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烈嶼單車賞鳥趣

發布日期:
作者: 遊子。
點閱率:609

 近來一大早常被好幾種悅耳的鳥鳴吵醒,卻始終無法聽聲辨鳥,發現自己似乎只能辨識出四聲杜鵑的叫聲。想起自己加入鳥會以來,對賞鳥知識的增長幾無,又錯過近來學校退休的鳥會資深前輩許永面老師帶領新進鳥友賞鳥的活動,著實深感汗顏。細數從答應金門縣野鳥學會前理事長莊西進老師參加鳥會迄今四年多以來,雖然每次參加活動都獲益良多,但參加次數卻真的是屈指可數。印象中只有2005年參加師大生命科學系主辦、鳥會協辦「中小學教師金門地區生物多樣性研習營」、2006年陪同莊理事長代表金門縣鳥會參加中華鳥會在嘉義達邦部落舉辦的年會,以及2008年秋天邀外子一同參加金門縣自然學友之家與鳥會共同舉辦的「烈嶼單車賞鳥趣」這三次活動,對以往身為鳥會財務幹部卻毫無實質貢獻,完全仰賴前理事長莊西進老師的付出而忝為掛名;加上每每因赴台進修、探親等因素,無緣出席鳥會活動或跟隨鳥會前輩們去賞鳥、數鳥,也深感遺憾。
好不容易在最近這場活動中,答應現任鳥會活動組組長許勇為大哥一定要把難得出席鳥會活動的紀錄化為文字,讓已封筆三年的我又要在此野人獻曝一番,但也希望藉著這個活動的分享,能喚起更多人對參與自然保育活動、走出家門迎向大自然的各種活動有所迴響。因為來到金門快五年,實在不明白本地人假日的主要休閒娛樂為何?到了假日,全家親子同遊或三兩好友出外踏青的景致難能一見,政府對旅遊景點的規劃頗為完善,又是免費的公共財,但遊客卻寥寥可數,只有過年期間較有人潮。比起台灣各地每到假日都人滿為患,到處塞車,出遊一趟又遠又花錢,大家卻還是樂此不疲地人擠人出遊,生活在金門的我們,如此地幸運,出去玩既不用塞車,空氣清新又到處皆是美景,對金門這塊好山好水的寶地,我們真該多加善用它,也能藉此多培養家人朋友與親子間的感情。
就讓我開始分享去年參加金門縣野鳥學會與自然學友之家共同主辦的「烈嶼單車賞鳥趣」的點點滴滴吧!2008年11月23日一早七點半,參加的學員們集合在水頭碼頭前準備出發,搭船抵達小金門後,大家步行到金門國家公園烈嶼遊客中心,為自己挑選一台中意的自行車,準備為接下來半天的旅程奮戰。就在此時,資深鳥友李新團前輩發現了難得一見的藍磯鶇,連忙架起單筒望遠鏡讓大家排隊觀看,真是個好兆頭,感覺今天會有滿滿的收穫呢!經過主辦人許勇為大哥簡單為大家介紹當天的行程安排、相關工作人員、鳥會幹部與資深鳥友後,一行人浩浩蕩蕩地準備出發。這次參加活動的成員共計有四十餘人,據許大哥說報名人數踴躍,還有很多人排隊候補,但礙於活動有人數控制,以便活動順利進行,對這些向隅的民眾們感到抱歉,也希望大家下回報名請早。
首先,我們先沿著羅厝的濱海大道騎往東林,拜訪新縣定古蹟──宋代東林東井,這口井位於東林村五號屋前,是2007年才新增的縣定古蹟,特色是由石板搭成的方形井,井身還有刻字。接著我們騎往位在青岐的清遠湖賞鳥,這段路忽上忽下的,騎得有點費力,尤其這是我第一次騎變速自行車,不太會控制速度,總覺得很不協調,還有賴先生在後面幫忙推波助瀾使點力,才能跟上大家。我們在清遠湖停留了大約半個多小時,跟隨著鳥友李新團與林政道兩位前輩見識到許多鳥,其中不乏少見的鳥種,在這裡我們看到了蒼翡翠(白胸翡翠)、斑翡翠、翠鳥、褐赤鴉鵑、烏鶇(黑鶇)、蒼鷺、小白鷺、大白鷺等,大家看得不亦樂乎,流連忘返,不想離去。但由於還有既定行程要前往下個觀鳥目的地──陵水湖,也只好依依不捨地離開。在騎往陵水湖的路上,有段戰備跑道很平坦又有樹蔭,微風徐徐吹來,吹乾了原本騎車帶來的汗水,秋天真是個騎車賞鳥的好季節,尤其金門的秋天,氣候涼爽、天氣晴朗、空氣乾淨,非常適合踏青,不管是觀光客還是本地人都可以多出來走走,舒展筋骨,有益健康。
