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潛園林占梅與西席林卓人

發布日期:
作者: 楊詩傳。
點閱率:2,452
字型大小:

一、潛園主人林占梅
清代中期竹塹文風鼎盛,尤其是清代中業道光與咸豐年間,人文薈萃,為北部文化中心,豪族文士競築庭園,既可以文會友,又可讀書自娛。其中以竹塹兩大仕紳林占梅與鄭用錫所建的公館園林最為著名。林占梅在竹塹城內西門城牆一帶興造「潛園」,俗稱為「內公館」;鄭用錫則在北城門外築建「北郭園」,俗稱為「外公館」。
林氏來臺始祖三光公(1632-1710年)在清朝初年即從福建同安遷居台南府城檨仔林,林占梅曾祖父勳文公(1732-1796年)始來竹塹定居。林占梅祖父林紹賢(1761-1829年),開設「恒茂」商號,從事海外航運,往來呂宋島經商貿易,獲利不少,其後與板橋林平侯聯合辦理全臺鹽業,而成為鉅富,置田產租農民耕種收取租金。《淡水廳志》在敘述林紹賢熱心公務、澤披宗族的行徑之餘,在隨父定居竹塹後,即迅速累積財富,關於此點,連橫《臺灣通史》謂其「墾田習賈,復辦全臺鹽務,富冠一鄉。」似乎稍稍透露端倪;而目前所見最早記載竹塹地方野史的《百年見聞肚皮集》一書,則以為林紹賢之致富在於「……業帆海,來泊竹塹,商號曰恆茂,帆商呂宋群島,獲巨稛載而歸,得暴富,遂此起家,廣求田地,謀購蕃墾,為數不少。」由此二者觀來,林紹賢聚集財富之道,大抵是由經營海外貿易開始,並且兼之營利鹽務,而後才購置田產。從竹塹林家發展的過程看來,林紹賢已經為林氏家族累積雄厚的經濟實力,而其積極參與地方事務的表現,也博得了極高的聲望,逐漸奠定了林氏家族在地方上的影響力。與臺北林平侯同時成為臺灣最大租戶,又獲得全臺鹽業的代辦權,頓成鉅富。
當時臺灣的社會價值觀念與大陸各地一樣,僅有家財萬貫是不夠,還得有書香氣息點綴,才能贏得真正的敬重。到了林紹賢之孫林占梅時,除了繼承家業外,一方面興築「潛園」,廣招名士,建立社交網絡;另一方面熱心介入地方建設與活動,甚至捐款或組織團練,幫助清廷禦患,因此使得林家的家勢真正到達了顛峰。「潛園」是一座精緻而有文化藝術涵養的名園,甚至影響了板橋林本源園林。林占梅家族的林恆茂與板橋林本源家族,早在清朝嘉慶年間共同經營鹽務,有商業往來關係。至道光年間,板橋林國華亦與林占梅相識而有往來,最後林占梅為毀家紓難籌措鄉團軍需的經費,將所有的土地都典當給板橋林家。
林占梅,本名清江,字雪或雪村,號鶴山或鶴珊,又號巢松道人。生於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二十九日丑時,卒於同治七年(1868年)十月二十九日寅時,享年四十八歲。六歲時父祥瑞公(1797-1826年)早喪,早年受撫養於叔父祥雲,少時讀書,聰敏穎悟,出身豪富之家卻無紈氣息,讀書知禮,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個性豪放,好結友嬉遊,始終無意於制藝之學。受苗栗進士黃驤雲所賞識,並成為其乘龍快婿。祖母羅氏與母楊氏忍痛將林占梅託付岳丈黃驤雲,在十四歲時即跟隨黃驤雲遊歷京師及全國各地三年,增廣見聞,出入縉紳門戶,學習官場禮儀,學乃日殖,饒於財貨。林占梅慷慨任俠,好結交名流,禮賢下士,常施予濟困扶危,靡萬金不惜。雖然沒有考取功名,卻是文武全才,更難得有一副古道熱腸,博施濟眾,忠國愛鄉,立下不少顯赫功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為防雞籠英軍來犯,沿海戒嚴,獨捐防費壹萬圓,以助築砲台及製作攻守戰具之用,得旨嘉獎恩賞獲以貢生加道銜;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捐款防堵八里坌口,事竣論功以欽授知府即選,遇缺即補;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漳泉械鬥,募勇扼守大甲溪,阻絕彰、嘉各邑,漳、泉械鬥蔓延北上,詰奸宄,護閭閻,更以私財出資,並撫卹死傷家族,賞戴花翎;咸豐三年(1853年)四月,林恭與李石樹南北共同作亂,臺南府城、鳳山縣俱亂,全省震動。