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郵票牽扯鄉愁
思念搭乘一枚郵票的翅膀
八百里加急快遞
投送遠方懷抱
古寧頭風雲釀造淒厲的折翼
從此鄉愁被禁郵
整整一甲子
六十個春花秋月
雖然咫尺兩岸雲頂相摩
鐵絲網的雷區阻隔雞犬相聞
一枚郵票再也飛越不過交織的火網
不只因風多響易沉
不只因霧重飛難進
停雲望故鄉
狄仁傑登太行山望斷歸鄉路
太武山上多少望鄉的雙眼
被整齊鐫刻在墓碑上
鄉愁憑藉高粱酒來燃燒
算不算還有點幸福
2008年12月15日
兩岸直接通郵啟動
金門寄往福建的郵件
就近以小三通管道船運廈門
金廈接通奮翮重飛
鄉愁的行李直掛一條龍
一甲子是個漫長的等待
很多人已等成無定河邊的枯骨
春閨夢裡人早白了頭髮辭了朱顏
早在民國十二年五月廿四日
一枚一分錢橘黃中華民國郵票
當日寄來北門林家大厝這份「時潮日報」
廈門郵戳沉默塵封報頭八十六年
報費連郵費每月大洋一元四角
全年十六元林家大戶才看得起報紙
證明那時郵便通暢
北方正處於群雄割據
直奉戰爭後
陳炯明兵變阻撓北伐
曹錕賄賂議員當選總統
戰雲籠罩苦難的中國
北望五雲天闕遠
孫中山病倒國事憂心麻亂
南瞻萬里海濤閒
嚐茶看報徐徐海風依然薰陶
島民恬淡時日不多
五黃入中宮戰亂頻仍
海上風雲詭譎
是誰掀起惡浪作驚濤
花崗岩秘結一段長長艱辛歲月
總算又待到重陽日
鄉愁不僅僅只是一枚郵票
鄉愁已是一通電訊一張機票
直攻愁城
一張有廈門郵戳寄來的「時潮日報」,塵封長八十六年,鎖在我櫃子裏大約有二十來年了,雖不是什麼重要文物,我還一直收藏著。這張報紙有夠多的廣告,其中登出小學、中學、師範用書的價目表,當時新舊學制並存。我驚訝發現,民國十二年小學課程中已有英語課,課本還蠻貴,一冊銀洋三角,相對其他課本都在八分錢、六分錢以下。聽說當時金城基督教旁的培德小學已開始教英語,我們進入國中才有英語課,現在小學已有英語課,不稀奇!連學前的幼教就已經開始學英語,那很快就「去中國化」了。
我是金門日報終生讀者,每天等報紙,我住在金城街上黃金地段,四方通衢,沒理由晚到,莫非塞車。也不忍心苛責,在台讀書我也曾打工送報,起早摸黑,風雨無阻,讓報紙配早餐才對。我同學送報達人嘿龜勇,大學聯考七、八次,輾轉讀了四、五間大學,前幾年在台北市新公園前碰到,還在送報紙。短暫駐足寒暄,不勝唏噓,說他近年精神耗弱,在樹林與幾個老兵同住,我想很快就變成不歸鄉的「老胡一族」。當年高中畢業赴台打天下,他身上僅有新台幣一百元,就以送報為生,開始他漫長的工讀生涯。凌晨三點要派報,他索性就睡在地下道(台北火車站、中央日報前),他邀我去參觀過,兩旁報人靠邊而躺,以報紙為席,身上再蓋幾張報紙,還好是在夏季。嘿龜勇!久疏音問,近況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