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那裡─講一個好聽的老故事
記憶在一九五四年八月二十二日的深夜,我兩歲,父親抱著我指著古老木床內側一顆紅蛋:「乖!去拿,媽媽生了個弟弟,以後妳就和姊姊睡覺」,那夜起,我失去與父母擁睡的寶座,而這一幕何以會深印在一個二歲女娃的腦海,我也不知道。
而後;一起捏泥巴流鼻涕,吃番薯長大,只是他比較安靜,打小便常一人坐在木凳上看著四週,像個不吵不鬧的哲人,不似我哭哭啼啼,唯恐天下不亂,所幸父母不嫌吵鬧;生活上貧瘠,精神上是豐盛的。
稍長,各自就學;初始他也有些好玩,不知讀書是什麼,一日,母親拿著扁擔要打他:如果不好好讀書,以後不准去上學。非常神奇,從此都拿第一名,第二名算稀奇了,我自己不好好讀書,卻格外欣賞他的第一名。
有兩年時間,天微亮,母親燉好一小鍋濃濃的米粥,供我姊弟吃飽,騎著腳踏車到湖南高地的金寧國中上學,日後回想,那一鍋米粥,全家只有我倆享用,其他人全都吃地瓜稀飯,吃在嘴裡暖在心裡,如何不對家人感恩,他與我想的都一樣。
三哥與他,兩班同學的成績單,常常是我們兄弟姊妹的鑽研對象,每次月考學校寄回成績單,就著微弱燈光,啊!楊永安你這次輸XX1分!啊!楊永斌你還是第一,張三幾分,李四幾分…經常一清二楚,兩班同學的名字我們都熟識,常想,我好似他們班上一份子,奇怪就沒有人要求我也要這樣,大概是父親說的「女子無才便是德吧!」
「竹密何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左右對聯,橫批:「成功門」。他就讀金門高中一年級,我呢二年級,瞧著他的臥室寫著這樣的門聯,心想「成功門」?老姊來個橫批「宜慧莊」,左右聯「宜德宜文宜女兒,慧聰慧穎慧文章」自許聰明宜人,十七歲的女生這般傲慢,可一路不曾學兄弟的努力與自律。那風、那雲、那海、那山、滿滿的愛,那友情、那愛情…,讀書拋到腦後,父母親不嫌棄,父親常常寵溺說:「妳的文章我怎麼讀不來呢!」弟弟說:「寫吧!將來會成為文學家!」全家如此縱容一位不是富裕家庭裡的么女,我卻也相信未來不是夢。
讀不讀書有什麼關係,我或可成為一家呢!於是他赴台就讀建中台大,期間,陸續寄回「中國文學現代史」、「史記」、「司馬遷」、「胡適」、「鏡花緣」…,想為老姊加點元素,能有更深沉的素養,姊弟這般的親情往來持續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弟弟按他的生涯規劃一步一步往前走。我呢!終究沒成氣候,談了戀愛,應是賀爾蒙作祟,想婚了。這婚姻是奇特的,遠嫁寶島南端,結婚前一晚由他及大姊、姊夫陪同結婚去也!陪著南下下榻一家小型旅館,明天我要當新娘啦!是晚姊弟談話通霄:天南地北、夢想、理想、友情、親情、愛情,直聊到天色露白,他覺得父母在外島,應該陪我的,這個婚結的簡便,可夠讓人永生難忘。
接著他上了台大研究所,當年科技不發達,一切簡陋,研究所論文由我及好友琬真抱著寶兒到台大幫忙打字完成,姊弟情深哪!當然,一路也吵過嘴,血濃於水,好的記住,不好的拋諸九霄雲外。
記得老大寶兒出生,他怕我笨手笨腳,每天都來探望,寵愛甥兒,取名「智乘」,智是輩份,乘是指千乘萬乘的馬車,國力當然強盛囉,對甥兒極好,買玩具,花大筆家教費用都不心疼。後來弟弟兒子亦取名「德乘」,可見「乘」字深受他的喜愛。那個年頭出國深造叫做留美學人,很是稀奇,他唸書還常常家教寄錢回家給母親家用,出國費用家裡不可能贊助。而我上了一個小小的班,在他出國前夕結婚時,湊了一萬元當禮金,他異常珍惜,可惜在他到了紐約機場被一個黑人扒手竊走身上所有盤纏,真是欲哭無淚,裡面包含老姊心意都不翼而飛,想到這真是悲從中來,人生地不熟,如何艱苦的拿到那學位啊!回國後,我們姊弟常相聚首,他會講述美國的名校,留學生的種種,寶兒尚在幼稚園,聽的入神常說:「媽媽!我恨不得明天就去留學!」
養兒育女往往成為女人的藉口,阻礙一切夢想,真實的變了「煮婦」,左手拿鏟、右手拿筆,有點衝突了!
弟弟不再寄望老姊成啥氣候,我們不再談文學了,改談兒女;寶兒一路以舅舅為標竿;國二時,舅舅來訪,看到坊間補習風盛行,數學、英文缺一不可,於焉告訴甥兒:「其實不用補習,只要課前預習、上課專心、課後複習,英文嘛,每日收聽空中英語雜誌即可。」寶貝聽話,一路沿襲舅舅教導,國二到大學不間斷空中英語雜誌節目,奠定日後不錯的英文程度。
小七歲的貝兒,獨愛大自然,及所有爬蟲類,一度貓兒、狗兒、鳥兒,其他科目一概不愛,舅舅鼓勵他未來可以開一家「貝貝寵物店」,可以養一屋子爬蟲,可以像台大鄭登貴教授一樣,貝兒便歡歡喜喜的念他的生態研究所,朋友羨慕我孩子教養不錯,想來舅舅功不可沒。
他自己孩子也教養的極好,大女兒子儀在美攻讀博士,小女兒子慧目前當工程師,小兒子「德乘」就讀成功高中,閒暇時還得環顧一群甥兒、姪兒們,幾個晚輩都走他的工程路線,但心裡有障礙:「要超越舅舅,很難!」,無論如何,我懷著滿心的感恩,所有晚輩知所進退,長幼有序,沒有變壞,處在現今環境,弟弟才是領航者。
民國九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初三,父親辭世,是時他任台灣大學工學院院長,父親應是滿意的,臨終沒啥痛苦不安,我與他各為父親穿一隻鞋襪,共同為深愛的父親流著淚,他帶我們來這世上,把我們養大成人,他走了,他最想的應是兒女能讓他無牽掛,如能像弟弟一樣努力,站在人群前端,應該更高興吧!
民國九十五年農曆八月二十六母親辭世,他在北京開一個重要會議,趕不及回來,打了一通電話給我,開頭便嚎啕大哭。對著手機北京到金門,姊弟倆在電話兩端痛哭,我們的母親走了,他想的應該是:「我努力到今天,不知母親是否滿意?」鄉下婦人的母親,生性樂觀,從不嫌棄子女,日子再困頓,想到兒孫成群,嘴角會微微上揚,想到他內心應是很安慰的。
二○○九年二月十六日,上午我和寶兒到中和接昨晚才暫別故鄉而來的二哥二嫂,沿途接楊樹清一起到雲林,旅台數十年,極少到中南部,雲林是個很美的名字,不曾深度相訪,因而顯得陌生,若不是因為永斌應該少有機會拜訪。
雲科大有一間極美的餐廳「那,雲」,另一家「雲那裡」,啊!雲林那裡有一位執著理想,永不歇息的親人,我們都這麼愛他!藉此文祝福親愛的胞弟─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