奉旨會同臺灣道協辦全臺團練,又以捐運津米三千石,因功得旨奉准簡用浙江道;咸豐四年(1854年)四月,小刀會首領黃位,浮海襲踞大雞籠,林占梅協助淡水廳同知,擊出竹塹境外,以克復有功,記功加鹽運使銜。
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彰化天地會戴潮春揭旗起義反清復明,淡水同知秋曰覲在彰化城遇害,竹塹城內群龍無首,境內的盜匪趁火打劫,一時民心惶惶浮動不安,林占梅挺身為己任,集紳商,籌團練,為豫防計,出資備器械,積鉛藥,討軍實,修城濠,募勇士。親董其事,聯絡各莊,防守城外要害,以備非常。部署甫定,而警報至。時奸民多與賊通,岌岌欲發,城內外居民搬徙不定。城中無主,咸議歛資通款賄賊,以緩其來。或言棄城走,或請出城避賊,群聚城隍廟商議對策,林占梅力排眾議慷慨陳詞,誓死堅守竹塹城並親率鄉勇沿河紮營。於是共同推擁候補通判張世英,暫攝淡水廳同知篆印,率眾至城隍廟,刑牲設誓,願共存亡。林占梅即以家資十數萬為餉糈,城中紳商亦踴躍捐輸,組織團練。然城中遊民頗多且喜亂,乃飭令各街造籍,嚴加管束,日給口糧,所費不輕;每日親率精勇,彈壓城廂內外,拏奸細,禁遷徙,止搶掠,盡力維持地方安定,使得淡水廳治內未受波及,人心稍定。當是時,官軍多駐竹塹城附近,林占梅議進兵,為忌者所阻。迨臺灣兵備道丁曰健由臺北登岸,林占梅則奔馳竹塹、大甲間,進駐大甲溪南,縱降將入城為內應。當時軍資皆自為籌備,所需軍餉花費不菲,稱貸以應,仍不足所需,都由林占梅割腴田典賣充之,毀家紓難多方湊集,凡數十萬金,幾乎破產。巡撫徐宗幹見其才能可用,准頒「總辦臺北軍務」鈐記,通飭沿海文武,一體遵行,以便其發揮所長。與臺灣兵備道丁曰健委商建軍策略,當率數千鄉勇,越境助剿,時丁氏對被脅從庄民,不稍寬假,剿殺無赦。林占梅力為緩頰請免,因此獲得保全者甚眾,藉以保守大甲,克復彰化縣城。同年十二月戴潮春亂平,以「自備資斧,募勇千名,越境隨營助剿得力,功加使銜」,閩浙總督左宗棠及巡撫徐宗幹,以林占梅急公好義,品學兼優,文武全才,奏請簡用,他稱病請辭,足見其高風亮節。清朝治理臺灣對於民變,其處理的辦法,就是漳、泉與閩、客移民之間的恩怨,拉張三打李四,利用雙方矛盾內鬥,弄得兩敗俱傷,元氣大耗後,便無餘力叛亂,事平後再用「賞戴花翎」、「後補」之類的虛銜獎勵,這些虛銜對遠在海陲的臺灣人而言,可以驕其鄉里,可以出入官署,可以獲得額外的錢勢與權勢等種種好處。所以每遇亂事,便有鄉賢們募勇赴難,或捐防助餉等「愛國行為」。這一番英勇好義的表現,為林占梅贏得地方仕紳的崇高地位與無上榮耀,也因而深獲百姓的支持與擁戴,所以一生雖未以科舉正途取得功名,卻能與鄭氏家族相互抗衡。
林家是竹塹頭號大地主,財富之雄厚與聲望之隆盛,還在「開臺進士」鄭家之上,林家始祖林三光,早在明末清初,便從福建同安渡海來臺南,後移遷竹塹開墾基業,到了乾隆年間,林紹賢精明能幹,以大租戶的方式開墾臺北、桃園、新竹各縣的廣大土地。林占梅興築之「潛園」,給與他生活上無限慰藉,此園充滿風雅意趣,極盡巧思。當初興構此樓,或許出自純粹消費性的動機,以顯示林家之富有,或為誇耀文化之修養,提高家族之地位。林占梅閱歷遍及京師和大江南北,以宏觀的視野營造園林,於是宅邊聘請大陸內地設計師,融合閩粵園林精神,並吸取江南園林精華,花了十餘年設計興建,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完工。