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
再次回到林本源園邸,精緻華麗的建築依舊,扶疏的花草樹木依舊,我的腳步,卻比前幾次沉重許多。
記不得是第幾次了,自從我瘋狂愛上寫作與投稿參賽文學獎,每次僥倖得獎,總愛拉著父親到場陪同領獎。一方面因為父親是個勤於筆耕的業餘作家,也是我在寫作上的啟蒙恩師,我渴望與他分享得獎的喜悅與榮耀;另一方面,出自於「虎父無犬子」的好強心態,希望自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前年十二月十五日,一個天氣陰霾的冬日,我和父親來到位於台北縣板橋市的林本源園邸,參加第三屆台北縣文學獎的頒獎典禮。
一下車,父親環視四周,驚訝地說:「沒想到現在林家花園變得這麼熱鬧」。
是的,經過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如今這座歷史悠久的美麗園邸,早已被車水馬龍與都市的喧囂層層包圍。儘管園邸的存在,相較於四周的水泥叢林,顯得突兀,卻隱約透出一種遺世而獨立的美。
陰霾的天氣,遮掩不了林本源園邸特有的美。走進園邸的樟樹大道,父親像個難得出遊的孩子般,興高采烈地東張西望,迫不及待地告訴我:「上一次進來林家花園,是民國五十四年我還在師大當教官的時候,帶學生來參觀,沒想到,一轉眼就四十多年了。」近幾個月身體感到不適的父親,臉上出現難得的笑容,彷彿見到多年不見的老友般欣喜。
繞過了觀稼樓和汲古書屋,我們來到主辦單位台北縣文化局選定的頒獎地點……來青閣。
來青閣有著落落大方的氣質與絕佳的視野,文學獎的頒獎典禮在此舉行,是最適合不過的了。
如同以往每次出席領獎場合,父親選了個僻靜的角落坐下,靜靜地坐著,像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他靜定地注視著我,以一種溫和敦厚的目光,瞥見父親溫柔的目光,彷彿一種莫大的鼓勵與肯定。
父親勤練書法多年,清瘦的字體帶有蒼勁十足的美感,隱隱透出一股力透紙背的磅礡氣勢。每次見到他寫稿,彷彿進行一場神秘而不可侵犯的儀式,專注而認真。每個字體像是被從容地刻劃在稿紙一般,清晰不潦草,工整不歪斜。
父親寫的字,如同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般:正直而坦蕩。
整個頒獎典禮順利地進行著,我像一隻四處飛舞的花蝴蝶,忙著和初識及舊識的文友寒暄,浸淫在得獎的喜悅與榮耀,卻忽略父親堅持著病痛的身體,在寒風中孤單地坐著,默默地注視著我。
典禮結束後,我拉著他在園邸內散步、觀賞。一方面幫他複習園邸內的各項建築,希望園邸內的曲徑、迴廊與花草樹木,以及不時令人驚艷的各式石雕與漏窗,讓病中的父親心情舒坦些。
離開林家花園前,父親在蝴蝶漏窗前拍照留念。鏡頭中的父親面容憔悴,滿頭蒼白的髮,讓他如風中殘燭般脆弱。
三個月後,父親不敵病魔的侵擾,在眾人的驚愕聲中撒手人寰。在林家花園領獎的經驗,竟成了父親最後一次與我出遊的永恆回憶。
我陷入心情低落的泥沼,體內悲傷的水龍頭悄悄開啟,一直無法承受父親離去的痛。林家花園更被視為觸景傷情的禁地。
一年後,我終於鼓起勇氣,再次回到林家花園,回到這個讓我感到卻步的地方。
園邸內的建築與雕刻依舊美麗,花草樹木生意盎然,我在園邸內漫步,試圖尋找父親曾經留在這裡的氣味、身影,甚至足跡。
行經蝴蝶漏窗,想起了父親在此拍照時的憔悴面容,不禁鼻酸。如今,蝴蝶漏窗仍在,但漏窗前留影的父親身影,永不復見。
或許,此時父親化身成園邸內一顆靜定的大樹,正溫柔敦厚地凝望著我,守護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