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速寫之二野花
每當接待外地來參訪的朋友,對金門的綠化成果都讚不絕口,這樣的成果非一日造成的。我們終年享受這樣美好的環境,應感激前人投入的心血,方有今日綠意盎然,萬物競茂的景象。根據縣誌中記載,金門古時為林木蓊翠,古有「仙洲」之稱。明清時期因濫伐以致童山濯濯,風沙交相為害,遍地荒蕪。國軍進駐金門後,積極種植林木,才有今天欣欣向榮的景象,本地的原生植物得以保存下去。
三月裡登太武山攬勝,總會看到遠處岩壁上開滿了一片紅色的花,在綠色叢中十分耀眼,那就是金毛杜鵑,其枝葉柔軟,平鋪在地面上,與一般杜鵑花大不相同。清明時節到野外掃墓時,總會冒出一簇簇的粉紅花,平時見不到它的蹤影,為了繁殖下一代,綻開其花朵,它芳名叫田代石斑木。
春季盛開的花多,以山黃梔、小金櫻、野百合、絡石、七里香、豆梨等,山黃梔香氣四溢,六個白色花瓣,容易辨識;小金櫻俗稱「白刺仔花」,枝幹有勾刺,盛開白色的花朵,把野地上染成白色的世界;野百合亭亭玉立,漏斗狀的白花,一枝獨秀;絡石是多年生纏繞性藤本的植物,白花攀附其他植物,密密麻麻的小白花,爬山時遠遠就聞到它散發的清香;豆梨的花似梅花,氣質顯得高貴。夏季裡以野牡丹、桃金孃、琉球野薔薇等,野牡丹有粉紅及白色兩種;桃金孃是粉紅色,鮮艷美麗;路旁開著小小的白花,那是六月雪的蹤影。
田野間長滿南國小薊,葉緣有細刺,農忙時手腳都會被刺痛,花的造型獨特,圓球狀粉紅色;村莊旁的蔓陀羅花,像百合花一樣,白色喇叭狀,小時候大人告誡小孩子不可摘它,說是會打破碗,所以都不敢摘取,讓我印象最深刻,其實這種花是有毒性的,含有警惕的意味。
近年來在寒冬裡,不論氣溫極低,不畏寒冷,仍然開著小白花,孤立在草叢中,那是咸豐草,如梅花一般,越冷則越開花。
海濱的待宵花散布在沙丘上,不因乾旱的土壤而畏縮,展現特有的生命力,依然盛開著黃色的花朵,讓一片如荒漠的沙丘帶來生機。繞在周圍的馬鞍藤,伸出長長的蔓藤,花朵像牽牛花一樣;另一種蔓荊是蔓性灌木,花為藍紫色,也是活躍在海濱的沙丘上。
許多生長在野外的花朵不被人們欣賞,當然不如園藝栽培的蘭花、牡丹花、玫瑰花那樣華麗,成為花園內的主角,讓人們隨時可以觀賞其美麗。今天在忙忙碌碌的人海裡,那有人駐足欣賞野花的美,其實有其獨特的香味,是一般栽種的花所不能比的。這些長年生長在荒郊野外,依著四季變化的時序,自由自在的綻放著花朵,盼望著遇到知音的人來欣賞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