《等待》等詩文集的他,人生步入晚境後,開始用文字回到父母的金門原鄉,〈情牽〉詩中,「……母親一輩子的勤勞節儉/被濃縮刻成碑銘三行/父親一生的刻苦耐勞/僅凝成冰冷石碑一面……/不絕的親情/了不盡的心願/年年的追思也還不了那虧欠……」,旅居香港的金門籍作家東瑞(黃東濤)讀〈情牽〉而淚下,看到了詩情與鄉情的混凝,金門兩代移民客永不忘本的根源。

一九五一年生於金門後浦的吳玲瑤,現任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北加州分會及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八二三旅台、大學畢業後與同為金門籍夫婿陳漢平移居美國的她,《洛城隨筆》等三十多本著作中多以海外中國人的生活感觸為主題,文筆俏皮風趣,但較少金門原鄉情懷的發揮,倒是二○○五年五月列入《金門文學叢刊》的散文《幽默伊甸》,她以〈帶著幽默歡樂回家鄉〉一文自序時寫道:「我一直以我是金門人為傲,已經出版的三十八本書的作者簡介中,本本都是第一句話就提自己的籍貫,也因為我在美國的華文世界裡fans粉絲不少,常常是想到金門就想到我,或者想到我就想到金門,在世界各地演講時,更常有人來認親,述說他與金門的特殊關係,在南美巴西聖保羅,在德國的巴鴻堡,在加拿大的溫哥華,在山東青島的膠州,在新加坡……等地,覺得自己就像古時候的欽差大臣,繞著世界走訪鄉親,那份溫馨的鄉情永遠伴隨在身邊」,別於其他作家沈重的鄉愁文字,吳玲瑤多出了歡樂的鄉情,她也提到,雖然這些年來離開金門浪跡在外,「但金門從來沒有離開我」,幽默的文學能收錄《金門文學叢刊》,也是「追夢尋根後的認可」,因此,「能把快樂幽默的理念帶回曾經孕育我祥和豁達的故鄉,是我心底最美麗願望的實現」。

一九四九年生於金門的陳漢平,八二三砲戰時以九歲稚齡遷徙台灣,大學畢業赴美取得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電腦工程博士,曾主持美國「星戰計劃」第五代電腦設計工程。著有《超越達文西密碼》等散文的陳漢平,與夫人吳玲瑤都擔任過世界華人作家協會北加州分會會長。科學與文學兼顧,創作內容廣泛,但較少著墨金門題材。從金門到異鄉、異國,走過四海,行過千秋,孤寂的江湖道上,「分不清自己是一個耕耘在科學園的園丁?還是一個徘徊在文藝園的訪客,只覺得天涯落日,每一次驀然回首,總能見到一條蒼翠的竹林小徑邇貌幽雅」,陳漢平曾描述遊走科學與文學、原鄉與異鄉的情境。

一九三三年生於山東濟南、祖籍福建南安的旅美詩人鄭愁予,於二○○五年六月落籍金門,但仍是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北美紐英倫分會會長。知名華文世界的鄭愁予,飲酒、賦詩金門,今多出的「歸籍金門詩人」身分,金門的人文之美,也隨著詩人的詩韻在世界各地舞動。

一九三九年出生於印尼、祖籍金門前水頭的黃乃強,是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紐西蘭分會會長。以「游子」為詩筆名的黃乃強,於五○年代印尼排華潮期間回歸中國,就讀南開大學物理系,栽入雷達、電腦等科技研究領域,全球第一台中文電腦「翰林」就是金門人黃乃強研發出來的,曾獲港督頒贈傑出設計獎。二○○三年春天,藉著來台北參加世界華文作家年會的機遇,黃乃強首次踏回祖籍地金門,也連接上被隔斷了半世紀的鄉愁,此後,遊子的詩裡,從<故鄉的祖厝真的草在住>到<祖厝的石頭>,金門的鄉音,飄向大洋洲。

台北喜相逢,金門土地文學遇合的感動

成立十六年、會員遍及全球五大洲的世界華文作家協會,寒川在新加坡、陳喜生在印尼、吳玲瑤陳漢平在美國、鄭愁予在美國與金門間、黃乃強在紐西蘭;飄居海外各域的金門籍作家們,在這個華文大家庭自成一景。藉著每兩年一屆在世界不同地點召開的年會上相遇,對原鄉金門的作家們而言,筆墨匯鄉情,這樣的相聚,也像個「文學的世界金門日」了。

「相信飄泊在異鄉、異國的一群,他們的書寫與內心世界是渴望被了解的,」刻就讀國立東華大學中文研究所、以《金門南洋籍作家文本中家國認同再現之研究》為碩士論文書寫的金門籍七年級研究生謝佳玲,從自身的土地情感與閱讀經驗,看到海外金門作家一個繁複、糾葛、奇絕的文學風景,「此時,做研究之於我,不再是寫出一篇篇論文;更重要的,還在於綴補我跟金門的一段段斷裂的過程」。

二○○八年九月四日至十四日,謝佳玲以十天時間下南洋走訪第一站──新加坡,訪問到了寒川、馬田、方然、芊華、莊心珍等南洋籍金門作家。回到台灣後,十一月再進駐台北劍潭的第七屆世界華文作家年會現場,又見到了寒川,也找到了陳喜生、吳玲瑤等海外歸來的金門文學人。世界華文作家年會落幕的翌日,十二月二日,金門文史工作協會理事長許丕華在台北市中華路「喜相逢」餐廳作東的午宴,作家寒川、張國治、楊樹清來了,軍旅金門時寫出成名詩作《石室之死亡》的「詩魔」洛夫偕他金門籍夫人陳瓊芳到了,還有砲戰前來台就讀北師的歐陽佩珊和她在金門結緣的江蘇籍夫婿馮映淮、古寧頭籍出版家李錫敏、「金門女爐主」李淑睿的女兒聶湘聆也都在座,謝佳玲看到一張餐桌上聚集了不同背景、時代的金門臉譜,而匯集、組合這些不同年代的牽動力量,是一場世界華文盛會,更是金門的人與文學。

「從十一樓的喜相逢,望出窗外,西門紅樓輝映著台北的滄桑!但仍有新生的活力。對於我們這一群身處異地的──金門鮭魚,又何嘗不是滄桑滿懷?但我們感謝這樣的相聚!」詩人張國治,寫下他與寒川、與一群原鄉、異鄉人在台北「喜相逢」土地與文學遇合的感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