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情愛世界的輕描淡寫

發布日期:
作者: 姚少文。
點閱率:699
字型大小:

──一次遊旅行程後的心靈筆記
讀人生哲學難,讀懂一個人更難,何況是多情多思人們的內心世界更是深不可測,世上沒有什麼東西可讓人憑藉和依靠去解讀人心的,唯有真心與謙讓,愛情世界更需如此呵護與守望。
愛情讓生命昇華、使性靈更張顯,但有時候卻成為生命的禁錮,它不是來自外在的桎梏,而是流轉於內在的壓抑,這樣的負荷映照在歷史的天空上,像是海市蜃樓那樣虛浮,然而夾雜在愛情中的酸甜苦辣,著實糾纏於喜怒哀樂驚恐悲七情裏的不清不楚。愛情似一片綠意疊翠的山林,因為壓抑使蓊鬱褪色,愛情像百花爭放的花欉,因為壓抑使香馥散溢、欉花凋萎,人永遠受無情內在的潮弄,也潮弄失落的自我;張愛泠筆下的人物悲劇不同於同時代的作家,因為自身的遭遇,她並不展露來自外在的苦難和衝突,反而更多的著墨於人物自身的矛盾和弱點,現實世界中的人物不都是這樣嗎?
如果倆廂曾經珍愛,又何必相視不顧、相逢如陌,天長地久全成虛話,恩斷義絕怎能再釀一次萍水相逢?多少回恍然大悟仍然避不開所愛的痛徹心扉,愛之愈深,而傷痛愈深刻!
我欣賞情場上的癡情執著,但鄙視那不擇手段的偽裝與卑劣,與那如膠似漆的戲水天鵝、至死不渝極其忠貞的鴻雁相比,人類的愛情觀相形見絀;情愛本是一種心靈融合、情愫的交匯,在和睦互勵中孕育,於志同道合裏紮根,如此綻開鳴放的愛情花朵,才能經得狂風暴雨摧殘、烈焰焠鍊的任何考驗;由於它高尚、神聖不可侵犯,「真愛」貞堅如石、柔情似水,利刃不能斫,牢籠關不住啊!
●阮籍真情率性的美麗故事(二則) 
阮籍是三國時代的名士,「竹林七賢」之一,前後做過蔣濟、曹爽、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的掛名幕僚,當初政治領導人為了籠絡人心,以圖「任用賢才、愛惜賢才」的虛名而聘用他;阮籍崇尚老莊哲學,身處亂世中一向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來避禍,因具有遺世獨立的性格,不願厚顏寡恥地在宦海裏沉浮,因而退隱山林、借酒裝瘋,其生存分際捏拿得宜、人生歲月自然過得瀟灑自在呢!他心胸坦蕩、多情而不好色,嚴格說應是「好色而不多情」啦,他對符合美感範疇內的人事物總是關懷與憐恤,不會處處遺留下情種而引來謗譽,是位任性不羈的癡人,在此節取自晉書上二則故事以佐證。
◎第一則故事:
阮籍嗜好杯中物與其才華一樣聲名遠播,他常肆意酣醉是有其原由的,魏晉時代,天下局勢動盪不安,那些當權派人物,為了博取人民和朝臣的擁護,藉由攏絡名士效力以壯大聲勢做為號召,一旦領導班子失勢時,那些名士也跟著遭殃了、下場淒涼,很少能存活下來的,阮籍知道其中因果關係,於是故意借酒裝痴、不理世事,以逃避人事競爭的災難。
阮籍鄰家住了位美少婦,他經常到少婦開的酒鋪裏與她暢飲,喝醉了便睡在人家的床上、美婦的身旁,起初如此怪異行徑,引起少婦丈夫滿腹嫉火而生懷疑,但經過一段日子觀察,發現阮籍的言行舉止確實端正坦潔、毫無不軌企圖,而後便不再干涉他們了;阮籍與春秋時期魯國人展禽(即柳下惠),兩人相距千年,一位是道德典範,被尊稱「聖之和者」;一位是蔑視禮教,疏狂癡癲的文人;巧合的是兩位均能「美色當前而坐懷不亂」;柳下惠心懷慈悲,在一個嚴寒夜裏,忽有位奄奄一息的妙齡女郎前來求援投宿,他恐女子受寒挨凍而死,整夜將她摟抱著坐在自己懷中,並蓋上被褥和衣服保暖,直到翌晨都無越禮逾矩的事情發生。
阮籍一向志氣宏放,然而美女睡身旁卻不為動心,我解讀他是個多情者,且是個識情人:並非他抱持著正派作風對待兩性問題之思維讓人崇敬,而是他對「情與慾」有深刻明朗的界定,他與美少婦之間的情意只在舉杯的歡悅、酣睡綿綿的意境中,不在佔有,而是欣賞與耐心守候,我佩服阮籍追求愛的勇氣,不懼外在無聊的譏詆啊!
