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歲月悠悠

發布日期:
作者: 寒玉。
點閱率:820
字型大小:

狹窄的巷道,一人走路稍寬鬆,兩人擦肩而過嫌擁擠。巷與巷之間,古厝緊鄰,燕尾馬背形成了村莊的特色。曾幾何時,大廈汰換了舊磚瓦,新屋取代了古早房、路段鋪上了柏油面。
歷經炮火的村莊,處處是蚵香。年少隨軍來前方,卸下戰袍百姓樣,古厝遮身數十年。
黑髮逐漸映白光,滿頭青絲變了樣,外省叔,融入了島嶼的生活,與島嶼老阿伯如兄似弟,同一屋簷下,數十年如一日,相依為命不遜親。
蟄居在這個島嶼的老阿伯與牽手結縭數十年,膝下無子女,養子一家在台,只能電話請安,不能就近照料。當這個幸福的女人先走一步,外省叔出錢出力,後事圓滿,陪他走過暗淡,助他走出陰霾,兩個男人相互扶持,延續著馨香的友誼。年事已高的島嶼伯,某日不慎跌跤,瘦弱的身軀,日常瑣事難處理。一樣高歲數的外省叔,幫他請來了看護,出院後又親自下廚為他料理三餐與滋補。洗滌擦拭、提尿壺、倒尿水,如親人般的好情感,相互維繫,歲歲年年不減溫。
忽聞外省叔微恙的身體不如前,志工送去稀粥溫胃脾,他不能下床、亦食不下嚥,躺在床上昏昏沉沉難過樣,覆蓋身上的被褥掉於地上,沒有力氣撿起。
一通救護電話,外省叔被送進了醫院。臨行前,靠助行器行動的島嶼伯坐立不安、泣不成聲,怎能如此這般?地瓜與芋頭,族群的融合,在他們身上看得見,他們還要繼續做模範,告訴島嶼的人們,一樣人生父母養,沒必要分內鄉與外鄉、本省與外省。他們做了人見人羨的好示範,從不與人爭吵的外省叔,村人愛戴、鄰里敬仰,沒人把他當外人。每天清晨,古厝內外的環境由近而遠,掃遍乾淨。當落葉紛紛飛,他的竹掃帚影跟隨,維護居家附近環境的整潔。當整理告一段落,騎著那部舊機車穿梭於城區與鄉里,幫他人和自己採購日常用品,有人群就有他輕快的身影。服務他人,不虛偽、不造假,也不從中賺利潤。
島嶼伯顫抖的手拭去了淚滴、擤去了鼻涕,口中喃喃自語好兄弟,此次送醫將成永別。兩老互對看,淚眼汪汪訴過往,數十年的情誼,人生即將劃下句點,叩頭上山頭,獨留孤影,爾後日子如何過。
幸福的人先走一步,痛楚的人難過度日。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好情感的哥倆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數十年來的同一屋簷、同桌吃飯,度過了難以數計的悲歡歲月,任誰也別輕言離去,但人生總有先後。
走過烽火歲月的老兵一個一個地凋零,留存島嶼的寥寥無幾,當兩岸互動,提著行囊回故里,少小離家老大回,以他們的年歲,父母難健在,兄弟姐妹難尋找,尋不著親人的有之,花費殆盡的亦有之。外省叔和這個島嶼建立了濃得化不開的情感,選擇在這塊土地安居樂業,在滿布蜘蛛網與白蟻啃蝕過的舊厝棲身。
家中排行老大的外省叔,下有三個弟弟,家境不是很好的他,年少隨軍,一路苦戰,輾轉抵金。軍中退役下來,當過公車駕駛,載過無數的鄉親父老,在那個年代,每部公車配有一位駕駛與一位車掌,年輕貌美的「掌門人」,身穿灰色的制服、頭戴車掌帽、黑色的側肩包內滿是車票,售價分短程與長程,售票的顏色也依路程作區分,上車買票、下車繳回,隨著哨聲起,舊公車、柴油氣味濃,車門在一開一關間,將乘客送達要去的地方。現代的公車,全部電腦作業,搭公車免付錢,車掌小姐走入歷史。很遺憾外省叔沒有譜上一段小戀曲,近水樓台先得月的機遇未曾在他身上發生過。
