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風凜冽的寒冬中,啜一口溫暖的熱飲,幸福洋溢在臉上;在溫柔和煦的春陽下,汲一滴冰涼的甘露,滿足展現在笑靨裡。每當看到班上孩子,人手一杯飲料,三兩成群,神情愉悅的聊著天,咬著珍珠,好像這樣就是人生的極緻享受,讓他們忘卻了讀書的苦悶。
幾乎每個月初,班上就會有這麼一場悠閒的「下午茶」,我看喝的人很開心,奇怪的是,出錢的人更開心。何以有這樣的怪現象?原來,月初是學校發投稿獎勵金的時間,班上孩子因獲報社登出稿量多,導致口袋總是「麥克麥克」的。不知從何時開始,班上竟有了這樣的不成文傳統:報社的稿費部分捐給「星願娃」,以做公益;而學校發的投稿獎勵金則抽出部分,請同學們喝飲料,口味自選。連我這時常抱怨小學生作文很難改的老師,也「法雨均霑」的連帶分到「一杯羹」。
在現今營養過剩的年代,小朋友喝太多飲料實非好事。然而,難得孩子們有如此的胸襟,願意與同儕分享他們的喜悅與成就,我也不忍抹剎他們的好意,潑他們冷水。更何況,他們把「施比受有福」的信念轉化為更具體的生活行動,而非僅止於「紙上談兵」,這不應才是教育的宗旨嗎?只是衡量孩子健康與教育之間的這把尺該如何拿捏,常讓我們這些基層老師陷入苦思。
「白吃白喝」了這麼久,我這老師開始覺得吃得有點不好意思了。我想:如果老師的這篇文章能夠登出,那麼等老師領到稿費時,也就是「回饋」的時候了。依然是那條老規矩:各式飲料,口味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