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醫院
身為女人愛逛街,沒啥稀奇;逛醫院,就有問題。
身體猶如機器,有保養,延續壽命。沒修復,壽終正寢。
忌諱上醫院,就怕五臟六腑出狀況。偏偏這裡痠、那裡疼,檢查結果亮紅燈。
逛醫院,如同家庭主婦走廚房。
半年前,鳳凰颱風來襲的日子,走在社區的小巷,跌一跤,臀部重挫於長出青苔的地面,摔了一身傷、惹了後遺症。半年來,痠痠疼疼、咬牙切齒靠那酸痛貼布撐日子。
天氣多變化,哎呀我的媽!坐不能坐、躺不能躺,頭暈頭疼與耳鳴,再由頸椎延伸而下,肩膀、後背、雙手、雙腳,甚至腳踝,疼痛無力、酸痛麻痺。原本就是氣象播報站,現在雪上又加霜。
正面及側面X光照相得知結果,右側第四與第五節脊椎骨之間的縫隙有密合的情形,此為「椎間盤突出」。再照骨盆腔,原因不簡單,細究病根,再抽取三管共約七CC的血液,進行檢驗了解病況,一週後看報告,寄望醫療,對症下藥。
醫生循例做了一些問卷,包括睡眠、作息、家族病史,「家裡有沒有人也有腰酸背痛的情形?」
「我母親。」我回答得快:「我媽也常腰酸背痛。不過,以前農耕時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孩子生得多,家事又操勞……。」
「不是那個原因啦,會腰酸背痛要叫她來看。」醫生邊敲鍵盤,邊提醒。
「哦,知道了。」母親雖已走了一年,但精神常相左右。突然間,忘了母親已不在人間。回家之後,真該焚香問問母親,在另一個國度裡,是否平安?痠疼的情形有否改善?如果沒有,找個時間來看診,順便拜訪一下好心提醒的醫生。
「妳的關節退化迅速,剛剛幫妳檢查,滿嚴重的……。」一番診斷,這邊觸一下疼、那邊碰一下痛。躺在床上、聽聞此言,未老先衰的症狀,心情要好也難。
等的過程,前面有一位老阿嬤,膝蓋疼痛難度日,注射針劑有改善。聽說玻尿酸,我的眼睛為之一亮,很想開口問問醫生,「是不是會除皺的那一種,如果是,我也要。」愛美的女人,最怕斑斑點點與刻痕。軀體的痛,暫拋一邊,除斑與除皺才是重點。想那購物台標榜的除皺與除斑,副作用連連,使用之後紅腫熱痛又脫皮,爾後的日子,不擦粉,不敢出去見陽光。刷了粉撲,阻塞毛細孔,不透氣,從此斑點越來越多、皺紋越除越皺。近月又見胎盤素,影星名人代言於電視,你一言、我一語,保證絕對有效。已經發誓兼吐痰,不再相信他人言,對方舌燦蓮花,我又花了冤枉錢,聽信神奇效果的早晚勤於途塗抹抹,胎盤素加面膜,一樣如先前,沒掉斑來皺沒消。又做了一次「功德」,類似這樣的「添緣」,為他人拚業績,讓自己失錢破財的傻女人,我不是第一個、也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信心也有動搖的時候,當那麼多美女在眼前爭奇鬥豔,每張臉孔水噹噹,哪有不心動?掏了掏口袋,「省吃忍寒賭注大」,又當了一次傻瓜。
當下所聽聞的玻尿酸又讓我蠢蠢欲動,如果再加上膠原蛋白、多胜、蠶絲蛋白,那就太完美了。最重要的是反映口袋成本,不必當冤大頭。猶豫了片刻難啟齒,愛美也要顧性命,事有輕重緩急,人家說世上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只要留得性命在,不怕沒漂亮的臉龐,先把眼前的難題搞定再說。
