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老兵聚落
楊梅鎮後火車站有一個令人神往的地名「小上海」與「小香港」,這是於民國41年韓戰結束後,一萬餘名反共義士接運回國,除了暫住龜山鄉大湖外,大部分進駐楊梅,於是,逐漸形成特殊小聚落,人多了,商店也多了,繁華景象讓許多人慕名而來,雖然沒有黃浦江的船影或香港的繁華,卻有著相同的鄉愁。
沿著火車站旁的崎嶇小路,可以抵達小鎮傳說中的五十年代的小上海與小香港。曾經為了一個理念或一份理想,遠離家園的人群,寄居於這片低矮的平房,由於過著細數著掌紋中,曾經年輕過的青春與逐漸老化的悲歡。
韓戰結束後的反共義士在楊梅鎮高山頂成立了義士村,之後,恢復為軍營,而小上海和小香港聚落,是配合義士們生活需求而產生的,有教堂、理髮、洗衣、澡堂、茶館、縫衣、補鞋、煙酒、小吃、雜貨及撞球,之後,由於老兵凋零與遷徙,昔日的熱絡景觀逐漸式微。
當年的小上海與小香港,是一種漂泊的繁華,讓這群人必須開始擁抱小鎮的每一吋風雨,讓從鄰近村落湧入的女人,絡繹不絕地把通往小上海的小徑,踏出了一條可以讓三輪車通行的路,也讓這裡的風華有了男人與女人的溫存故事,有了寄人籬下時一種錯覺似的溫暖。
小香港有別於小上海的是全屬自建克難式建築,宛如小九份的格局,兩個聚落路徑相通,屬於老兵之家,而受到都市開發之影響,小上海雖較不完整,但小香港仍然屹立於楊梅鎮月眉山下,猶如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雖然因為人口外流而房舍無人維修而破舊,目前仍然有許多人住在這裡,假日時,偶而會有零星的人許多慕名而來,由於人潮不多,而使得這裡沒有坊間老街的熱絡,也沒有小販願意進駐,相對的也顯得冷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