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大安的書畫展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慶元。
點閱率:664
字型大小:

 臺灣的學術活動和文化活動比較頻繁。學術會議、講演或聽講演,都是學術活動。文化活動,例如文化沙龍,畫展、書法展以及圖書的首發儀式,都是文化活動。
2007年3月間,我到銘傳大學參加建校五十周年慶典活動,和作家楊樹清通電話,他讓我儘快趕到龍泉街舊香居。舊香居正在舉辦三十年代舊書刊的展覽,同時有一個文化沙龍。龍泉街,是臺灣師範大學的學生街,雖然還是下午四點多鐘,計程車只能開到街中的一小半,就進不去了。舊香居,店面古雅樸素,店內書櫃頂天立地,乾淨整潔。展室在地下層,搜集近千種八十年前的舊書刊,在臺灣絕非易事。來了四五位文友,包括從台南成功大學趕來的、寫過《作家群與五十年代臺灣文學史》的應鳳凰教授。在學生街用晚餐,隨後到附近的茶室喝咖啡,很隨性地談三十年代的文學。
9月中金門作家黃振良先生知道我已經到了臺灣,特地從金門通知我,9月26日金門縣文化局將在臺北舉辦一場金門作家新著發佈會,說李炷烽縣長也將到會。一看課表,不行了,週二我有六堂課,一週我上十堂課,六堂是週二,走不開。
10月和11月,還有些活動,都被我錯過了。11月下旬,樹清兄來電,說12月8日,有「楊樹森漂木畫展」讓我一定要去,樹森是他的哥哥。8日午餐後,我就出了門,乘捷運到和平東路,過臺灣師範大學,二段29號很快就到了。展館馬路的另一側,就是大安森林公園。和平東路二段,也是鬧市區,鬧市區中居然有一個森林公園,令人驚詫!時間還早,乘便逛逛森林公園也不錯。公園門口,懸掛著「2008臺北花卉展」的牌子。走進公園,樹木高大密集,形成東一片西一片的林子,不過,和我們通常想像的會迷失方向的森林可能還有點距離。高樓林立的城市,有這麼大片的林子,並不多見。林子和林子之間,有亭台、草地,還有一個大的音樂池。時節已經進入冬天,而臺北卻仍然只有秋意。這一天,天氣暖和,陽光很好,公園內隨處可以見到坐在輪椅上、由菲傭或印尼傭推著出來曬太陽的老人,他們安詳地坐著,觀看過往的行人和嬉鬧的小孩,以及天上的飛鳥。公園還有一個不算太大的湖泊,三五隻從北方飛來過冬的候鳥正在湖上的假山梳櫛著羽毛,吸引過往遊人駐足觀賞。
二段29號,一樓和二樓是展館。臨街,過往的行人經過,就知道這兒在辦展覽。樹清兄說,這個地方是文化人小規模的聚集場所,經常舉行展覽、沙龍什麼的。門前素雅,沒有過多的裝飾,擺放著幾個祝賀的花籃,還有不大的 「楊樹森漂木畫展覽」招帖廣告,一半印著展品中的代表畫作,一個女人的半身像,她的頭靠在右肩,裸露右臂、右胸,左臂、左胸所處的位置正好是漂木殘缺處,沒能畫出來,也不可能畫出來,畫家根據漂木的自然形態,加以構思,整幅圖是完整的,由於質地的原因,留有讓讀畫者很大的想像的空間。漂木不是人工采劃的木頭,它們在山上,在森林中,或因為樹木衰老幹枝轟然倒下;或因為雷電襲擊老枝斷折,一場或幾場山洪,把山上林中的樹木樹枝沖到河谷,又沖出河口,沖入大海,海浪海潮又將它們卷上海岸。於是,海灘上滿是慘不忍睹的樹木樹枝的殘骸。這就是漂木。漂木大多的是名貴的硬木,如檜木、樟木、檀香木等。漂木帶有天生的奇形怪狀的形體,因此引起漂木雕刻家和畫家們們的莫大興趣。臺灣東北角風景區專門建造了一座漂木雕刻博物館。漂木形狀特別,質地的顏色也和一般的原木不太一樣,偏暗,多褐色。高明的漂木畫家也會充分地利用這種自然的色澤加以創作。楊樹森的這幅畫也是這樣,畫面的左側除了殘缺,色又偏于黑褐,和右側恰好有一個明顯的對照。這幅廣告下有幾行文字:「秋冬之際/漂木因為濃烈的色彩而溫潤/因此斑駁而繽紛深邃/森林因此眾聲喧鬧/暢懷笑開了起來/熱情的邀請了你/恭請蒞臨指導。」下方寫著展期、時間和地點。
走進展廳,燈光明亮柔和。展品不是太多,可能只有二三十幅,幅幅精美。廣告上的那一幅,題曰《月娘》。實物比照片的好,漂木黑褐色的自然質地,襯托出女人皮膚的白晰。加上畫家對右臂右胸的誇張,似有一種特別的神韻。另一幅,漂木的下半部分很像是一條木船的船底,有幾條波浪式的紋理,有點絕的是船底部還有若干斑點,像是寄生的殼類。漂木右上與船體相連,船上畫著一對情侶的頭像,畫家以誇大的手法,讓情侶的頭像佔據了船體2/3的空間。其他如《暖》、《邂逅》、《美麗境界》、《等候》、《生命街》、《書拉密》、《花枝的禱告》、《長路將盡》等,都頗有創意。外行人看畫,有如隔岸觀火,霧中看花,畢竟隔著一層,我是第一次看漂木畫展,覺得很新奇,對楊樹森先生的高超藝術非常欽佩。
這一天是開幕式,應邀來參加的還有的詩人洛夫(寫過《石室之死》)、菩提,金門籍作家黃克強、楊樹清以及其他金門鄉親如施志勝等。
