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生明月
余敏感到懊悔,當年省吃儉用,把女兒送去國外留學,結果卻輕視自己的父母,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她的淚淌下來了。
在舊社會,自命有身分的人,不聽相聲,認為是低級趣味。清光緒年間,肅親王接任北京步軍統領。一日,坐轎外出,前有儀仗,後有隨騎,聲勢甚盛。當時後門為繁華地帶,生意場子擺在甬路兩旁。王爺路過,書場、雜耍場都得停止。有一個叫魏昆志的相聲場內,圍的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王爺在轎內喝問:「這是幹什麼的?」隨人答:「說相聲的。」肅親王下令轟走。看街的便大聲嚷著:「王爺有令,說相聲的滾開!」魏昆志不解地問:「說相聲的也是人,為啥不准人說話?」肅親王聽了大怒,命人將魏某按倒,打了四十鞭子,帶枷遊街示眾三日。並通令全城,說相聲的一律禁止。於是相聲藝人只得改行說評書糊口,進而導致北京相聲的衰弱。直至光緒三十四年,肅親王卸任後,相聲才開禁。
聶恆生前曾告訴我:著名相聲演員常寶琨(藝名小蘑菇),曾赴北韓慰問「抗美援朝志願軍」,不幸陣亡。他的遺體運回天津,舉行葬禮,天津市長黃敬親自到場弔喪,讓天津曲藝界人士為之動容。這種振奮藝人士氣的行為,蘭兒可能無法理解吧。
寫了一年多相聲,整理出比較叫座的段子,印成專輯出售,這是何暢的主意。初版一萬冊,不到半月搶購一空,皆是聽眾及其親友,再版八千冊,竟然銷到香港和美國。蘭兒在華人街書店發現此書,喜出望外,買回一冊閱讀,竟然笑出眼淚,打來電話告訴母親,誇獎老爸真有「兩把刷子」,她做夢也未想到相聲可以感動人心,改造社會風氣。
別給妳老爸戴高帽了,他不吃這一套!
老爸還生我的氣麼?他未免氣量太小了!
一兩萬人聽過和看過他寫的相聲,他女兒卻瞧不起相聲,妳老爸能不生氣麼!咱們家鄉有句諺語:「兒不嫌娘醜,狗不嫌家貧」,何況老爸寫相聲,並不是為了稿酬,這是何伯伯請他寫的。
耶誕節前夕,收到蘭兒給我寄來的包裹,打開一看,一件純黑色的呢大衣。寒流過境,冷得要命,穿上女兒寄來的大衣,格外感到溫暖。
為了讓住在花蓮的鮑剛安心治療眼疾,何暢既不催他寫舞台小品,也未將改演相聲的事告訴他。鮑剛的眼病係因眼內壓升高嚴重損害視力,他患的是急性青光眼,眼痛、劇烈偏頭痛,有時噁心、嘔吐,視力減退,鮑剛治療早,及時擱筆,因此休息一年多,已完全康復。新年前,鮑剛掛號寄來一包舞台小品稿件,讓何暢歡喜若狂,趕緊請來原有的資深演員,立刻排練,準備新春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