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梔樹下的回憶
「阿姨好!」中氣十足的聲音隔著票亭的玻璃窗傳進耳中,我連忙抬頭,兩位穿著學生制服的大男生站在我面前,這是冬天夜晚的紅毛城,園區幾乎沒有遊客,獨自守著空蕩冷清的票亭,心情有些落寞,兩位大男孩的到來讓夜溫暖了起來。大男孩是四年前紅毛城修復期參與見證的學生,轉眼間,他們已經從靦腆青澀的國一生變成帥氣十足的高中生,難得孩子還記得我,在冷冷的冬夜來看我,除了喜出望外,更多了份窩心,大男孩陪我天南地北的聊著,我們從功課聊到交友、學校、社團等等,他們就像我的孩子,毫無距離般的自在,望著他們離去的身影,我的思緒重回四年前那為期九個月,每週兩次相處的愉悅時光。
「廟前一欉雞卵花,樹椏蓊蓊蓊;樹葉青青青;花心黃黃黃;花蕊白白白。風若微微吹,香味就四處飛。小弟甲小妹,最愛佇在樹啊下躲迷藏。而我尚愛撿掉落來的花,穿作項鍊,送給阿姐。」這首「雞卵花」的台語歌謠又在我耳邊輕輕響起,引領我回到四年前的那段時光,當時我帶領了一群國一學生參加古蹟修復見證的活動,頭戴工程帽,手拿紙筆和相機,對一級古蹟修復做了見證人,孩子的單純、天真、直接、認真和熱情,讓古蹟修復的見證呈現不同的面向,我有幸成為這群孩子的帶領者,足跡踏遍園區的每一個角落,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條小裂縫、一片小瓦片、一塊小石頭、一個小故事都是我們珍惜紀錄的重點,我們從寒冬到春天,再經過盛夏,共處的歲月,點點滴滴都是美的回憶,緬梔樹下有著我們歡樂的身影,今晚因為大男孩的造訪,迤邐的記憶又溢漾開來!
緬梔─又叫做印度素馨,冬天樹葉落盡,光禿禿的枝枒有如梅花鹿的角,故又有一別稱「鹿角樹」,春夏開花,花瓣潔白無瑕,花心如蛋黃,故又稱之為雞蛋花,當雞蛋花迎風掉落,鋪灑在綠草地時,綠草映襯著白黃相間的美麗,並散發出淡淡的香氣,緬梔樹下是我們留連、駐足最久的地方,歇息、討論、記筆記、玩遊戲、唱童謠、說故事,這是一處快樂天堂。我們把雞蛋花別在耳後、胸前,甚至串成花環,掛在手上、脖子上,讓美麗在身上停留,讓花香沁入心脾,也讓「雞卵花」的兒歌為我們妝點幸福浪漫的氛圍。
隨著修復的完成,這群孩子愛上了古蹟,開始參與為古蹟說故事,一年的小小志工表現得有模有樣,專業、熱誠又稱職,讓古蹟更增添年輕的生命力,但是功課壓力愈來愈沉重,孩子暫時和古蹟道再見,卻在一眨眼間他們成了英挺少年,這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記憶。「阿姨!我以後要讀紅毛城大學」;「那我要讀滬尾砲台大學」!孩子的童言童語好像又在耳邊呢喃,緬梔樹下的記憶滿滿,希望孩子與我有著同樣的回憶,充實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