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舊時代﹐新女性

發布日期:
作者: 北珊。
點閱率:485

歲月在秋月姐的身上似乎沒有烙下太大的痕跡,75歲高齡的她是我們眼中可親可佩的大姐,已經升格為曾祖母的她,卻很難用「奶奶」這個名詞來稱呼她,因為她有著年輕的外在、輕盈的體態、健步如飛的動作,加上一顆不服老的心,從外表猜測,她頂多是剛過知天命的年紀,問她永保青春的秘訣,她總是笑瞇著眼說:「忘記年齡,跟年輕人在一起!」
第一次見到秋月姐是在社區大學的課堂上,當學員自我介紹時,我對她印象深刻,一位退而不休的長輩,旅遊、教書、當學生、當志工、種花、種菜、養鳥,還常做著年輕女孩的浪漫事,背著包包、穿著球鞋,在淡水河畔享受日出日落的晨昏美景,真是一位另類的長輩,隨著社大一年的共學課程,我們成了同學,共組了社團,我有機會在這位充滿智慧的長輩身上學到人生好多好多寶貴的經驗,秋月姐成了我為人處事、教育子女的生活導師。
秋月姐在台灣光復前十年出生,那是一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家境尚稱優渥,所以有機會接受教育,畢業於數一數二的台北高中,兩位妹妹同她一般優秀,但礙於女性身份,最高學歷也僅止於高中,那比得上弟弟們的大學,甚至出國深造,但是秋月姐鼓勵妹妹:「不要生氣,要爭氣!」姐妹們在那個年代都力爭上游,雖然無法升學,卻都考上公務員,在工作上有優異的表現,並在高階的職位下退休。
秋月姐生長在舊時代,有著傳統社會種種束縛,她卻有一顆奔放、先進、自由的心,年輕的她,喜歡西方文學,從書本中不斷汲取西方的科學和新知,對她的人生觀有很大的影響,西風的自由教育,讓她培育出優秀的子女,三位子女都成為社會頂層的領導者,聽她述說著教育孩子的點點滴滴,我聽得目瞪口呆、瞠目結舌,論年齡當她女兒綽綽有餘的我,竟然在教育孩子的思想上差距那麼大,真是不好意思!中國人置入式主觀教育方式,讓孩子逃脫不了既定的框框,我們的長輩常大聲的對我們說:「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多,聽我們的包準沒錯!」我好像也落入了這種思想桎梏裡,秋月姐讓我有不同的省思方向。
從職場上退下來,兒女也在各自的工作領域上闖出一片天後,秋月姐把握屬於自己的每一天,光鮮亮麗、衝勁十足,除了享受退休後該有的幸福和休閒,她也保有年輕人求知的欲望,讓自己處在年輕的心態和氛圍裡,而且隨時保持著當老師熱心的本性,不是說教,而是不厭其煩的將自己所知所學告訴周遭的朋友,這種人生的閱歷和經驗是書本中無法獲得的,她就像一本活字典,訴說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話都深藏哲理,她全身散發著智慧的魅力,是我敬佩的長輩,也是我學習的標的。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