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一、保持相聲藝術功能,既可以鞭撻揭露腐朽錯誤的事物,也可以諷刺落後的社會現象。
二、相聲有干預生活、評議時政的優良傳統,但不可以嘲弄族群的語言,影響台灣同胞的大團結。
三、為了適應台灣的語言環境,相聲不以北京話為標準,應以台灣四大族群語言為標準。但必需作到讓廣大觀眾聽懂為基礎。
四、今後演出的相聲段子,新舊滲和,換言之,仍舊不斷有相聲新作品產生。
何暢的觀點引人入勝,他認為過去台灣的相聲,傳統形式過深,呈現保守現象。通常仍以「墊話兒」、「瓢把兒」、「活」、「底」為組合,這跟寫文章的「起、承、轉、合」相似。墊話兒的作用是在撂地演出時等待和招徠觀眾,或在劇場中吸引和集中觀眾的注意力,因此相聲前面的墊話兒並不固定,常為演員即興編造,日久成為固定詞句,這是不合理的篇章,應該刪除。應將「瓢把兒」作為開場白,「活」是主要內容,「底」是結束全段相聲的「包袱兒」。
我對相聲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握它的藝術特點,以「摸著石頭過河」心情,開始找素材,寫作相聲。我從圖書館找來的舊史冊中,認識了清末民初的民間相聲藝人馬麻子、朱紹文(藝名「窮不怕」)、李德錫(藝名「萬人迷」)、焦德海、張壽臣,以及抗日戰爭時期享譽華北的相聲演員小蘑菇,他們吃的是豬狗食,勞碌一生,為相聲藝術留下寶貴的遺產。想他們,再看自己,只有慚愧二字!
老李,你若及時努力,還有前途。余敏鼓勵我。
晚了,歲月不饒人啊!
13
陽泰歌廳推出具有台灣特色的相聲,造成了另一個高潮,這是讓何暢喜出望外的事。說相聲的演員,有原住民、有客家人,也有講福佬話味國語的,每次演員上台,台下觀眾笑得前推後擠,人仰馬翻,有的笑得喘不過氣來。寫相聲的捂嘴偷笑,內心感到驕傲。任何藝術都應革新與創造,才會繁榮發展。這個娛樂消息,竟然傳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僑界,蘭兒的越洋電話來了!
她得悉父親寫相聲,覺得不甚光彩,這不是藝術,她說有文化的人是不聽相聲的。余敏跟女兒辯論幾句,氣得臉色慘白,把話筒遞給了我。
妳為啥看不起相聲?法學博士!
相聲耍嘴皮子,文化人瞧不起。
學法律的才耍嘴皮子,白的說成黑的,黑的說成白的。我還瞧不起你們這些人呢。
爸!美國的總統、州長大多半是學法律出身的。
美國是美國。他們的文化背景跟咱們不同,咱們的相聲,可以讓同胞消遣解悶,哈哈笑;妳那套法律條文專門打官司,讓人聽了打盹兒睡覺。我看妳別讀法律了,官迷心竅,不可救藥!我啪地一聲掛斷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