司機退休後,外省叔每天開著三輪車,跑遍島嶼尋差事,做起了水泥工,不嫌薪資少、不怕衣服髒,跟隨老闆蓋過了許多水泥房。早期的水泥師傅,每日五百計算,中午吃老闆一餐,點心時間茶水配肉包,由三層肉絞成的碎肉、土蔥切成細末,加入鹽巴、味精和少許醬油攪拌均勻。麵粉則加入發酵粉揉成麵糰,待醒後,分成小塊狀,麵粉皮包入餡料,皺摺均勻,蒸熟後自然膨脹,看起來顏色有點黃,但麵皮的口感卻很Q,當配上南港鐵觀音的茶葉沖泡而成的一大壺茶水,人手一鋼杯,飲下喉嚨吞下腹,洗去了胃的油膩。現代人腦筋急轉彎,除葷食的肉包,尚有素包與各式糕點,當清晨上市場,早市裡的透明櫥櫃擺滿著各式饅頭與各種包子,還有豆漿和米漿,除一般家庭早餐輕鬆,水泥師傅的點心時間也多種選擇,不再那麼乏味。
中式古早味,老一輩的已習慣這種口味。西式則是迎合年輕人的胃口,漢堡、三明治、薯條、蛋餅、咖啡、紅茶、奶茶……,寵壞了現代人的口慾,也多花了口袋的台幣。
有生就有死,農業時代,家中有人過世,屋內一聲喊,屋外擠滿了幫忙的人群,擺水床、買衫換衣裳、收屍搭靈堂、報白做風水、煮鹹粥、站桌頭、抬棺材、送終的場面一樣一樣慢慢來。那些在鄉里專門幫忙喪家辦事的阿公阿婆人前人後受敬仰,每忙完一攤,家中多一件毛毯,那是喪家表達感謝的誠意;發粿、紅圓、紅線更是不能免。隨著年華老去漸凋零,年輕人生活忙碌,民情風俗亦似懂非懂,再加上現代人沒以前的重人情味,有些人遇到喪事怕沖到,避得越遠越好。近幾年來,多家葬儀社前進島嶼,解決了這個難題。而哪家沒死人,這條必經之路,每個人遲早碰到,不必犯那麼大的忌諱。遇此場合,符令隨身,將死人當親人,就沒什麼雞皮疙瘩的事情了。
島嶼的喪事沒了花車像缺少了什麼,這不可或缺的要角,排得越長,越能撐場面,亦將身分地位加重量。當喪家全盤交代葬儀社,羊毛出在羊身上,少不了擺上幾部花車,再加上他人「熱鬧」,三、五個人湊錢出一輛,一人花沒三、兩百,比起「白包」的支出,至少不弄個壹仟壹,怕難看,送不出去嫌丟臉。也因此,花車生意好,外省叔多了一個賺外快的機會。每有喪事,在接近中午時分,外省叔會騎著他那輛機車,與業者接洽好的時間、地點相會合,換上那部專為死人獻唱「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花車,跟隨隊伍,開開停停,陪他們走完這人生最後一站。
眾觀生死場面,有些富貴人家,「生的時候無人認,死了之後歸大陣」,子孫一邊阿彌陀佛擺陣頭,一邊大打出手搶「銀樓」。生的時候吃顆土豆,卡贏死了以後拜豬頭,人都走了,簡單就好,鋪張地撐場面,輕則數十萬、重則上百萬,錢沒那麼好賺,面子是一時,裡子是一世。
將島嶼的民情風俗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習慣於這樣的步調,亦熟悉於這裡的人群,選擇安定,就住在這蚵香處處的村莊,數十年來,儉樸過日,生活無負擔,亦有七位數的存款。時下的百萬富翁在現今的社會不算什麼,但在對岸的日子可是很好過,不解於外省叔故鄉仍有親友,何以久久不返鄉,那朝思暮想的親情在開放小三通後,正常思考,該是快快投回祖國的懷抱。然而,心繫祖國、心念手足的外省叔在來到島嶼後,另有一段溫情的故事,一個屋簷下的友情,讓他這輩子守著一個承諾。
