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島嶼住住 印尼一個月絕對不夠──2大2小的印尼遊記
整個晚上思緒反反覆覆,我一方面害怕血腥、一方面說服自己「千里迢迢而來,怎可避開此一傳統習俗」,最後我告訴外子:「我們還是去瞧瞧好了,要是真的受不了,我們趕緊閃人就是」。隔天,導遊帶我們到一處不斷載送牛隻、豬隻的地方,我們看到每一隻牲畜,想到牠們即將被宰的命運就難過極了。豬隻被五花大綁在木板上面,像擔架般,被人們扛著,一路哀嚎慘叫……,看著這一幕幕,我覺得自己的忍受能力達到了臨界點!導遊一邊跟我介紹何謂「貴重的水牛」以及售價,我們一邊忙著閃躲運送車輛以及穿梭的動物們,耳邊是哀鴻遍野。後來,我們才知道這裏只是牛墟,買賣牲畜的地方,接下來我們才要前往觀看「第二次喪禮」。我跟外子一致決定不去看宰牛了,因為光看個牛墟我們都難過極了,還是別看了吧。
不看宰牛,繼續前往另一個葬場。跟昨天看的懸棺不同,此葬場是在一大片山岩上鑿開一個個方型的洞穴,大小約是筆電的六倍大吧(請容許我做這樣的比喻,我只想讓大家精神為之一振嘛),洞穴外頭是一片木製的門,正好將洞口擋住,而洞穴裏就是放置棺木的地方。導遊介紹道,這片山岩是貴族的葬場,所以山岩上有一排排的tau tau,也就是木製雕像。由於受到古董商的覬覦,這些雕像被偷走不少,所以一排裡面少了幾個。就像旅遊書上描述的「這些一整排的木雕像,看起來像是觀看足球賽的觀眾」。我在附近的紀念品店買了一張「當初仍是一整排觀眾」的明信片,作為紀念,也彌補我相機再也捕捉不到的歷史鏡頭。
山岩上尚有洞穴正在開鑿中,導遊說「有空他們會來開鑿」,不知是否跟我們預購靈骨塔一樣?還是有「需要」才來開鑿?距離約半公里遠的另一處山壁是「平民區」,開鑿的洞穴有數米高,必須先用竹子架好「鷹架」才能上去施工。由喪葬文化可以看出這個民族的階級制度,以及從古至今的喪葬傳統。
結束托拉雅文化的參觀行程,我們朝隔天搭機的孟加錫前進。沿途又經過了許多山路、稻田景觀。中午用餐時間,來到一處可欣賞「巧克力山」(綠色山丘的外型很像圓錐形巧克力,我曾看過菲律賓的旅遊書介紹過這種山)的餐廳兼雜貨店。搭車繞了那麼多彎曲的山路,雖然有點暈車,可是比起以前只有機車沒暈過的我(連搭火車都暈車),真是好太多太多了。人是適應力強的動物,所以千萬不要小看自己!
「這是啥米碗糕,一個個碗狀的東東!」吃完午飯,買了一個很特別的東西--「巴朗姑腊」。「姑腊_ Gula」(很好記,唸起來像是台語的「努力」)是印尼話「糖」的意思,「巴朗」是一種棕梠科的植物,「巴朗姑腊」就是一種取棕櫚樹汁製成的糖,它的顏色類似我們的黑糖,風味特殊,非常好吃。我猜它是裝在碗狀的容器製成的;外子說他看過電視節目介紹,不是用碗,是用一塊木頭鑿出幾個碗狀,灌入熬煮後的糖汁,等涼了再倒扣敲下,取出凝固的糖。其外表就像個碗一般,一個個「糖碗」裝在塑膠袋裏,掛在店門口。光用聞的,我就陶醉在那種蜜糖的香味,不顧行李有多重,買了一個最小的。雖小,沉墊墊的。老闆說,很好吃,直接敲碎就可以吃了。
孟加錫對我來說是個來不及了解的都市,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其機場。去年才啟用的機場,是一棟綠建築,利用自然採光,整個廣大的室內空間,除商店內白天完全不必開燈,新潮、明亮、寬敞、舒適,是近年來我們走訪許多國家與城市當中最讚的機場。機場裡面陳售許多的紀念藝品--Q版的「阿公阿嬤」(tau tau) ,雖然製作的很可愛,可是一想到他們是守護著自己軀殼的木雕塑像,就絕對不會想買。我猜想可能是沒見過托拉雅喪葬習俗的觀光客才會買吧。話說回來,還不是有一大堆人買兵馬俑回家擺?
