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海上生明月

發布日期:
作者: 張放。
點閱率:550
字型大小:

鮑剛時常借書給我,我定期還書,絕不拖延。因此獲取他的信任。一日,我笑問他,將來老了之後,你的這麼多藏書怎麼處置?
  你有啥意見?
  送給圖書館傳播文化,最為恰當。賣給廢紙店,只能換兩瓶酒。
  我要親手把所有的藏書燒掉它。
鮑剛的激動是有原因的。他的雜文、隨筆或小說,寄到報社或雜誌,不到一週,原件退回,他曾幽默地說:「我真對不起郵務先生!」退回的稿件,鮑剛把它藏在一個皮箱內。目前,這隻皮箱還在花蓮家裡存放著。
  提起此事,他笑了。
  你將來怎麼處置這些稿件?
  鮑剛在電話中告訴我,到了七十歲,他把稿件整理出來,自費出版。然後寄到各縣市圖書館,隨他們處理。他說:「我的作品也許有撥雲見日的一天吧!」
  鮑剛的牢騷,使我聯想起聶恆生前的談話。他認為從鴉片戰爭以來,炎黃子孫便產生濃重的自卑感。天文地理、洋槍大砲、政治經濟、文化藝術,咱們什麼都比不上外國,遠來和尚會唸經的錯誤觀念,已深鐫在這個民族腦海,達三百餘年歷史。
  聶老曾提起錢鍾書年輕時期,剛從海外留學回國,寫了一部淺薄幼稚的長篇小說《圍城》,印了數百冊,無人問津,最後堆在倉庫化為垃圾;不料半世紀後,美國一個文學評論學者,別具慧眼,評論《圍城》是曠古罕見的奇書,於是忙壞了大陸的出版界,形成洛陽紙貴的景象。聶恆激動地說:「這不是見鬼的事!遠來的和尚,一定比咱們的和尚高明。」
  那次會面,聶老還提起有關蘇岱的新聞:蘇岱引進《小鳳仙豔史》影片,在廣州放映,受到圍攻,被送青海進行勞動改造,因為感到委屈,一時想不開,竟然自裁身亡。這件事我一直瞞著余敏,唯恐引起她的感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