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世界的輕描淡寫─一次遊旅行程後的心靈筆記
◎一則前世結成今世姻緣的故事:
一位原在金融界服務的年青人,氣宇非凡、儀表堂堂、人才俊睿,並且家世顯赫,他與交往多年的女子已談及婚嫁,不知何故女友開始疏遠他,與另一位男士交往,不及半年女子便提出解除婚約的請求,旋即與新男友步入禮堂;這位年青人獲此晴天霹靂訊息後心理深受重擊如墜萬丈深淵、陷入失魂落魄的慘境,讓人無法理解,百般呵護、鍾愛疼惜的女友會捨他而去,況且情敵是一位各方面條件都不如他的街頭浪子,思及種種更讓自己痛不欲生,一日他走進山林,想找個清幽寶地投繯自禁,以了結此餘生。
當刻,正好有位遊方道士路過,見此情景趕忙勸阻,瞭解他的遭遇後語重心長地說:「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單戀一枝花呢!人世姻緣前世註定,修百世方得同舟渡,修千世方得共枕眠啊。」
道士並引領年青人行至一泓水潭邊,指著清澈見底的水面要他仔細端詳,頃刻間水面泛起漣漪,呈現出一幅清新別致的畫面,圖畫中有條溪水,溪畔躺著一具年輕赤裸女屍,年青人驚訝地說:「那不是我女友嗎?」
緊接著,出現一位古代書生扮像的人物,徒步而來,走近女屍邊佇足良久,悲憫地搖首歎惋,且卸下行囊取出一襲外衣將女屍覆蓋,書生離去前還不捨地頻頻回顧,此時年青人突然說道:「這位書生的相貌舉止怎麼那樣像我呢?」
不久,畫面裏又出現一位背著滿簍柴薪的樵夫,當他靠近女屍後,好奇地掀起覆蓋的袍子察看,瞬霎受到驚嚇而惶恐失措,晌刻才漸次平復,樵夫用斧板替代鋤頭,一鑿一扒艱辛地掘出個大坑,將女屍埋了,此時樵夫已汗流滿面、周身濕盡,悽悽然背起柴薪歸家去。
年青人又說道:「那樵夫有點眼熟,像極了我情場的死對頭呢!」
道士滿臉肅穆,語調卻是和藹圓緩的說:「年青人啊!你看清你們三人前世情份糾結的因果吧!你與那女子只有「覆袍之義」,那樵夫卻有「埋屍之恩」啊!你女友與那浪人是前世結成的今世姻緣,有何看不穿?悟不透呢?一線姻緣萬里牽,線牽累世因果緣,姻緣本由天註定,緣定三生莫強求。」
道士一番言語喚醒年青人無知與執著,讓他打消尋短的念頭。
◎姻緣使者
每個人未婚前都期盼有份好姻緣,西方人希望能被愛神邱比特的金箭射中,羅馬神話中將愛神塑造成手執弓箭、背長一對翅膀可愛的小天使模樣,當他的金箭射中人心,被射中的人便會有愛情運產生,而被鉛箭射中,卻是會與所遇鍾情對象產生憎惡,但邱比特可是經常調皮且毫無目的地亂射。不過我們中國人祈求好緣份出現,可有兩種選擇呢!希望出現好紅娘撮合好姻緣,也可以膜拜月老繫個好對象呢!下面就有一則求月老的故事。
「浮生六記」作者沈三白與青梅竹馬的表姐陳芸締結姻緣,倆廂耳鬢廝磨、琴瑟和鳴,並鐫刻二方圖章「願生生世世為夫婦」各執其一作為書信往來之用,兩人一往癡情,雖失歡於長輩,不容於家庭幾度受逐,仍能貧困廝守,患難之情愈篤,為求來生能重續姻緣,他們延請畫家繪製月下老人圖,日夜焚香拜禱呢!
