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速寫之一野果
童年時代的零食極為稀罕,滿山遍野的野果成了我們採食的對象,至今記憶猶新,每到野外踏青,或幫忙農事時,總會利用空閒尋找它的芳蹤。一年四季裡都有不同的果實可以採食,因此對於這些生長在野外的水果特別有感情,品嘗它那鮮美的果實,別有一番滋味。
家的後山是一片原始叢林,小時候常和隔壁的小朋友嬉戲,與家人來這裡撿拾柴火,經常穿梭林間。每到初春,是雀梅和木宜梧成熟的時候,熟了的雀梅果實是深紫色像黑豆一般,酸甜的滋味,隨便摘取就放入口中,把嘴裡染成黑紫色;木宜梧的果實形狀為橢圓形,枝頭上掛滿了橙紅色的果子,十分鮮豔;春末夏初,野地裡見到枝幹長滿刺的紅莓消,又名虎莓,鮮紅色的果實,讓人垂涎欲滴,非得摘它不可。
在太武山上難得一見的郁李(山李仔),近年來被喬木植物覆蓋,因此現在很難找到郁李的蹤影,果實成熟由綠變為紅色,粒粒像紅色的珍珠,摘下來觀賞,捨不得品嚐它。每次登山時沿途可見長滿顆粒瘦小的桑椹,成熟時掉落滿地,實在可惜,一面爬山,一面伸手可摘下品嚐,是件快樂的事,成熟的果實也成了鳥兒們的佳餚。
生長在田埂上的番石榴,在盛夏的季節裡,趁著農閒的時候,到番石榴樹下找尋成熟鮮綠的果實,每當尋獲成熟的果實,內心說不出的歡喜,它散發濃濃的清香,用力咬一口,淡紅的果肉溢出香味,至今仍回味無窮。此外有一種生長力十分強的「火炭母草」,俗稱「白飯」,遍地都可找尋得到,果實由白色轉為黑色就成熟了,據說野外求生是最好的食物,隨處可見。
每當秋末北風起,農家收成甘薯的時候,削成一片片的安脯曬成乾,趁農閒時在草地裡摘取小葉黃鱔藤(黑染點)。拿著摘下一枝結果纍纍的蔓藤,在冬天溫暖的陽光下,坐在草坪上品嚐,享受那甜美的滋味,吃得滿嘴烏黑,十分好玩。它是常綠蔓性灌木,匍匐在地面上,核果為長橢圓形,成熟時是暗紫色,目前田野間已經罕見了。
枸杞也是常見的植物,整株可作為藥材,葉片可摘取炒食,果實及根皮(地骨皮)當藥材,根可燉湯治肝火,十分有效,橢圓形的漿果,成熟時為紅色,十分甘甜。偶而在村莊旁發現整株成熟的小番茄,粒粒都是紅色的球形的漿果,讓人垂涎欲滴,成了小時候最佳的水果。
這麼多種類的野果生長在自然環境下,沒有受到汙染,果實自然香醇,隨處可以任意摘取,與鄉下的人們有著深厚的情感,隨著生態環境改變,植物群落受到外來種的侵入,以及植物間的排擠,外來植物的侵入,原生物種逐漸稀少,很難回復往日的情境。
小時候讀書較為重視語文和數學,自然生態似乎很少提及,不論動植物名稱都不熟悉,只用俗名稱呼,直到近年涉獵自然書籍,加上現行課程重視本土文化,才逐漸熟悉鄉土自然的奧秘。這些在地的生態環境,成了今天戶外教學的重要教學資源,隨機教學,更是親子活動的良好教材,是在地人應該學習的知識,了解周遭的自然生態,才能培養愛鄉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