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業務會報洋溢著歡樂的氣息。
羅隊長同意何暢的建議,會後辦稿借調。同時初步擬出演員名單:
唐蕙仙,羅茵飾。
陸放翁,鮑剛飾。
陸 妻,江瑤飾。
遊客甲,何暢飾。
遊客乙,倪蘭飾。
遊客丙,李彥飾。
遊客丁,余敏飾。
春節離開台北,余敏幾乎每天給我寄信。這個女孩像一團火球,讓我有點吃不消。從基隆帶回的有關投考海員的參考書,翻開書頁,便映現出余敏健美的身材,水靈的一對眸子,我的心亂了……我實在不願意她來宜蘭,客串演這個龍套有何益處?豈不浪費青春時光?
為了讓觀眾進入劇情,我在遊客的嘴裡,介紹了陸游在幼年時代,便體會到金兵攻陷汴京,廣大人民飽受戰亂流亡的痛苦。同時,陸游在青壯年時期,換上軍裝,馳騁在當時國防前線南鄭戰場。鐵馬秋風,豪雄飛縱的軍旅生活,使詩人寫出不少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驚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當開幕不久,何暢以飽滿昂揚聲音,朗誦出陸放翁的這首詩,台下頓時掀起暴風雨般地掌聲。
這齣歷史劇的主題,原是描述陸游在封建制度下的婚姻悲劇。他二十歲與唐蕙仙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陸母不喜歡蕙仙,硬逼著他們夫妻離散。離婚後,陸游非常傷痛,後來寫了懷念蕙仙的〈釵頭鳳〉詞,以及愛情詩〈沈園〉。全劇集中在陸游晚年攜同老伴暢遊沈園,遇見蕙仙所發生的故事。客觀地說,這齣歷史劇比較單薄。
在尾聲中,我藉著遊客的談話中,表達出詩人陸放翁內心受到壓抑與憤慨的心情。特別是陸游臨終前夕,還不忘收復國土。當余敏朗誦〈示兒〉一詞:「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台下的廣大觀眾熱淚盈眶,有人已暗地泣不成聲了!
軍主任袁士愛看過《一寸丹心》歷史劇,非常激賞。他召集全體政工隊員講話,他認為這齣戲,愛情與愛國相結合,提高了士氣,鼓舞了愛心。袁主任當場讚揚余敏、倪蘭演技好,他將親自去晉見總政治部蔣經國主任,將她們兩位從女青年大隊調來軍政工隊,以中尉任用。
「蔣主任不會准的。」羅隊長笑著插話。
「他不准,我賴著不走。」袁主任斬釘截鐵地說。
袁主任的豪放口語,鼓舞了我的勇氣。當日下午,我單獨去求見他,他對我印象不錯,當即接見我進行談話。我開門見山談起查察、丁紅的被捕,是五十八軍的重大損失。他們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從東北到了台灣,難道還有政治問題?我請求袁主任拯救他們,他們是無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