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登長城

發布日期:
作者: 若晨。
點閱率:531

2009年,北京奧運舉辦過後的冬天,在重溫舊夢與渴望出走的情愫催化中,我再次登上了代表中國人驕傲的萬里長城。一樣的長城,卻有著不一樣的心情和感受。
北國的冬天,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寒氣,零下的氣溫,雖不見雪花滿天勁舞的景致,但河、湖皆結成了冰,沒了川流不息的淙淙流水聲,卻成了靜默一旁的灰色長帶,乍看之下,還誤以為那是一條風塵僕僕的平坦道路。直到發現有人在上面滑冰時,指指點點隨著一聲聲的驚呼聲,讓隨車路過的我,不覺也打從心底的泛起一股艷羨與躍躍欲試的衝動。向空氣中深吐一口氣,瞬間化成一縷冉冉上升的煙霧,新奇又有點熟稔的體驗,使人有著回到幼時童心般的興奮。冰凍的五指,讓長年生活在冬天海風冷冽徹骨的我,竟有著說不出的熟悉。那種出門就得拉緊衣領、縮脖搓手的冰冷,讓人的頭腦格外清醒,凝望不盡的一大片煙霧氤氳迷濛中,眼睛卻特別的清楚明亮。
猶記得2001年夏,燠熱難當的高溫,像把高張的火傘,密密實實的把北京罩得像一個火爐,即使遠在百里之外的長城也不能倖免。居庸關口下,一樣的人潮,都有著「不登長城非好漢」的雄心壯志。烈日下,階梯兩旁的鐵欄杆是燙不可摸的「火條」;豆大的汗珠,在額頭上串成一條條的水柱,從脊背直鑽進股溝。望著那高低參差不齊的台階,我邁著鉛重般的步伐,一舉步、一聲嘆。除了感嘆當年造長城的鬼斧神工外,也為曾駐守其上的士兵翹指讚賞,若沒有強健的體魄和意志,哪能在身負作戰裝備之下,還有力氣護國抗敵?更為自己眼前那漫漫的艱辛之路,興起了無限的悲憐之慨。
雖有著「不登長城枉來北京」之心,但惡劣的氣候和環境,讓我不得不打退堂鼓,黯然的從人潮中退下場來。多年以來,那未登上長城的遺憾,總是在不經意的觸摸之下,隱隱的浮現腦際,成了人生憾事之一。時間如梭,匆匆轉眼過了八年。八年,可以使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搖身一變,成了學堂中的好奇寶寶;八年,可以使一個慈祥和藹的長者,化仙而去,成了家庭中的追憶對象;八年,更可以使一對幸福美滿的神仙眷屬,波瀾生變,成了兩無瓜葛的狹路陌客。
如今,零下的氣溫,暖暖的冬陽,照得人全身軟綿綿的。同樣長城,帶著不一樣的心情,我擠身於如織的遊客中,邁著輕巧的步伐,順著被歲月步屨踐踏得坑坑疤疤的台階,一步一步的往上鑽爬。如過江之鯽的擁擠人潮,讓我不得不隨時停下來等候。遊客大多是大陸內地的居民,從那一張張經過風霜烈日侵蝕的粗糙臉頰,還有南腔北調的濃厚口音,即可知端倪。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過年時節的歡愉,雖然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但在聲聲打氣的加油聲中,我看到了炎黃子孫血濃於水的深厚情誼。佇足歇息的空檔,喘口氣,凝神遠眺塞外山巒峰疊,一片蒼蒼茫茫,眼界為之舒展開來,心胸也不覺為之豁然開朗起來。人潮稀了,氣歇足了,繼續邁開步伐拾級而上。此刻有的是八年前沒有的身輕如燕,腳步也不再像八年前的舉步維艱。是環境改變了結局?抑是心情影響了結果?或是冥冥之中造化弄人?我想,時間應該是最好的答案揭曉者。
世事無常,常是說不出一個準則的。小時總認為,從媽媽口中說出的即是準則,只要乖乖聽話,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禮物;上學堂讀書,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是標準答案,一字不漏的照背、照抄,考試就可得一百分;踏入社會後,遇到工作不順心,偶爾背後罵罵上司老板,但仍跳脫不出那「傳統」的如來佛掌心,因為蜚短流長的力量不可小覤。如今,身在秋林之境,對人生的諸多滋味,反而有了不同的體會。
體認到「世事無常」的真理下,自然萌生隨緣之念。「隨緣」二字,看似簡單,但若仔細慢慢咀嚼其味,會發現其中的滋味頗長。紅塵中,與人萍水相逢,亦隨緣而相互成全,不管明日是否相離,心中將都不會有憾。路上遇到的笑臉,同樣以笑臉相迎,終能成為人生風景上的美好回憶。至於遇到淚流傷悲的哭臉,就讓它隨風化為煙塵,成為更知惜緣的動力吧!人與自己的生命,亦是隨緣吧!誰也無法預估自己還有多少時間?明天與意外是哪一個先到,又有誰能說的清楚呢?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