我總覺得印尼是個很自然、很家常的國家。例如,現代化的孟加錫機場裏的店家,賣自助餐,菜色包括很新鮮的煎魚,我一連吃了好幾條,這道海味讓我想起家鄉澎湖。可是台灣的機場絕不會賣自助餐或煎魚,賣的多是咖啡、三明治、簡餐,講求的是品質控管、效率。不過如果就「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這件事來說,台灣做得真是太好了--好到讓我們走遍各地都不甚習慣其吸菸的文化。
孟加錫機場陳售一種當地特產,上面畫了一隻蜜蜂,寫了許多「孟加錫土產」以及種種功效的字樣,可就沒寫它是什麼東西。從功效來看,令人覺得這是一種藥品。雖然想買,最後還是打住。回澎湖跟友人星阿聊天,他描述孟加錫的一項最著名的特產,跟我所看到的一樣,原來是--蜂蜜!
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台灣人最耳熟能詳的巴里島。四年前我第一次到巴里島是跟團,帶著媽媽跟女兒,五天四夜,住villa跟希爾頓飯店,每天被載來載去總搞不懂身在巴里島何處(我喜歡有地圖,且能知道自己的方位及位置),看著車窗外美麗的風景、心裏吶喊「好想停下來」!這次是第二次到巴里島,一週的時間,過自己想過的巴里島日子。
抵達巴里島的隔天,我們搭車來到烏布,照往例--外子、兩小、行李先找個咖啡店安頓,我出發去找民宿。其實我們一下車就被「Yendi」盯上了,他是附近一家民宿的業務兼總管。通常我不喜歡這種推銷方式,我喜歡自己找;更重要的是,我遵循阿嬤教導的「貨比三家」。姑且去瞧瞧吧,Yendi領著我去看的「Brata 1」民宿實在太令我滿意了,當下我就決定住下來。往後的幾天,我們也租了Yendi的摩托車,讓他多賺一些外快。他的摩托車又新又好,我們經常一天騎好幾個小時的車子去逛景點。
某天出門前,外子照例拿水瓶去飲水機灌水,被小開告知:「這是我們花錢買的水,你應該去外面買水喝。」可能被其他在場員工聽到而告訴了Yendi,他跑來道歉,並表示他會給我們一瓶「大瓶」的。結果我們晚上回來,房間門口放了一瓶超大的 (19公升) 礦泉水,哇,喝好幾天都喝不完。
有一天早上,起床打開房門,露台上丟了一些香蕉皮,原來是從二公里外的「猴子森子」跑過來的猴子,吃了我們放在外頭的香蕉。於是我們決定到「猴子森子」教訓牠們。在巴里島,都是人吃猴子的虧,哪有人教訓猴子的呢?我們把車騎到猴子森林旁邊,我假裝數落了牠們一番,兩個小孩聽了笑得很高興。外子看到一顆被喝空的椰子,他想法更妙,打算等猴子排成一排時,玩「打猴子保齡球」遊戲。沒想到猴子不是好惹的,牠們看到我們,即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猴」多示眾;還有眼尖的猴子,看到我們機車上放了裝食物的塑膠袋,竟然動手搶了起來……,外子見狀趕緊將手上的椰子打破,讓牠們有椰肉吃,才免除一場危機。唉,原先我們是打算來教訓猴子的,沒想到是幫牠們送食物來。
我們沒有花大錢住villa,住的民宿舒服又便宜,一晚台幣三百多。為了彌補沒有游泳池的遺憾,我們找了二個不同的游泳池、共有三天都跑去游泳。印尼也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整個觀光業不如往年;我覺得我的省錢做法很smart,因為我住的民宿很讚,只差個游泳池而已,花一點小錢 (全家約美金5元) 到其他的昂貴民宿買票游泳,很划算的。
有一天,Yendi跑來問我們幾個中文字怎麼寫?他要把中文刺青刺在身上,已表示他對老外女友的愛。我們對於Yendi刺青一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因為老外找不會中文的人刺青,刺青的中文都醜醜怪怪的。只要Yendi請假不在,我們就怕他隔天把刺青亮給我們看,而我還必須克制大笑的衝動……。還好直到我們離開前,Yendi都尚未因為愛而作出傻事。Yendi拿給我們看也就是他打算刺青的是「2008 summer」,請我們將之翻成中國的年份並寫出中文,我們應他要求寫了「戊子年夏天」。怪怪,沒看過有人刺這些字的。
又有一天,Yendi要去參加宗教慶典,身著沙龍、包著頭巾,Yendi看起來比平常帥且「正式」(可是腳上的夾腳拖鞋維持原樣。可見我們制式印象中的「不正式」,卻是他人社會的「正式」穿著)。真的,你看滿街的巴里島青年,眼睛漂亮、睫毛又出奇地長,尤其當他們包著白色頭巾的時候,真是帥呆了……!喂,這位怪怪歐巴桑,趕快回到現實吧!不要再陶醉了!
