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上「征途」─南僑口述歷史菲律賓採實之一

發布日期:
作者: 鎮伯。
點閱率:617

大家所深悉的建橋事宜,也是金僑們的另一期盼。不論年老或年青企業家們,均有志一同全力支持此一重大建設工程,伊里岸金僑會長薛祖彬先生,還特地在金門地圖上標畫三座大橋(金嶝、金烈、金廈),懸掛於「蘭佬中學」圖書館內,以示對故鄉的高度關懷。
董秘書在與僑社座談中,常以「吧生會館」之「青年團」多次舉辦返金參訪為例,激勵、懇請菲地各僑社亦能踵事其後,惟部分僑領企盼縣府每年能撥出部分預算錢款支助或在金接待此一活動。金鍊與我都加入「戰局」,反覆申論藉由金僑青年返金參訪,以連結金、菲兩地之必要性與功效性,盼能打動僑社,以利早日實現全面文化性之交流,讓「呂宋客」的老、中、青都擁有濃厚的「永遠金門情」。
四、文化臍帶鄉情心
鄉土情懷是人類最原始;也是最真切的情感。它讓人與土地透過生活的互動、洗滌,逐漸蘊育、萌芽茁壯出真實,不可割切的千絲萬縷情愫,一輩子都無法忘懷;它亦是種族情感與民族主義的源頭。近幾年來,多次的東南亞之旅,讓自己見識到各地金門鄉僑們的「鄉心熱情」,也感覺到他們對鄉土故情是如何的不棄、不捨似的「愛戀」!目睹老鄉僑們的鄉土情懷,真令人激動得淚水奪眶而出!見證了「鄉情」的熱力;也融入了自己情不自禁的「真情」。這次再度出訪,也許這才是潛藏於底層意識的原因吧!
東南亞是金僑移拓的大本營,雖然金門人早期也曾商貿移民日本,但仍為數不多,而東南亞各國的金門鄉親總數,卻高達數十萬之譜。論者每言及台灣早期歷史,總云:「台灣為移民社會」,其實就歷史長河的宏觀來說:金門才真正是「移民之島」。就金門歷史一千六百年而言:自漳泉不斷移入,又從浯島不停的移出,其移出方向北起日本、東到台澎,南達東南亞各國。其間移拓之頻繁,輻度之大,面積之廣,歷時之長久,恐世界上無任何一座島嶼可與之相提並論!故吾人可謂:「移拓運動仍金門歷史演展的一重要軸心」,任何書寫金門歷史者,若忽略、漏失此一論述,當必失真實「金門史」的全貌!
今人常說:金廈有「五緣」相連結,故聲氣相通,情同手足。但就宏觀角度而言,台、陸海峽兩岸未嘗不是如此。正因如此,若欲建構緊密的海峽兩岸「五緣」連結點,非金門莫屬。蓋金門可透過移拓海外金僑(特別是東南亞地區)銜接海外華人,迂迴連結台、陸各地僑民,消弭彼此隔閡。再藉金、台數百年移拓關係,使「五緣」透過金門的打點固樁逐步強化。雖然「大三通」已啟動力圖直接建立陸、台關係,但台灣中、南部地區人民仍心存疑懼,如果能藉金門為兩岸接觸的另類「試點」,則諸如「僑情」、「大學島」、「閩南文化橋」、「和平島」、「免稅區」……等均能成推動的「嬌」點。讓金門成兩岸運轉互動的潤滑劑,逐漸化解台區人民對大陸之不信任感,則非但海峽兩岸之和平能走得更平順,金門亦將光耀於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史冊,因為它亦已成轉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槓桿力源!
在我們整裝由咖咖淵機場返抵馬尼拉之時,伊里岸會長薛祖彬先生、咖咖淵老會長、副會長也都趕來送行,還特地透過關係打通關卡,直抵候機室與我們道別,其熱情厚意令人感動。而在約經一個半小時飛行後,一抵達馬尼拉機場,金門同鄉會會長李建民賢伉儷已備妥旅車,親自接我們到飯店。一到餐館,鄉僑會館長老、幹部們已擺妥席宴等候為我們送行,殷切期待來日能再相會。下午李會長再邀我們參加他們父子營運的機械公司年終聖誕慶祝晚會,公司規模、餐宴形式、歌舞表演,凡此別開生面的經歷都令人難忘!人生際遇總常在參訪、旅遊中出現許多無法想像的「意外」;這次的菲律賓之行在馬尼拉會館巧見了二十年前的寧中學生(祖籍盤山),也看到年少時期羨慕的「呂宋客」之親人(祖籍斗門)。她們兩人既是好友也是會館的幹部,平日忙碌自己的事業,也為會館的工作熱心積極的奉獻心力!在道別時她們齊聲說「老師我們期待您們出書,也希望很快看到您寫的文章!」。今天這篇陋文趕緊推出,她們的「期待」也許才是真正的動力。(下)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