躺在病床的外省叔發燒不退,肺部有發炎跡象,住院觀察。幾日下來,身軀雖瘦弱,人命依舊在。島嶼伯鬆了一口氣,再見好兄弟,數數指頭,都已是八、九十歲的年紀,縱然來日不多,也要互相守候。
欣喜軀體依舊在,相聚如從前,不料禍從天降,外省叔住院期間,雙腳無力難下床。看護一日兩千,數數鈔票要出院,奈何返家療養,兩老相對看,只能淚眼汪汪,不能實際行動,誰也無力幫助誰。
外省叔的堅持,為他捏一把冷汗,雙腳無力地返家,只能地上爬。生活起居無人照料,誰來為他把屎把尿?
醫師來電講情況,最好醫院續留觀,醫護人員在身旁,手一按,鈴聲響,護理站快來人,不必擔心糟病況。
組長趕去醫院,條理細說分明,外省叔點頭應允,醫護繼續照護。
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多日後的凌晨,醫師緊急來電,外省叔急喘,亟需插管。組長火速趕醫院。這位外省叔,我曾親眼見於他的古道熱腸,也有數面之緣。臨行前,再三叮嚀另一半,人命雖關天,與醫護人員評估存活機率,若苟延殘喘,不如讓他歸鄉。親睹他人插管的痛楚,不插沒希望、插了也不一定有望。人生已走過八、九十個春夏秋冬,歷經烽火歲月,嚐盡人間滄桑,倘若沒好轉,就讓老人家走得安詳。他的親人不在島嶼,在對岸生活又有重擔,要他們來一趟,路費誰來扛。反正好人做到底、送佛送上西,簡單扼要的葬禮,不是供奉納骨塔、就是安奉廟宇中,再不就是一把骨灰回故鄉。他沒有後代,親屬也不一定會來,幫他完成遺願善事一樁。
抵達醫院時,情況的危急,外省叔已插好管、躺在病床,推到加護病房。
外省叔激動的想講話,但說不出口。無奈的眼神,訴說著他的人生。
插管包尿褲,加護病房難度日,外省叔心繫島嶼伯,嘴巴不能講,比比手勢有話說。此時,紙筆是他最好的代言者。他將心事吐露於白板上,龍飛鳳舞的字跡,重疊又重疊,猜一猜,答錯了再重來。一來一往,終於答對了,眨眨眼睛、揮揮手,放不下島嶼伯,擔憂他近況與病況。躺在病床上的外省叔,從一而終、有情有義,已經自身難保,先把自己身體養好,要顧別人之前,先把自己顧好,自己健康沒煩惱,島嶼伯的照料才能一肩挑。
當告知他島嶼伯有人「觀前顧後」,不需煩憂,外省叔揮揮手,臉上露出一絲的欣慰。
加護病房病情穩定的外省叔,拔管後觀察一天,情況好轉,呼吸慢慢地恢復正常、但腎臟有些萎縮、泌尿道也感染,將他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又擔心他躺太久,將請復健師幫他做復健。
醫院空氣差,待久想回家,縱然現代建築,裝潢美美,但金窩不如家中的狗窩溫暖。外省叔思家心切,想回去看看老朋友。規劃後半人生,倘若行得通,平日一起聚會的朋友,共同吃飯,生活他負擔。
向醫院請了假,一行人陪他。輪椅輕推,攙扶上車,從山外出發,奔馳返家。咳聲多、痰音重,兩眼無神,疲憊無力,以沙啞的聲音向大家致謝:「讓你們幫了大忙,不好意思。」
