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娘的俗語話之九
△「有魚呣食頭,無魚巴 喉。」─這也是二妹婿提供的,有魚可享用時,專挑魚肉吃,絕不吃魚頭,待沒魚可食用時,連魚頭也嚐不到,只能乾吞口水。本句是否含有勉勵一些不知珍惜食物的人要「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豐年莫忘歉年苦,飽時莫忘餓時艱」。
△「死父路頭遠,死母路頭斷。」─去年姨媽往生,母親有感而發地說出此言,其意是父母健在時,即使已經各自成家立業、分居異地的子女,也會因為父母的關係經常團聚往來,然而,一旦父母不在人世,兄弟姊妹之情亦將日漸疏遠。所謂「路頭遠」,並非指有形的路途,而是比喻「感情疏遠,難得相見」;所謂「路頭斷」,更是絕情,意指「斷絕往來,形同陌路」。由此可見,父母地位,舉足輕重,不僅是家庭的重心,更是維繫親情的主力。我的三舅父,子女媳婿多達十九人,他們共同約定,只要是家中重大的婚祭喜慶,無論在台在金,全數務必到齊,這個不成文的家規,可說是維繫手足之情的良策,值得借鏡。
△「跟人的嘴尾,食 配粿。」─「 」,本指男性的精液。這是兒時經常聽到的罵語,每當兩人爭吵時,無話可說的一方常會全然仿效,跟著對方說同樣的話,以此反擊對方,常令對方火冒三丈,就以此句罵他。意即學人講說的人,就會吃 (在此比喻污穢之物)配粿,何以配粿而不配其他食品,可能只為押韻。
△「三月衫(衣),三項衫。」─農曆三月是暮春,即是春天的最後一個月,處在交替的季節,只要北方冷高壓一來,就有冬天的冷意,一旦鋒面遠離,吹起南風,又有夏天的暑氣,這個季節,氣溫極不穩定,等於是冬春夏三季的衣服皆須用上,故言「三項衫」。
△「三月穿三樣,四月較親像。」─家和弟講了前句,母親隨即想到本句,上半句義同前句,下半句則是說四月月份的氣溫日趨穩定,不會忽冷忽熱,所穿的衣服也會較為一致。
△「看人食肉,呣通看人相打。」─上下兩句相較,上半句除了安全無虞之外,偶會分享飄來陣陣肉香,而「看人相打」則危機四伏。只要有人打架,經常出現圍觀的場面,殊不知後果可大可小,有人遭到池魚之殃,甚至有人被流彈波及,真是無妄之災,此句勉人明哲保身、趨吉避凶。另有一句「看人食肉,呣通看人剖柴」,由於剖柴時,很難掌控木柴跳動的方向,一旦飛來橫禍,傷及無辜,不無可能。
△「借錢一樣面,討錢一樣面。」─日前有則新聞「欠債的竟然打死討債的」,母親於是說出此句,借錢時低聲下氣、卑躬屈膝,等債主討債時,態度便截然不同、完全改變,甚至惡言相向,翻臉不認人。
△「錢銀放水流,呣通借後頭。」─後頭即是外家(娘家),乍看之下,感覺相當無情,女兒出自娘家,乃出身之處,竟然寧可放水流,不願借後頭。問明母親,才知原因,由於後頭如無底之洞,有借無還、得寸進尺,而且視同理所當然,才會有此浩歎!
