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奇人軼事金門第一才子許獬

發布日期:
作者: 林怡種。
點閱率:2,317
字型大小:

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幹天下第一等事業,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
金門,古稱浯江,太武巨岩由對岸鴻漸山蜿蜒而來,儼若仙人臥地,亦稱「仙洲」,唐貞元年間,陳淵開疆牧馬,以啟山林,歷經朱子教化,島上文風鼎盛,科甲連登,明、清兩代先後出了四十三位進士與一百三十多位舉人,然在歷代鄉賢之中,其故事與傳說在民間流傳最多,當屬明萬曆年間「會元傳臚」的許獬了。
小時候,就曾聽過不識字的老祖母,靠代代口耳相傳,講述「狀元阮毋知,會元荷包內」、與「天下第一 ,許獬進士頭」的故事;同時,唸小學和國中時,也常聽老師講「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叟」的故事,以及許多有關許獬的有趣傳說。
只是,當時聽傳奇故事,似囫圇吞棗,並未能領略其中涵意,但腦海裡充滿著無限的憧憬!及長,有機會接觸到金門史籍書冊,才更深一層認識被尊稱為「金門第一才子」的鄉賢許獬,其「文章垂世,孝友傳家」的事蹟與種種傳說。
當然,許獬出生於明朝隆慶四年(西元一五七○年),卒於明萬曆三十四年(西元一六○六年),離開人世己超過四百年了,諸多的傳說在金、泉兩岸流傳,版本雜杳,甚至,部份情節明顯有穿鑿附會之嫌,如今著手寫此文,確已無法直接訪問、考證,只能參考其著作、史籍資料與相關報導。
因此,本文將有許多人云亦云的情節,畢竟,歷史真相只有一個,不容竄改或捏造,然而,避免以訛傳訛,且讓故事更通俗,讀起來更舒暢,應是筆者需要加倍努力的地方。
根據金門史籍記載:許獬,原名行周,字子遜,號鍾斗,明朝泉州金門后湖人。自幼天資聰穎,喜歡讀書,能過目不忘成誦,九歲時即能寫文章,且常有精闢的宏論。
由於許獬的祖父許開,飽讀詩書,尤善古文詩詞,著有「滄南集」;其父許振之,亦曾是鄉試中舉的「解元」,及名列「會試」的副榜,因此,許獬可說是出生在書香門第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相傳有一天,許獬家裡來了訪客,與其父許振之談論「左傳」書中某段情節,雖然,許獬只是十來歲的孩子,依偎在父親身旁,也能參與討論,並可輕鬆說出書中情節之淵源,展現博學強記的功力,令訪客驚羡不已,因此,「神童」之名傳遍四方!
十三歲時,許獬便開始研讀經史,大抵都能融會貫通。所謂「經史」,即十三經:詩、書、易、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榖梁傳)、論語、孟子、孝經、爾雅;與二十五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梁書、陳書、魏書、南齊書、周書、南史、北史、隋書、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等。
據說,許獬的父親是個讀書人,雖在鄉試中舉,但在會試只能名列副榜,所以,孩子出生後特別寄予厚望,取名為「行周」,意在倣效唐代大文豪──「首閩進士」歐陽行周,希望成長之後,是一個飽學儒士,在殿試金榜題名,以光耀門楣。
後來,許獬曾夢見在殿試榮登金榜,袍笏加身躋進士林,但因目睹官場爾虞我詐,權利傾軋為達目的,手段每每無所不用其極;而他知道有一種叫做「獬」的獨角獸,有分辨是非與善惡的能力,見到有人為非作歹,就會用獨角抵觸教訓他,因而把自己的名字「行周」,改為「獬」,就是希望將來科考「中舉」之後,能為公理正義而努力。