「潛園」乃據取易經中「潛龍在田」,或如林占梅詩中「自笑身如蠖,潛居稱此園」。全園佔地兩甲餘,工程耗費十八萬兩金。當時園內的樓台水榭,種植各類梅花百餘株,花木扶疏,用白牆灰磚,圖案簡單古樸,內部裝飾考究,以奇石聞名,搜集各種天然佳石陳列園中,清泉漣漣而流,園中以水池為中心,並有書齋、亭臺、樓閣等建築物,屋宇雖不多,但迴廊曲榭的結構精緻而空靈,佔地雖不廣而位置得宜,水池可泛舟遊樂。水源取自城牆外護城河,再由水關引入。如何組織排列花木、水泉、山石、廊亭及建築物的配置和連貫,則是庭園設計之重點所在。
林占梅個性奔放豁達,自幼寄情書畫音律,逍遙寫意。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梅五叔祥雲公(1814-1846年)去世,二十六歲時,承理「林恆茂」家業,開始肩挑家計的壓力下,「始悟無學難自立」後發奮向學苦讀。早年「南遊吳苑,北登燕台」的經歷,更有助於眼界之開展,詩詞書畫進展日精。林占梅便在這方面提昇了林家地位,林家科舉成就,雖不及鄭家,但是以財富為後盾,積極參與各項政治、經濟、文化事務,在地方的影響力不亞於鄭家。林占梅的內公館宅邸,本身金碧輝煌,「潛園」建竣後,設「潛園吟社」,社員以林占梅為首,林豪、林亦圖、黃驤雲、鄭如松、許超英、劉星槎、彭廷選、秋曰覲、林汝梅、鄭如蘭等人。林占梅主持風雅以「藏酒款賓非自飲,解囊贈客不言貧。」的作風,凡有技藝者莫不待為上賓,招攬海內外各方名士吟嘯其間,文采風流蔚然成集,四方文士趨之如鶩,不辭千里慕名而來,以主人愛才如命,大力提倡文風,有「賽孟嘗」之稱譽。雅抱時尚而多才思,彝鼎琴尊,珍怪羅列,書畫、絲竹、騎射諸藝,亦樣樣精絕。賓主詩酒唱和,詩文雅集,文酒之會,冠於北臺。
林占梅工於書畫詩文,精通音律聲韻,收藏有唐朝古琴,名為「萬壑松」,此琴製自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質堅如玉,練紋作牛毛梅花斷。撫之,音韻清揚而遠,洵千年彝器也。「萬壑松」原為同安理學家次崖先生所藏,於咸豐三年(1853年)自購;張此以和古松,共諧宮徵。值得一提的是,林占梅南征戴潮春亂事之際,軍興之文移批答多出其手,猶攜琴同行,暇戎馬之餘不忘撫琴歌詠,若無事然,詩作中許多是戰場上撰寫感懷時事的創作。此外他對竹塹文教事業甚為熱心,多方資助鼓舞,每到元宵年節,寓獎於燈謎,邀賓客製謎題,懸於各學塾中,師生進行猜謎,獎品以鼓樂歡送,以示榮褒,更因贈品甚豐,當時學子莫不勤習經書,助長提昇竹塹文風。
林占梅所著詩集為《潛園唱和集》二卷、《潛園琴餘草》八卷,其中《潛園唱和集》今已亡佚。詩作各體皆備,特別是五言、七言古體詩寫了上千首。內容包含豐富,為親人骨肉、交友、園居、遊歷、興寄、詠物、詠時等興懷之作,將生活遭遇與思想看法,藉撫弦彈琴,詩文之作,表露無遺,以紀事、遊覽、詠懷、酬唱為主。大約來講,作品風格多變,林占梅少年時,多歡樂恬雅,也有纏綿悱惻的作品,風格近晚唐溫李;等到臺灣亂起,憂患不斷,林占梅收拾少年浪漫的情懷,挺身而出,倡率捐輸,慷慨任俠之氣,全部發揮詩歌裡,致使詩情蒼涼悲壯,有陸放翁雄渾激越之風。其中又以平戴潮春之役後的作品,最能表現其「蒼涼感慨,憂從中來」的特色。因此透過林占梅的詩作,我們得以進入詩人的生活世界,隨之吟詩賞梅,品茗養鶴;也從之思親懷君,憂時憤事;更同其操戈舞劍、捍衛鄉土。林占梅的詩歌,的確傳神活現了一個至情至性的浪漫詩人、博濟樂施的慷慨富紳、熱情好客的「潛園」主人、毀家紓難的英雄豪傑的各種形象與精神。其詩和靜清遠,古澹恬逸,詩味多琴味。共收錄平生詩篇一九四四首,詩作之質量,均為清代臺灣詩歌中之佼佼者。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