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悠悠
接下來的日子,外省叔將自己封閉起來。「感動服務」適時適地走入他家的廚房,洗洗鏟來刷刷鍋,水滾下餛飩,輕灑芹菜加蔥末,一碗熱騰騰的餛飩湯,遞到面前,外省叔說不吃就是不吃,眾人苦口婆心,有人紅著眼眶哀求、有人為他聯絡家鄉親人。彼端電話一通接一通,終於通話中,久違了的親人在他走後,長幼順序重新排列,說出了名字,道出了年紀,排出了順序,外省叔泣不成聲,大家都安康,但生活有負擔。他身體欠安,無法返鄉,他們也不能前來,想見一面,難上加難。
回家鄉一趟,一直是外省叔長久以來的心願,眾人苦勸,養好了身子,有健康的身體,再反攻大陸回老家去。外省叔擦乾眼淚、擤擤鼻涕,終於走出了房門,吃吃餛飩、喝喝湯。
有蚵香亦有馨香的村莊,不同轄區的鄰長夫婦與外省叔毗鄰而居,不識字的外省叔常勞他們幫忙看信件、填單據……。為民服務不打烊的鄰長夫婦,每日觀前顧後,遞甜包、送稀粥。鄰近單位亦每日派人送中餐,保溫便當日日變換不同的菜色。他與島嶼伯一人一個便當,午餐兩人共吃一個,另一個晚餐再蒸熱,一人食一半,感情不會散。
午後,古厝的天井照進了一絲暖陽,理過頭髮後的外省叔搬來一張藤椅,穿上懶人鞋,坐了下來,看他衣裳單薄,為他披上一件外套保暖。看來精神不錯的外省叔,告訴我們他剛理頭髮、吃甜包、喝飲料,再過不久,他要回家鄉,看那些久未謀面的弟弟。故國山河的印象依舊清晰,就等他養好身軀,帶些名產回故里。
船沒搭、先搭飛機。島嶼伯的養子決定返金帶外省叔赴台奉養。沒有血緣關係的兩人,透過島嶼伯的牽線,就要成為一家。養子一家多口住在公寓二樓,三房兩廳,其經濟來源,在家電話投資。
養子親口告訴鄰人說,此趟把他接到台灣奉養,不再回來。而兩張七位數的定期存單時間已到,萬一外省叔有個三長兩短,錢存銀行、人在天堂,為免爾後提領麻煩,趕緊帶著外省叔搭乘計程車,欲將定存轉活期。經好心的司機相勸,有想法、沒辦法,此舉不妥,方作罷。
一輛黃色計程車緩緩駛來,外省叔無神地坐在右後座上,在幾位年輕候機旅客的幫忙下,攙扶他坐上從機場借來的輪椅上。
簡便的行囊,重要的東西裝在一只綠色的行李包,外省叔此趟赴台是探望島嶼伯、還是長久居住?
外省叔說,他只是去看病,還要回來。
孤寂的眼神讓人不忍。轉頭問養子,如果外省叔到台灣不適應,會送他回來嗎?養子給予肯定的答覆,如果不能適應想回金,立刻送他回來。
經濟沒問題,奉養有誠意,定存單不用急。在外省叔上回要住進榮民之家時,他的存款已有了清單,就等外省叔確定台灣生活是否能適應,落腳在台不返金再做打算。一分一毫的存款得來不易,存得慢、卻花得快,這是他的養老金,也是他的棺材本,幫他把關,不能不慎。
飛機漸行漸遠,外省叔已在空中飛翔,飛到後方美麗的寶島,仰望無垠的蒼穹,向他行了一個最虔誠的注目禮,願他老人家平安快樂又健康……。(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