事實上,觀諸許獬流傳於世的自勵名言:「取天下第一等名位,不若幹天下第一等事業;幹天下第一等事業,不若做天下第一等人品」,即能管窺他小小的年紀即知書達理,體認讀書的目的,不是為求高官厚祿,而是立下「幹天下第一等事業和做天下第一等人品」的宏願。同時,亦能印證他改名為「獬」,即展現恢宏的氣度,和高尚的品格。
果然,許獬廿七歲在鄉試「中舉」,四年後的明萬曆二十九年,也就是三十一歲那年,在會試榮獲第一名(會元),同年,也在殿試勇奪二甲第一名(傳臚),獲授任「庶吉士」職務。不久之後,由於才學俱優,即獲擢升為「翰林院編修文林郎」,更因許獬學問淵博,文章自成一格,每有新作面世,大家爭著抄傳、海內傳誦,獲尊稱為「許同安先生」或「許會元」。
只是,許獬在翰林院才二年的光景,身體健康就亮紅燈,曾自言:「至今精氣俱耗,頂髮盡脫」。因當時醫藥不發達,若不慎染病上身,治癒的機會很渺茫。何況,許獬自認精氣俱耗,連頭上的毛髮都掉光了,顯然病情已相當嚴重。於是,以生病為由辭官歸隱。
因為,許獬為官清廉,不貪錢、不斂財,仕途生涯僅有積蓄白銀數十兩,但回到故鄉金門之後,將銀兩均分與親人,自己依舊兩袖清風,安貧樂道。
許獬辭官回歸平民身分,仍秉持急功好義的本性,見鄰里有不平者,亦挺身代陳書狀,然不幸於明萬曆三十四年六月病情惡化辭世,得年三十有七。與其元配同葬於金城鎮山前村後石獅山旁,墓道碑則立於賢庵國小左後方的路旁,碑文為:「皇明 萬曆辛丑科會元授翰林院 編修文林郎鍾斗許公墓道」。
許獬自幼知書達禮,秉持讀書人應有的風範,立下「幹天下第一等事業和做天下第一等人品」的宏願,不僅為官清廉,在個人家庭生活方面,亦恪守超高的道德準則。據傳說,昔日農業社會,盛行指腹為婚或約定婚事;許獬在年少時,亦定聘顏家少女為妻,然鄉試中舉之後,夫人顏氏得病雙目失明,其岳父同意讓他休妻另娶,然許獬始終不離不棄,且呵護有加,類似情形在當時官場之中,算是極為箇中異數。
由於許獬博學才高,科考過程文章成就、與平時妙言對句,在民間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被譽為「金門第一才子」。著有「許鍾斗文集」、「叢青軒集」、「四書闡旨合喙鳴」、「四書崇熹註解」、「叢青軒易解」、「存笥稿」等書。
也許,許獬的著作並非最多,但他僅得年三十七,能有那些作品傳世,且多為正己範俗的精闢宏論,因而有「文章許鍾斗,品德黃逸叟」之美譽,這是金門之光,更是后湖許氏之光。
清乾隆年間,許獬獲以鄉賢的身分,與宋朝的丘癸、明朝的黃偉、蔡復一、林釬、盧若騰等入祀金門朱子祠,讓典範永垂鄉里。而且,民國六十五年,金門後湖許氏族裔宗老許金龍先生,發起籌建「會元紀念館」,獲得村民熱烈響應,爭相捐地或出錢、出力,於民國七十年順利落成奠安,係一幢二樓建築,一樓為「會元館」,主祀許獬塑像,大門楹聯為「會機弘道昭仁義、元德型方法聖賢」;二樓前廳為「鍾斗書室」,擺置相關書籍以鼓勵後學,後廳則供奉后湖許氏祖先神主牌位,門前有一片廣場,聯外門柱楹聯為「存忠孝心,行仁義事」,彰顯許獬「文章垂世,孝友傳家」的精神,供後人景仰與學習。
當然,許獬被譽為「金門第一才子」,正因他自幼天資聰穎機敏,調皮詼諧,傳奇故事多不勝數,玆舉例十則如下:
其一、面對縣令 理直氣壯
話說許獬童年時期,有一年城隍爺生日,許獬的娘身體不適,吩咐他先到街上買五尺布,再買些供品到城隍廟拜拜;許獬照著娘的吩咐來到城隍廟前,抬眼望見臨街學堂前,有一尊「至聖先師」孔子的塑像,心想自己算是讀書人,見孔子公豈能不拜?但供品只有一份,於是,決定用布先蒙住城隍爺的眼睛,把供品祭拜孔子之後,再祭拜城隍爺。
正當許獬虔誠跪拜孔子之時,恰巧縣令也來城隍廟,一見城隍爺被蒙住雙眼,大聲喝斥:
──哪個刁民,竟敢戲弄神靈!
