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浮生手記

發布日期:
作者: 許水富。
點閱率:668
字型大小:

60年代。我10歲。國家戒嚴。島上脊瘦貧弱。我的三餐只有地瓜和麥粥。白天和晚上都是黑的,連母親擰出的笑容也是黑的。那時候。我還不懂什麼叫做窮苦。我只知道穿著破破的卡其服去榜林國校唸書。我的老師許文科。姚清華很認真的教我們,晚上回家就吃著大鍋飯,然後摸黑睡覺,偶爾考試會在煤油燈下讀點書。
記憶裡的童小像一首沒有節奏的歌。上課、上山。上床。一成不變的日子。最幸福的是有一些玩伴,到田野捉麻雀,撿花生和可以換「好吃糖」的酒瓶,常常滿載而歸,然後就各自享有。這一點點的快樂就讓我們心亮了起來。穿過夢和煙花。我們編織了許多童年故事,阿兵哥和他們吃剩下的饅頭。我們搶著分享,防空洞和夜晚的砲聲。我們爭先恐後的嘶喊逃命,大片落葉的木麻黃和遍地的枯枝野草。我們急著各自裝滿大小布袋,當柴火煮飯用,甚至挑到城裡賣點蠅頭小利。一個月的零用錢就足夠。在那些歲月裡,只想過好生活。所以就有許多竹幻想。正如紀德所說的「明日的夢是一種快樂,但明日的快樂又是另一種快樂」。啊。言詞清澈,但誰會去管到明日的快樂又是另一種快樂。  
 稍長。我略懂母親扛著家世的重量和辛勞。父親曾經到南洋謀生。工作和縫補家計全賴母親一人打理。大我幾歲的哥哥和姊姊們都必須整天在田裡賣力營食。豐收了。大家有笑容,空洞的眼瞳忽然炯炯有神。我們的感情就是如此的建立在憂患中貼緊。直到今日。父母不在了,而兄弟姐妹依然萌生最初的關懷。這是家給我們餔育的火種。
困頓環境。我們懂得疼惜造物恩賜。我們心中滿是感激和敬謝,豬油拌飯。我們偷偷吃得津津有味。穿著半舊的自強牌球鞋。我們踏出激昂的天涯。「中美合作」的粗麻內褲。留下許多夜晚的搖曳和晃動。鄰居裡的大小同伴。呂太平。許乃光。薛德成。許丕明。宋文章。一夥玩著自己發明的遊戲。沙塵飛揚的榜林廣場,巷暗啞然的轉角,荒煙蔓草的野地。像故事裡的每個主角,緊緊扣住我最後告別童年的片段寫實。多少舊日往事,紛爭與激情。靜默中企求。這些淚眼中的美好。翻過這一頁。少年的夢未醒呀。而志也未 酬呢。
釀愛的土地。家人。親朋好鄰。凝視與回顧。嫣然綻開一朵滿眶的淚水,那些星和風的絮語。那些夜夜想長大的青春期。像昨天洗濯赤腳的河溪。滔滔而去。那些瀰漫窮困的年代裡。一點點的喜樂。一些些的貪饞。一絲絲的幻想。我們便高興老半天。生命忽然像升起華麗的火燄。高昂。溫暖。希望。
長期戒嚴。長期戰火。長期流放。三年讀三個不同地方的國中。最苦的三年也是最快樂的三年。瞬間的離開和銜接。就此跌進心渦裡的友情已然在內裡形成,當船已揚帆。鳥已孤飛。我慶幸認識許多傑出同學。在傷逝的盡頭。在記憶的朗朗書聲中。在各自衰老的時間裡。彷彿我們鋪展著滑翔的雙翼。不願長大。願回到一個屬於封閉的國度。聽山風海嘯。聽花落草鳴。聽一池春水的驚縐,啊。那些藍色褪去的小小年齡。小小擁有。
擦肩而過的村里叔嬸伯伯們。總是在我離鄉和返鄉之間。親切問候。親切叫醒多年忘懷的乳名。尤其村落廣場裡的甘仔店平常坐滿鄉親。他們聊著個人風霜。聊著高粱。麥芒。夢。以及人生鬆動裡的情愛。更多的是他們像家人聊著團結。關照和彼此的牽念。這裡已形成一種民間講堂場址。每次回家必須先途經這扇令人悸動感念的大門。這裡有很多的長輩。如年高百歲的方華伯母以及丕璋叔叔們以及堂妹玉昭們。啊。他們和我們。整個村莊就像是一個大家庭。人性至真。不是功利。不是冷漠。是這些隱藏在我們內心卑微的愛,多年來。我在異鄉幾乎很少能感受到人和人之間的寬厚和潤澤。希望我的家鄉應保有傳統香火裡的純樸和真摯。這是期待和渴望。這是島上核心裡的一盞明燈。歷史沉睡。人性清醒。貧困中的我們。有一顆富饒崇高的心。在這陽光甜酥的島域裡。閃爍。永續。
向朝南深處仰望。家。因為母親的不在。我也很少回去。只是那南方的紅土高嶺上。仍有放不下的記憶和親友。那條路。那翻過的草堆。那撿過的木麻廣。那黎明的雞啼。那黑暗中白花花的母親床緣。一切的彈指之間。我忽然摸到臉上的繽紛鬍渣。才想起我的年代。我怔怔的存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