烏布特別的店很多,有一家麵包店叫Bali Buddlia,其麵包非常好吃。上午騎車出門或游泳前,我們會準備一盒這家麵包店的餐盒。特別一提的是他們的手提袋,為了響應環保,全是以舊報紙自製而成的。
巴里島是個宗教虔誠的島嶼,可也有例外的。我在一家特別的個性小店跟老闆聊天,她是個女生,她不喜歡跟其他人一樣,花許多時間在宗教祭祀上。她跟我說,在巴里島,女生年紀到了適婚年齡而不結婚,周圍的人就會唸啊問的,很煩。我跟他說,台灣也是這樣。「真的啊?!」她說,她喜歡開店賺錢,不喜歡拜拜。她的名字很特別,跟當地的火山同名,叫「阿貢」。祝福阿貢能多賺點錢,裝一部冷氣並繳得起電費,免得阿貢熱得滿頭大汗。
從蘇拉威西回到巴里島,由於隔天就要飛回台灣,我們只好捨烏布而住在觀光業最盛的庫塔。我很想念寧靜些、藝術感且更具巴里島傳統的烏布。外子則嚷嚷,物價太貴(跟安汶島比起來),他下次不想再到巴里島旅遊了。
我們只停留印尼一個月的原因是旅遊簽證最多只能停留30天;若能拿到工作簽證,則可停留六個月。不然則必須前往新加坡(台灣人免簽證)再進入印尼。印尼的醫療資源不足,很多住在印尼的老外表示,生病的話就必須「到新加坡去」。我很慶幸此行只有外子頭痛休息了一天,我拉了一次肚子、吃了自備的保濟丸,此外沒有任何健康上的問題。
印尼文看起來跟英文單字一樣,只是拼法不同。許多人都說,印尼話很好學。在印尼一個月,外子看菜單、點菜都沒問題;惟印尼話講話會使用抖舌音,外子說,「聽印尼人說英文還OK,但只要他們開始抖舌頭,我就會完全忘了之前他們所說的話。」
總括來說,這次印尼行,吃住都便宜,經濟實惠。不像寮國,住便宜,吃不便宜;也不像馬來西亞,吃便宜,住不便宜。從印尼回來五個多月了,我經常懷念在印尼的日子。
目前我很努力地跟我鄰居僱請的印尼幫傭學習印尼話,希望再回到印尼時,能派上用場。你看印尼國土從印度洋伸展到鄰近澳洲及新幾內亞,如此廣闊的島國,這是多麼地不簡單。此時正逢印尼的太平盛世,許多印尼人努力拚經濟,我認為這是一個很棒的國家、很棒的人民,我喜歡它,也衷心地祝福它!
此時是台灣的夏季,女兒說了一句話來形容炎夏:「我們好像一直都留在印尼,沒有回來。」至於兒子呢,此後每當飛機一起飛,二歲的他就會蹦出一句:「巴里島再見」,不管身在澎湖、金門,還是台灣。
外子的「章魚相簿」記載我們此行許多的回憶,請看倌們邊對照我的這篇遊記、邊欣賞照片。一起分享印度尼西亞的點點滴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