月下老人是中國人稱的婚姻之神,典故出自於唐代小說李復言所著「續幽怪錄」一書中一則篇名「定婚店」的故事,內容這樣記載:一位孑然一身的未婚青年名叫韋固,一日夜裏他獨自投宿宋城旅館,在旅館店內遇到一位老人,在清朗的月光下身旁倚靠著一個囊袋,單獨坐在角落裏,專注地查閱著一本書,老人怪異行徑讓韋固覺得好奇,便問他手裡翻讀的什麼樣的書? 老人見他並無惡意就回答說:「這是一本管天下男女間姻緣的記錄簿。」韋固又問:「那個袋子裏裝著什麼物品呢 ?」老人說:「全都是些紅絲繩,用來繫住有夫婦緣份兩人的腳。不管他們之間有無怨仇,身份地位貧富是否懸殊,也不理會他們住在天涯海角的何處,不管是否同鄉,按婚書記錄簿上記載的名單,只要將同一條紅絲繩兩端繫在兩位有緣人腳上,便算是定下終身了。」
另外我們常把婚姻中的介紹人稱為「媒婆」或「媒人」,不過「紅娘」這個名稱更讓人容易接受,「紅娘」人物出現在唐人小說元稹「鶯鶯傳」中,故事裏崔鶯鶯和張生兩人在普救寺邂逅後,能夠相知相惜,全靠紅娘居中溫馨的獻計,和傳遞書簡訊息,扮演「撮合」角色。
◆真情無詭
有人說:「做人要靠手腕、做事要靠手段。」又有人說;「做人要用心計、做事要用心機。」但在漫漫的情途上依靠的是善良與純真;「詭不施於民、詐不用於親」,中國古代無論兵家或儒士都提綱挈領這種「愛民親人」的哲思,在自己珍愛的人身上怎忍心用得上奇謀與狡猾呢!掬一滴愛的純真清泉、牽掛著慈悲境界中的善良,如此才能夠在百花齊放花塢間摘編幸福的桂冠;你我皆凡人,舉目仰望層巒疊嶂愛情的崇山峻嶺,最終能有幾人因攀頂而自豪自鳴呢!
真情唯有真心,人們為了在情場裏春風得意、獵艷致勝,而無所不用其極,靈巧地運用諸多手段,譬如欲擒故縱、欲語還休、欲受還拒;巧妙以退為進的示愛、苦肉計讓愛在等待中春暖花開;妥善運用遠交近攻與近水樓臺先得月之計;使出男人不壞女人不愛的賤招;施展美人計以艷容和媚術讓男人誘惑迷亂、舉手投足處處傳遞深長溫情輿愛意、 花言巧句愛慕話語博得紅顏笑粲;採用審時度勢、以靜制動、以逸待勞,都是為了聲東擊西見機行事呢;重金貴禮的饋贈只為拋磚引玉打動人心;營造愛的驚喜和氛圍,燃放燦爛煙火,以讀懂女人的芳心,看穿男人的心思。
以上種種在年少輕狂的歲月裏多少人曾經揮灑自如、翻騰嬉戲過,有誰敢在成熟持重的中年階段後,還在愛情泥堆裏捉摸和掙扎呢?準被冠戴「老而無恥、晚節不保」的醜號啊;但是仍有人肆無忌憚地前行,只為求得「真愛」而已。
◎二則真心真愛真情的故事對比
明代陳繼儒所著「小窗幽記」中有一段短文鞭辟入裡的對比其見解令人折服,那是談及春秋時期吳王夫差身旁兩位女人用情的故事,一位是他的女兒紫玉,她私下與一位平民身份的少年韓重談起戀愛來,並想委付終生,但並不為一國之君的父皇允許,因此為情氣憤,最終鬱結而死,韓重獲知消息後跑到宮廷牆外憑弔她,此時紫玉現出形象來,韓重上前想去抱住她,那形象是虛幻的,怎抱得住呢!最後化作了一股飛煙消散了;這故事雖然韓重未能得到紫玉的身,卻算是得到了紫玉的心了。
一位是夫差的寵妃西施,她是越國派來的女間,想用傾國傾城的美豔迷惑夫差,果然荒政誤國,導致滅國的命運,最後西施隨著越國計謀策劃者范蠡,一起泛槎西湖,共築愛巢去了;這故事顯示夫差雖得了西施的身,但終究未能得到她的心,再絕倫的一代佳麗,終要化作塵土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