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禮尚往來

發布日期:
作者: 北珊。
點閱率:548
字型大小:

從台北辦事回來,幸運的趕搭上淡水免費的社區巴士,因為是上班日的週一,所以車上青一色是老年人,司機開車速度有點快,站立時搖搖晃晃的感覺很不舒服,我瞥見車子後面還有一個唯一的空位,急忙將身子挪向車後面,方才坐定,車子就到了下一個停靠站,有兩位老太太一前一後的上了車,車子一啟動,老太太一個重心不穩,差點摔倒了,我急忙站起來,衝上前去扶了老太太一把,並協助較年長的老太太坐到我的位子上,但是才剛坐定的那位太太,一面向我道謝,卻又一面想起身讓座給另一位老太太,我感受到這一對老姐妹的情分,雋永而真摯,這對耄耋老人,構成溫馨的畫面!
一陣推讓之後她們開始用台語對話,站立著的那位老太太說:「你比我大11歲,當然要讓妳坐,妳有82歲了吧!」坐著的那位太太回答:「那妳是71歲哦!日子哪會過這麼快咧?」接著她們又說了:「前面坐的都是老人,還好後面有年輕人讓位。」「那可不一定哦!年輕人有些會讓座,有些人也不願意啊!」我聽了有些汗顏,想到多次乘車的經驗,時下年輕人穩坐泰山,對身旁的老弱婦孺視若無睹,造成搖晃車中的險象環生,我卻沒有道德勇氣去糾正那些年輕人,此刻我告訴自己,除了以身作則外,我要增加一點道德勇氣。
窗外迎神廟會熱鬧滾滾,甲老太太說:「今天會去吃拜拜嗎?」乙答:「不會,因為我們社區好些年沒有宴客了,我怎麼好意思去讓別人請客呢?那妳會去嗎?」甲回答:「我也不去吃拜拜,雖然我妹妹一直叫我去,但我們這幾年也沒有機會辦桌,怎麼好意思去讓他們請客呢?」在兩位老太太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我了解到傳統社會各個庄頭輪流拜拜、輪流辦桌的傳統習俗,也聽到傳統社會人們淳樸敦厚、禮尚往來的良好習俗。
童年時候的家,一條兩步寬的小巷弄,分隔左右各三戶的連棟三合院,六戶人家有如生命共同體般的緊密牽繫、互動,共同生活著,那種你家就是我家,自由穿梭來去的自在,存在著絕對的信賴和包容,農忙時節互相幫忙、圍在一起剝海蚵、捻花生、井邊汲水洗衣、逢年過節炊粿、綁粽子、婚喪喜慶、同喜同悲,這一切的一切,依循著禮尚往來的規則,大人在鄰里組成的大家庭裡,有共同支持的力量,小孩在小型的社會中提早學習到團體生活的模式。
反觀時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愈來愈疏離了,在都市的叢林中,冷漠是共同的代名詞,往往同一棟大樓、同一座電梯,住了一、二十年的鄰居,見面卻仍然像陌生人,傳統社會禮尚往來、敦親睦鄰的優良習俗離我們愈來愈遙遠,我知道回不到過去了,但面對這對老姐妹,我有了短暫的幸福,彷彿回到童年,回到家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