上了急診室二樓,在櫃檯取得了「物理治療預約卡」,每週三次,肩頸、腰、臀部,治療六次之後再評估。治療師再三交代「守時」的重要。安啦,我可是守時守信又最配合的病人。約了時間,從來只有我等人,沒有人等我的紀錄。
為復健方便,不要拖著「一頭重」,上美容院將一頭長髮剪去了十公分,掃一掃有「半畚斗」的多。返家之後看到新聞報導,許多癌症病人化療後,頭髮掉得兇,頂上無毛心受傷,善心人士呼籲大家一起來捐髮,製作假髮助他們信心,如果早一步知道這項訊息,我那些剪去的髮絲,清洗、曬乾後,又可以廢髮利用。
接著一不做、二不休,甩開了高跟鞋,將它們曝曬陽光後,收藏箱底,改穿平底鞋。雖說高跟鞋呈現曲線美,腰痠、腿痠,暫且不穿。走了一趟「六兩」與「阿胖」,捨不得下手。逛到最後一站賣場,換季大清倉,買了一雙懶人鞋,鞋底軟軟,高貴不貴又好穿。數日後,外觀不討喜,但是粗勇又耐穿的專櫃鞋最後十天大清倉,心癢癢地再走一遭,三位數就買到了一雙,算是賺到。女人的衣櫃永遠少一件、鞋櫃永遠少一雙,自身經驗,少放她們出門,出了家門上了街,買了一大堆,沒有一樣正經。
「物理治療室」報到的第一天,按了電梯上樓,門一開,眼前已有許多上了年歲的阿公阿嬤,早在我之前上二樓休閒區等待。治療室外頭的休閒區,牆角下擺著一台電視,一張長方形的餐桌,外圍ㄇ字型的椅子將它圍住。此情此景,若再配上茶水伺候,那就真正達到休閒兼等待的效果。只見長輩們正聚精會神地觀賞美食節目,互相研究這道「香菇麵筋土豆」的做法。簡單地說,只要鹽巴與糖適中、火侯與水適度,這伴飯的最佳拍檔並不難烹調。吃魚吃肉也要菜香配,一般人蔬菜與水果不能少,高齡者應避免三高。
老人家愛看美食節目,坐在一旁家庭主婦的我,不能錯過為先生孩子多學一道菜色的機會,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只是電視上煮得如火如荼,我的飢腸也轆轆。餓死人了,早上出門前不是才吃過早餐了嗎?堅持家庭主婦的原則,每天思菜色,為家人勤下廚,不讓他們放著空胃出門,這是責任也是義務。數年前,另一半還是軍醫的時候,年節未能返台的醫護人員,家裡離醫院近,常來家中聚會,幾桌的菜餚,親手下廚,隨意地做幾道家常菜,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看到他們盤底朝天,沉溺於那股成就感,嘴角盪出一絲絲的喜悅。而家庭主婦沒有出外學習中餐烹飪,靠的是從小跟隨母親身邊有樣學樣地做了幾道古早味。再來就是每月的「吾愛吾家」月刊,裡邊的食譜受用無窮,試煮試吃,自己「吞得入腹」即能端菜上桌。也因此,醫院每個月的慶生會,邀約主廚。走了一趟醫院廚房,爐灶比我高,要拿軍用罐頭來墊腳;鍋鏟則如圓鍬,又長又重,在衡量體力與實力後放棄。
另一半每個月輪「戰情」的子,不忍他吃大鍋菜,軍中的伙食,炒菜像水煮,大鍋不比小鍋香。煮菜習慣爆香的我,總喜歡用蔥頭爆香、用蔥末點綴。簡單的炒米粉配上排骨湯,搭著公車上醫院,戰情室,聞香而來的兄弟姐妹,嘴唇乾澀而進、油漬而出,彷彿塗上一層護唇膏。
有時菜色的選擇,也有來自週遭的靈感,看到喪家「綁頭白」、穿孝服,靈機一動竟然煮起了「鹹粥」。豆乾、芋頭切丁後油炸,蔥頭爆香、盛起,白米與香菇炒過,加水烹煮,豬絞肉搓成一顆顆的肉圓,稀粥即將煮熟前下鍋,再加入油炸過後的豆乾丁、芋頭丁,灑入少許的鹽巴和味精,蔥頭酥拌勻。簡單易學的鹹粥,煮了一大鍋,好吃又味美。平日白飯配菜又配湯,花費時間嫌麻煩,慵懶似的煮法,省去了許多思考菜色的困惱。
