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的美音樂回原鄉
阿公金門南來,我是第三代,但從沒為此減少對祖籍原鄉的情牽與疼愛。二月份十四次再到金門,不為什麼,就是心繫養育阿公那片被戰火蹂躪的土地,心疼在炮彈下求生的鄉親們。
第一次回鄉,堂嫂給我帶回了番薯幹及自家種的花生。帶回來花生仁湯還行,番薯幹大家都搖頭,捧著番薯幹,心裏直呼,這是金門人的寶啊!
在那一段烽火連天的日子,番薯不知養活了多少人。還記得第一次聽台語《番薯情》這首歌,熱淚盈眶。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情真意切,加上歌曲開始時的幾聲炮擊聲,禁不住想起金門那段番薯歲月。
《番薯情》詞曲創作者為李子恆,還記得「聽我把春水叫寒…」《秋蟬》這首歌嗎?它就是李子恆早期的創作。李子恆生在金門,長在金門,到臺灣音樂界發展逾三十年,寫過好歌無數。1999年應金門縣政府邀請,特為金門文藝季 「烽火歲月番薯情」 創作主題曲。這首充滿金門鄉土情懷的歌曲,表達了金門人對家鄉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提出了對戰爭、文化的省思,將創作焦點回歸原鄉金門。
《番薯情》歌詞如下:
小漢的夢是一區番薯園,有春天啊有風霜
番薯的心是這樣軟,愈艱苦愈能生存
故鄉的情是一滴番薯奶,尚歹洗啊尚久長
番薯的根是這呢深,愈掘愈大串尚好種
感情埋土腳,孤單青春無人問
夢鄉穿炮彈,滿山的番薯藤切斷
阮是吃番薯大漢的金門子,黃種白仁心赤赤
咱是靠番薯生活來疼生命
著愛一代一代傳過一代聽
猶記得前年開讀書會時,為配合講題,特意安排在會場播放這首歌,螢幕上也同時打出歌詞。很意外地發現,台下不少人,淚眼汪汪,嘴巴一合一合地在學唱著。散會時,多人圍上來追問光碟哪買?人群裏,各籍貫人士都有,原來都是一群曾過苦日子吃番薯長大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