2007年匆匆地走過去了,2008年悄然到來。元月5日,龔鵬程教授書法展還是這個地點舉辦。龔鵬程教授祖籍江西吉安,1956年生於臺灣。獲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學位。曾任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創校校長等職。2004年起,任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龔教授素有「才子」之稱,他研究領域廣泛,大凡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宗教,無不涉獵,著作頗豐。舊體詩詞,老到圓熟,自成一家。不過,我沒有想到龔教授的書法也這麼好。我以為,當代的文史哲學者,看他是否具備中國傳統文人的素質,古典詩古文詞及書法,似乎是一個分野。我素來對精于詩古文詞及書法的當代學者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欽佩之情,對龔鵬程教授也不例外。
這天下午,我到得早一點,參加了開幕式。開幕式可能有百把人,有龔鵬程教授臺灣師範大學的老師、朋友,還有詩人管管、畫家夏丹(許玉音)、天衛文化圖書有限公司沙水玲、佛光大學助理教授朱嘉雯、唐山出版社陳隆昊、蘭台出版社盧瑞琴、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瑞騰等先生和女士。龔教授個子不高,身穿一件漢裝上衣,儒雅中透露出幾分剛毅。
樹清兄讓我在開幕式上也講幾句話。我說,久仰龔先生大名,沒有想到初次見面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場合。在今天這個開展儀式上,只有我一個人是來自大陸,雖然我只能代表我個人,又認識了這麼多的前輩和朋友,何幸之有!我向龔教授表示祝賀,祝願展出成功!龔教授的師友有好幾位發言。我聽得出來,龔教授在臺灣有許多喜歡他的人,也有一些不太喜歡或者不喜歡的人。為什麼不喜歡或不太喜歡,因為他太過於率真,甚至在一些特定的場合,例如和至朋好友在一起的時候,他是個性情中人。率真、性情中人,他的某些想法或做法,有時也會有與常人不同的地方,為一些人「看不慣」。凡是讀過一些中國古書的人,都知道率直、疏狂、性情中人,其實都不足為怪。或許龔先生一時有不得意於心者,或許是一時興之所到者?「竹林七賢」的阮籍,駕輛車子,不由徑路,途窮大哭而返。也是「七賢」的劉伶,常常喝得酩酊大醉,還寫了一篇來頌文來歌頌「酒德」,並對僕人說,你扛把鋤頭跟著我,我倒地起不來了你就隨地埋掉。王子猷在一個大雪天的晚上突然想起好友,連夜乘船趕到山陰,友人戴逵的家就在眼前了,出人意料,王子猷說,興頭已盡,咱們回去吧!陶淵明分明不會彈琴,家裏偏偏掛著一張無弦的琴。朋友來看他,他說,請先回吧,我得先睡個覺。諸如此類,在當時或許為禮教所不容,數百年後,已經成為文壇佳話。「我的人格與精神狀態本近于遊者。莊子《逍遙游》一文正是我治學入機之處」(《游的精神文化史論·自序》),龔鵬程教授說的雖然是治學,為人處世何嘗不是如此?師友發言講到鵬程教授的一些小事,含有婉勸的意思,在我聽來,諸如此類,數十年後,如果有人將它寫出來,豈不也是一段又一段的佳話?有誰還意於當日的社會風尚、宗教禮俗?一樓的展館展出鵬程教授的書法作品數十件,有中堂、小幅、卷軸和扇面,字體多為行書,還有少量隸、篆。行書飄逸如其人,隸篆謹嚴好似他的學術。書寫的內容,有集古句或古人詩詞,也有自己的創意。中堂如:「創無涯生業,作不朽文章。」「擁瓣蓮三千畫舸顰移花扶人醉,度清商一曲小樓重上秋與雲平。」偶然也有書寫自己的詩作,《游陽明山》詩云:「我為傷春真惘惘,猶來三千落花中。櫻回殘馥消清氣,夢浸餘痕染酒紅。嚄唶兵聲渾不覺,沈綿春事已空濛。蓬山密意香塵在,坐看縱橫太古風。」落款為「丁亥春中寫之一時惘然如夢寐焉 龔鵬程」。
展廳有茶、咖啡、小糕點和水果,觀賞之餘,詩朋書侶還可以坐在沙發上交談和交流心得。參觀是免費的。龔鵬程教授著述甚富,展廳一角出售他的新著三種(其中一種是齊魯書社出的),已經設計過數千種圖書封面的金門設計家翁翁,跑到櫃檯前購書,並請龔鵬程教授簽上名送給我留念。
這次參觀,由作家楊樹清先生牽線,施志勝君從午間起一直陪著我,會了老朋友,認識了新朋友,是一次難得的、也是難忘的文化活動。
(附記:本文是《東吳手記》中的一篇)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