規劃了路線圖,美麗的島嶼、清新的空氣,志在帶外省叔散心。當看護的嘴中透漏,外省叔搥頭不想活。知曉這項訊息,人命關天,或許他覺人生無望,但期望人間的溫暖,讓他有存活的希望。
每個人都有低潮期,走出來算撿到,走不出去命一條。將心比心,當低潮期一過,又是一個樂活的人生。不斷地對外省叔精神喊話,他不是只有一個人,他還有島嶼的朋友,況且不需反攻大陸就能循小三通返家,親人是最好的支柱,朋友是做好的鼓舞,他真的不孤單。以前出操演習,對共軍「心戰喊話」,說共匪不好,要共軍官兵弟兄們投誠,只是居於任務,沒有壓力。如今在我面前的外省叔,不是單純的喊話就行得通的,他的求生意志薄弱,手不動筷子、嘴巴不進食,他真的不想活。他的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心悽涼、苦難嚐,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外省叔熱淚盈眶,滴滴男兒淚,浸濕了衣裳。因為外省腔,聽得不是很懂,要豎耳聆聽、戰戰兢兢,而且要及時抓住重點。最後使出了下下、也是上上策,告訴他,我曾經遇到挫折,覺得人生無望也想結束自己。為了親人,一念之差,活過來了,現在仍然保有呼吸與心跳,眼睛看得到世界的奧妙。我們都有親人,走了自己解脫,他們一輩子難過,就忍耐一下下,活到自然死吧。
古厝外面,陽光普照,下了車,輪椅輕輕推,左鄰右舍影相隨,問病因、探近況,紛紛投以關心的眼光。訴情況,很好的朋友平日噓寒問暖,也可以一同吃飯,一旦有事無能力負擔,他們有一個家,本尊難分身。外省叔低頭不語、沉思半?,決定赴台療養。
打開塵封已久的草綠色木箱,那是軍中俗稱的「移防箱」,裡頭放置了家鄉親人往返的書信、照片、存款單……,那些泛黃的字跡,都是親情的呼喚,小心翼翼地整理,讓他隨身攜帶,繫念的時候,一解思鄉愁。
依依不捨地告別了島嶼伯,返回醫院等待赴台手續的外省叔輾轉難眠,哀怨的眼神環顧著四周。沒了胃口,最基本的健康檢查,糞便沒下落,難作檢驗,通知台灣,改日再檢。
一行人陪外省叔到機場,人來人往的大廳,要他放寬心,養好了病,島嶼的大門隨時為他開,想回來,一通電話,派人接他。
赴台後的外省叔心繫島嶼情、心念島嶼伯,不吃不喝人消瘦,分分秒秒想重聚外島。但是,外省叔的離去,島嶼伯孤獨無依,欲追隨外省叔去的地方,申請單已備妥,然而旅居在台的養子發誓服侍到終老,沒幾日,將他接往台灣住。當輔導員接回外省叔,進入古厝,景物依舊,人事已非,外省叔心裡難過,層層失落淚眼婆娑。
房間裡點亮著一盞昏黃的小燈,外省叔躺在木製的床鋪,一件舊棉被覆蓋於身,不吃不喝不下床。他想念島嶼伯、思念對岸的親友,房門不闔、廳門不關,敞著大門等待他們前來。冷颼颼的天候,寒風竄進了屋宇的各個角落,半夜其冷無比,此情此景,任何人看了都會掬一把同情淚。
多霧的季節,潮濕的天候,古厝散發出陣陣的霉味,外省叔躺在床上,眼睛盯著天花板,沒了朝氣與活力,在那難聞的房間不出去。勸他下床步出房門曬曬太陽、透透氣,他無奈地搖搖頭、揮揮手,心事重重、眼淚直流,親兄弟在對岸、島嶼伯在遠方,日思夜盼,身影不見。(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