許獬連忙上前解釋:
──實因一份供品,難酬二神之恩,請縣太爺海涵。
縣令猜想眼前的孩童是許獬,久聞其「神童」之名,想試試其功力:
──我出個對子,如你能對出下聯,就原諒你。
許獬點了點頭,睜大眼睛聆聽縣令出題。
縣令沈思半晌之後,終於開口:
──白布蒙城隍,欺神敬孔子。
許獬聽後,立即對出:
──陽傘遮日頭,瞞天剝百姓。
縣令聽了,氣得差點昏倒,但許獬畢竟是個孩童,且對仗工整,無可挑剔。
不久,縣令大隊人馬出巡,百姓紛紛避讓,許獬卻故意從儀仗中穿過,並拍手嬉笑,遭衙役追捕逮住,縣令從轎中探頭,一眼認出又是人小鬼大的許獬,舊羞新惱一起湧上心頭:
──今天再出個對子,如果對不上,就把你關起來。
縣令搖頭晃腦吟道:
──虎下平陽,豬逃狗走羊起耳。
許獬聽出以豬、狗鄙視百姓,即刻以牙還牙:
──龍過大海,魚竄蝦跳龜伸頭。
縣令雖氣得幾欲吐血,卻無話可說,只好再次放人。
其二:兩次隨堂考,都得一百分
根據后湖「會元紀念館」壁上的簡報資料顯示,許獬求學讀書時期,有一天,在課堂裡,私塾老師正準備提筆寫字,忽然從東邊的窗戶吹進一陣風,把講台上的紙吹落在地上。
老師一面俯身用手撿拾掉在地上的紙張,嘴裡一面嘀咕著:
──正襟危坐,瞧!東風累得老夫彎腰。
課堂裡,一群正搖頭晃腦唸著「之乎也者」的學童們,見狀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師撿起地上的紙張後,靈機一動,決定來一次機會教育和隨堂考試:
──剛才我出了上聯,誰能對出下聯?
學生們馬上收歛笑聲,噤若寒蟬面面相覷,只有許獬舉手起立:
──搖頭晃腦,看!西席嚇得小子噤聲。
許獬小小的年紀,展現超人的機智,對仗工整,連老師也佩服不已。
另外:相傳有一天,私塾老師想再試試許獬的才智,相偕街坊出遊,來到一家打鐵店前,老師即景出了上聯:
──鐵錘本屬鐵,鐵砧也屬鐵,打鐵鐵敲鐵。
許獬環顧四周,看見附近有一家五金百貨店,門前懸掛鱟桸,靈機一動即時回答:
──鱟肉本是鱟,鱟桸也屬鱟,煮鱟鱟舀鱟。
許獬以鱟對鐵,對仗完整,老師聽後頻頻點頭讚許。連續兩次隨堂考試,都給了一百分。
許獬幼年讀書的地方,名為「叢青軒」,位於金城鎮北門里浯江街,即今「清金門鎮總兵署」,是一幢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建築,庭院內逾百齡古榕綠蔭蔽天,前面有寬闊的廣場,被稱為「衙門口」。清康熙年間,金門鎮總兵陳龍,將總兵署從金門城遷至後浦「叢青軒」辦公,此後三百多年,成為金門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民國成立,先後做為縣公署、金門防衛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縣諮詢代表會及警察局等辦公處所,列為三級古蹟,現經整修為參觀景點。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