來到了陵水湖,大家又連忙拿起望遠鏡開始尋覓鳥兒們的蹤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小 們在湖上草叢邊嬉戲,接著看到了大批的羅文鴨、赤頸鴨、琵嘴鴨聚集在湖上的一塊沙丘附近;往另一個方向看去,更是看到為數不少的鸕鶿棲息於樹上,而且還幸運地看到亞成鳥,在胸前有白色羽毛,沒經鳥友們介紹,我可是有眼不識泰山呢!都說了,我的認鳥知識與賞鳥經驗還算是幼稚園程度嘛!另外,還有青足鷸、夜鷺、紅冠水雞、白冠水雞等,真是大開眼界。尤其還難得地看到了三隻黑面琵鷺依偎在一起,更是不虛此行。再往內走,抵達了上庫村的吳秀才厝,它的建築是一棟二落大厝掛雙護龍的建築,現列為縣定古蹟,據管理人員說它是小金門唯一一棟被列為古蹟的古厝,保持十分良好工整,外牆先用三層花崗岩砌成,上面再用水泥牆堆高,牆上還有做花邊,十分別緻。門外有座石拱橋,名為「秀才橋」,走過去就鄰接著陵水湖,湖邊柳樹花叢,美得讓大家也兩兩合影。
為了趕著中午前繞完烈嶼西半島,大夥又馬不停蹄地騎往上林將軍廟,除了可以眺望廈門海景,還和廟旁佇立的白色風雞合影留念。然後再奔往湖井頭戰史館,說真的,這時候我已經騎得快心有餘而力不足了,只好把單車停在下面走上去。戰史館內目前主要陳列國軍的戰力介紹,而裡面的觀測室裡除了可以用望遠鏡遠眺大陸,也保留金門造型的傳統公用電話,並播放著各年代阿兵哥們的故事。最後,我們終於經雙口、西方,騎回烈嶼地方文化館。
用畢午餐後,大家到簡報室聽取資深鳥友們的精采介紹。第一場是由鳥會優秀的攝影大師林政道先生與大家分享「金門常見鳥類簡介與照片」,其中翠鳥與魚鷹便便的影像如一絲長箭,令人莞爾。第二場則由剛加入會員、來自台灣、具有豐富拍鳥經驗的張培鈺先生與大家分享其為台南縣政府所拍攝的「黑面琵鷺七股情」,他講解拍攝過程生動有趣,引得參與學員哄堂大笑,尤其經過他本人的現身說法,才讓人了解到拍鳥人的耐心、愛心、決心與艱辛歷程。活動接近尾聲,在經過激烈的有獎徵答後,大家都滿懷收穫地踏上歸途。
這次的活動不只是身體的鍛鍊、心靈的陶冶、還有賞鳥知識的增長,最重要的是透過賞鳥活動,讓我們更認識周遭環境的真善美,更能抱持著尊重生命、關懷大地的態度,對於環境的永續發展,盡一份心力。像現在我常在清晨漫步在校園裡,除了可以看見金門縣鳥──戴勝、最常見的鳥種──喜鵲、鵲鴝,還認得出全身黑又尾巴分岔的大卷尾,和脖子總有一圈白斑點的珠頸斑鳩,當然每年的冬候鳥鸕鶿和夏候鳥栗喉蜂虎等等,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在此真的鼓勵大家多參與戶外活動,不但騎單車運動有益身心健康,透過出來踏青時,與摯愛的家人朋友把握相處的時間、聯絡感情,並能認識更多新朋友。更在欣賞大自然之美的同時,體認到地球只有一個,愛護環境是大家共同的責任,也唯有如此,我們的世世代代才能永遠在這個環境中生生不息。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