△「一個老婆仔 ,一月日要三斗米 。」─母親偶會感嘆「人老無用」,尤其是被輪流奉養的父母,更是可憐,即使是一位身體孱弱、食量微少的老母親,一個月也要花費三斗米才足以奉養,此句似有負擔沉重、日久人嫌、厭惡鄙棄之意味。
△「熟 (識),賺厝內。」─一般人購物,常喜歡跟熟人買,以為熟人信譽可靠、價格公道,但也未必盡然,往往因為熟悉而不好意思出價殺價,或是礙於情面而勉強購買。就因如此,反被大賺一筆,試看整間厝內的家產,都是賺取得來,奉勸諸君,貨比三家,最後才找熟人,即可明白一切。
△「歹歹尪,一蕊紅花插頭鬃。」─喪偶之妻,常用此言羨慕某些嫌棄丈夫的婦女,雖然有人主張「寧缺勿濫」,但也有人認為「聊勝於無」,即使丈夫一無是處,至少還是有夫之婦,頭髮尚可插上紅花,以示尪子十全。
△「天平地呣平,抱鳥母目睭青瞑。」─天空看起來是平坦的,地面卻是高低起伏、坑坑洞洞,暗指人世間的不公平,就像抱鳥母來生,生出來的卻有美有醜、有胖有瘦,參差不齊;有的全生男,有的全生女,難以男女十全,如此欠缺公平,簡直瞎了眼睛,就如地面一般,高低不平。
△「三年一運,好歹照輪。」─今年是牛年,隨處可見「『牛』轉乾坤」的春聯,尤其在此全球經濟蕭條的年代,希望藉著牛力,旋乾轉坤,改天換地。其實不論個人的運氣或是經濟的景氣,並非永恆不變,而是好壞照輪,勉人歹時不灰心、好時莫得意。另有一說:「三年一閏,好歹照輪」。
△「三分姿娘,七分打扮。」─此句強調打扮的重要性,一位姑娘只要具備三分的姿色,另外七分則靠打扮,即可成為絕色美女,試看各形各色的化妝品與服飾,始終暢銷不衰,正所謂「人要衣裝,佛要金裝」。
△「一世父母,兩世兄弟。」─一世兩世,表示相處的時間,父母是長輩,只弟是平輩,通常與父母相處的時間不如兄弟來得長久。
△「有錢講話會大聲,無錢講話人呣聽。」─錢與勢經常相伴相隨,試看當今富豪,發表談話時,似有舉足輕重、聲勢浩大之氣勢;無錢之人,人微言輕,即使發表宏觀大論,仍無人聞問。
△「棚頂有那種戲,棚下就有那款人。」─以前的戲臺,大都選在空曠的廣場,以竹竿木板搭建而成,俗稱「戲棚」。棚頂是指戲臺上,棚下是指觀眾,甚至泛指芸芸眾生,這句是針對劇情而言,情節有真有假,或似真似假,然而即使是虛構不實、編者杜撰,仍有可能在茫茫人海中尋覓類似的人物情節,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點不假。試看今日的一些尖端科幻電影,即使我們知道在現實社會中絕不可能實現,但在未來的世界裡,可能一一成真。
△「好 褲腳花,歹 褲無底。」─母親以此形容一對夫妻相處的狀態,兩人要好時,拿起褲子舞弄嬉戲,一旦翻臉後又形同仇敵,為何用「褲無底」,我不解其義,是否吵架拉扯,將褲底都扯破了,實不得而知。
△「 的受 勞,無路用的 。」─上半句意同「能者多勞」,整句接近莊子列禦寇所云:「巧者勞而知者憂, 能者 所求,飽食而敖遊」,父親生前也常說:「識字的在當不識字的奴才」。
△「雙腳踏雙船,心頭亂紛紛。」─上半句是「腳踏兩條船」,想要一箭雙鵰、一舉兩得,但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只能擇一,在此進退兩難、難以抉擇之際,自然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是油蔥厚,不是新婦 。」─「油蔥厚」表示佐料豐盛,只要「油蔥厚」,即使媳婦笨拙,也能煮得香噴可口,當然本句似有嘲諷意味,把好吃之因全然歸功於「油蔥厚」,暗寓媳婦炊煮技能並不高明。
「咱的俗語話」,在金門日報副刊上,曾經風行一時,然而時至目前,除了鄉彥許丕華先生外,已鮮少有人述及,伏盼鄉親積極搜羅,將家鄉俗語話善加發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