今早如往常,撐著一肚飽,子宮裡也沒多一條生命,難藉題發揮,說胎兒肚子餓,「嘴重三分力」,為胎兒營養著想,不是我嘴饞。如果這個時候,火腿蛋三明治加一杯熱咖啡那就太完美了。愛咖啡的女人,骨頭都要見祖公了,執著於這份「咖啡情」,對它愛不釋手,看不破、難分手,自己挖坑自己跳,死了活該。
說到懶人喝咖啡,以前咖啡粉、方糖加奶精;現在則是糖、奶精、即溶咖啡、麥芽糊精、香料、食鹽所組合而成的三合一,熱水沖泡、筷子攪拌,簡單不費時。數年前他人贈送一台咖啡壺和那咖啡豆現磨而成的咖啡粉,傳授高檔的享受,知道煮過的咖啡特別香醇,但嫌麻煩,一滴也沒沾。那台咖啡壺現在還放在儲藏間,前陣子整理,猛然想起,有福不會享的女人,捧在手上的精品與地攤貨好像沒啥區別。
來自四面八方的建議,多喝牛奶、遠離咖啡。人家不敢喝牛奶,就是鍾愛咖啡。愛賭之人要他戒賭難如登天,今天剁了指頭,明天指頭再生,總是有許多理由搪塞。我雖不是賭后,不沾酒來也不沾賭,但要戒咖啡談何容易,每每聞到咖啡香,淺啜一小口、再喝一大口,思維泡了一杯不喝浪費。骨質越來越差、關節越來越退化,經不起摔,多攝取一些鈣。以後誰要是在我面前誘我咖啡香,記他大過一次。
四下張望,幾乎都是上了年紀的長者,只有一位比我年輕。她在我之後抵達,然後在我身旁坐下,嘴中喃喃自語,不知說些什麼?嚴重的耳鳴,再加上她的聲音,「耳坑」很不能接受她的呢喃。但我痛在軀體,咬咬牙就過了,猜想她一定有某些壓力,要修復需要許久的時間。但這還算輕微,某日候診,一位穿著國中制服、臉蛋清秀的女孩,耳朵被她的哭聲吸引過去,以為發生什麼事。突地一轉,見她哭過之後又哈哈大笑。一會兒哭、一會兒笑、一會兒打呵欠,臉上淚痕處處,這樣的舉止,不斷地重複。腦海盤旋的是許許多多的問號,青春少女,受何刺激?
當物理治療室那一道綠色的門輕輕拉開,探頭看,「職能治療區」與「運動治療區」內的復健器材琳瑯滿目,復健機、腳踏器、跑步機………應有盡有。怯生生地跟著大家的後面走,來到櫃檯,順著他人的腳步將健保卡放置桌面。然後呢?下個步驟,杵在原地不知所措。
眼前,看到一唱一和的兩人,一人負責從熱箱裡取出了煮了一個晚上,高溫九十度、沒人使用過的熱敷墊,交到由另一人負責已鋪好的毛巾上方,摺疊好。病人如識途老馬般地魚貫地走近,從她們的手中取走一至兩條的大毛巾,裡頭就是包裹著熱敷墊,共分長方與正方。長方形敷肩頸、正方形敷腰臀。各自找到位置後,在身體所需的部位敷了起來。看他們熟悉的步驟,想必復健不是一兩天。
「小姐,妳是第一次來?」一位髮順戴眼鏡的女治療師朝我走來,面帶微笑地問我。
「對。」第一次總是沒經驗,站在原地不動,有點呆呆的。
「妳的健保卡給我,我幫妳把要復健的項目找出來,我們再一樣一樣來。」她帶著專業又輕柔的語氣說。
「在這裡。」我從櫃檯那一排找著證明自己身分的健保卡,遞給了她。
她很快地從一格格的櫃子中找到了一張復健單,「小姐,請跟我來,妳先拿兩塊熱敷墊,一塊敷頸部、一塊敷腰部,如果太熱,要趕快換邊,才不會燙傷。」
領我坐好了位置,她小心地教我如何熱敷,又叮嚀有不舒服隨時叫櫃檯。
剛坐下,即看到眼前的一位年輕女孩,一會兒拿衣夾、夾住一個小盤子的周邊,一會兒又在兩個小吊籃之間,將裡面的東西對調,重複這樣的動作,訓練著腦力與手力。看她邊傾斜著頭,邊撥弄著髮絲,面無表情地完成每個動作,這年輕的生命,看在眼裡,有些不忍。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