◎第二則故事:
阮籍喜怒哀樂情緒強烈、且愛憎分明,久聞有位才貌雙全的荳蔻少女,還未出嫁也同住在市居裏,他很想親睹芳澤,但苦候無良機,因少女出身軍人世家,家規嚴謹,極少拋頭露面;不久少女染病夭殞,阮籍竟不顧世人議論,也不在乎是否與人家父兄相識否,便獨個兒奔到靈前悼祭哀慟不已,且盡情悲楚地哀號一場,哭畢便自行離去,阮籍「愛哭」是出了名的,那正顯露他還有真情和率性呢。
◆今生姻緣前世定 
多年前出版的一本暢銷書「前世今生」作者布萊恩‧魏斯教授,曾接受過美國耶魯大學正規的醫學訓練,他同時是權威的心理醫學教授和醫生,因緣際會為治療一位女性病患凱薩琳小姐的珍貴心靈對談後,把原本堅持無神論的魏斯博士,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信仰和際遇,他開始透過回溯前世與前瞻來生,找尋出一條科學與直覺間交感的探索之路,而為人治癒病痛,見證著前世、今生和來世存在之不虛。
不僅存在於世界兩大文化精髓的中國道家和印度佛教經典中,都流傳有「輪迴轉世之說」,聖經全書中確實也提及,卻在西元325 年,被羅馬康斯坦丁大帝和海倫娜皇太后將相關內容刪除了,今日的基督徒那裏還受教得到?此論點或許令人匪夷所思、無法接受,但又令人無可爭辯;人類精神與思想空間是多維的,可並存於一身、一時之內,為逃避人世的愁勞苦疾,開始拋棄唯物價值觀,而轉變對「因果」的了悟,把握人生的當下。
誠然「前世、今生、來世就像一條風貌各異的河,前世的傷痛與亂石,是今世的困擾與學習的功課,而來生,則充滿了各種可能,要轉向曲折的支流?或匯入平靜的海洋?一切,取決於當下的選擇。」
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成了西方的愛情悲劇經典代表,然而中國卻有更多的哀怨姻緣,同樣以戲曲型式在民間廣播流傳,正反映出人們對愛情與婚姻間的憧憬、徬徨和恐懼沈重的心理負擔;現代人難道還會有人相信沈積斑剝的七世姻緣(註三)故事嗎?還有人相信那無稽之說:因為天上金童玉女不慎摔壞琉璃酒杯,因倆人互慰而鑄下被誤會鉤動凡念的責難,被貶紅塵承受「生生世世不得結合的苦戀」難堪的懲罰嗎?我欣賞漢代樂府長詩「孔雀東南飛」中那份樸實無華、那份不虛擬造作的塵緣憂傷;但更體恤憐念焦仲卿與劉蘭芝的哀怨悲悽,和故事緊張的藝術氛圍,唯此可與莎劇媲美呢。
(註三)七世姻緣全都是哀怨動人不得結果的愛情,故事時間跨越千年從秦朝直延續至清初,這些故事對糾葛不清、迴腸盪氣的塵世情份,在慈悲與情義之中以最嚴肅、深沉的省思。第一世秦朝的孟姜女與萬杞梁,「哭倒長城」的故事;第二世晉朝的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化蝶」的故事:第三世唐代的郭華郎與王月英,「賣胭脂」的故事;第四世北宋的王十朋與錢玉蓮,「為妻雪冤」的故事;第五世的明初商琳與秦雪梅,「弔孝養遺孤」的故事;第六世明朝的韋燕春與賈玉珍,「藍橋相會至死守約信」的故事;第七世明末清初的李奎元與劉瑞蓮,「新婚夜雙雙葬身火窟」的故事。
多年前我在一本善書上,閱讀到一則富有哲理的前世因果今世姻緣故事,就記憶所及,重新改寫以饗讀友,或許對那些面臨感情觸礁的失意客而言,是一種寬慰和撫施吧。
(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